孫中山獨子1949年未隨蔣去台灣 他後來過得如何?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過去一百年的中國曆史,可謂是波瀾壯闊。一代代的仁人誌士前仆後繼的犧牲,改變了中國積弱積貧的落後麵貌,才有了新中國今天輝煌的成就。

而說起這些這段曆史,就不能不提到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及其家人。孫中山的事跡一般人都比較了解,可作為孫中山唯一兒子,孫科雖然也追隨父親參加了革命事業,經曆了跌宕起伏的一生,但這段曆史卻鮮為人知。

孫中山

那麽,偉人的兒子在這種時代大變局麵前的表現和常人有什麽不同嗎?可以說,孫科的一生中,都麵臨著種種訣擇,而每個決定都讓他難以取舍。

特別是在1949年國民黨潰敗時,究竟是追隨蔣介石前往台灣還是另謀出路,這是一個相當考驗人的問題。但作為和蔣介石共事了半輩子的同事,孫科當時並沒有如很多國民黨要員那樣追隨蔣介石。

孫科

這一切是怎麽回事呢?孫科當時沒有選擇去台灣,那他去了哪裏呢?那孫科為什麽要這麽做,他的選擇意味著什麽,其結局又如何呢?

蔣介石

一、隨父革命,胸懷報國之誌

孫科作為孫中山唯一的兒子,自不必說,其一直都處於時代的風尖浪頭上。這種人生境遇,不是孫科個人的選擇,而是其身份帶來的一種必然結果。

而孫科,也沒有回避時代的安排,積極追隨父親,參與了革命事業。作為長子,孫科被寄以厚望。

孫中山對孫科的要求一直都很嚴格,孫科在美國讀書的時候,孫中山就告誡其要多讀名著。孫科牢記父親的教誨,將這個優秀的習慣保持了一生。

孫中山的政治理念,也傳替給了孫科。孫科在擔任國民政府廣州市長期間,製定了《土地登記及征稅條例》,將城市稅收作為主要稅種,並采取征收“土地增價稅”的方式,來減少商業投機。

這種想法,就來源於孫中山“平均地權、節製資本”的政治理想。此外,孫科還編撰了《都市規劃論》等書籍,對早期中國的城市建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孫中山年輕時周遊列國,深感鐵路建設在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巨大推動作用。

於是早在1891年,孫中山就提出“巫宜造鐵路,守以重兵,仿古人屯田之法”。此後,孫中山不斷的對大清政府、袁世凱的北洋政府、中華民國政府提出鐵路建設的重要性。

不過孫中山的種種設想都未能實施,孫科後來作為南京國民政府首任鐵路部長,終於有機會繼承父親遺願,統籌全國鐵路建設。

針對當時中國軍閥割據、鐵路管理混亂的局麵,孫科提出了“管理統一”、“會計獨立”的現代化理念,並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努力籌錢建設新的鐵路路線。

可以說,孫科和父親一樣,對國家的未來抱有各種理想化的期待,並積極投身取了改造舊中國的偉大事業中去。

與雄才大略、擅長提出各種政治理念的父親不同,孫科難能可貴的從事了很多實操性的工作。

但是,他的政治理想和施政綱領,與後來實際掌控國民黨走向、並影響了中國近代史的重要人物蔣介石不一致。

這成為兩人後來多次產生衝突根源,這些衝突,又隨著1949年這種大變局的到來,變得極為尖銳。

二、1949年國共和談時,與蔣介石在政治上分道揚鑣

由於早年就投身了革命,且頂著“中山先生”獨子的光環,所以孫科在國民黨內部長期處於高位,並參與了一係列重大事件。

特別是在1948年到1949年時,其擔任行政院長,直接參與了當時的國共談判。

這一刻,可以說是孫科人生最高光的時刻。但是身處高位者的苦衷和無奈,不是外人所能理解的。

孫科從參與國共談判開始,就陷入了一種複雜的三方博奕關係。在國民黨內部,蔣介石、李宗仁、孫科,都在競爭和中共進行和談的主導權。

由於三者的想法存在根本性的分歧,所以矛盾在博奕中不斷加劇。

孫科是國民黨內部最先提出必須和談的要員。在孫科的看來,局勢變化,意味著國民黨必須做出重大改變。

於是,孫科,提出了“光榮的和平”,要求蔣介石下野,由行政院來接管國共和談工作。

當然,這一想法最初提出時較為委婉,以免蔣介石難堪。在1948年10月份,國民黨軍事上敗象顯露,而國民黨統治區的經濟秩序也開始崩潰。孫科審時度勢,決定嚐試著手和談,以挽回敗局。

為了找到更多人支持自己,孫科不斷與其他國民黨要員,如於右任、張群、張治中等人交換意見。於是,有人就建議讓蔣介石“休息”,這遭到了蔣介石本人的憤怒拒絕。

不過,形勢的發展超出所有人的預料。當年11月,在前線的淮海戰場上,解放軍取得了第一階段的勝利,國民黨損失18個整編師。

來自四麵八方的激烈批評,讓蔣介石不得不做出讓步,在11月26日同意孫科出任行政院長,並主持國共和談。

於是,孫科開始積極組建和談內閣,並要求司徒雷登向蔣介石施壓,要求其交出一切實權。孫科的努力看起來取得了效果,至12月12日時,其獲得了人事權和決策權。

但蔣介石本人並不想真心和談,蔣介石在對孫科作出讓步的時候,也在積極謀劃,意圖調集軍隊在前線夾擊解放軍,以穩定江淮地區的局勢。

孫科

蔣介石既然有這種安排,自然不會真正讓孫科放手和談,所以蔣介石一邊在表麵同意和談,一邊又對孫科暗加掣肘。

這導致孫科原本預計一個月能完成的組閣工作,又拖了一個月才完成,並且內閣人員組成及性質也和自己設想的不一樣。孫科對此十分氣憤,蔣孫矛盾愈演愈烈。

孫科在全力以赴與蔣介石較量的時候,新的一方勢力也崛起了。

由於孫科要求的和談,贏得了很多人的支持,蔣介石無法公然反對。而蔣介石的掣肘,讓孫科實際工作寸步難行。這樣以來,雙方都陷入膠著狀態。

可此時,前方的戰局也在急速發展,解放軍已經調集兵力,準備包圍杜聿明集團,將其一舉殲滅。國民黨內外對此憂心忡忡,於是桂係軍人乘勢而起。

以李宗仁、白祟禧為代表的軍方實力派出麵,逼蔣介石下野。就這樣,出於不同的目的,孫科和李宗仁形成了事實上聯合的局麵。

這相當於文武官員同時“造反”,蔣介石不得不同意於1949年元月引退。

白崇禧、李宗仁

但是蔣介石卻又留下了後手,他同意由李宗仁“負責采取任何為民族謀福利”的政策。蔣介石這看似順理成章的安排,其實是無形之中又將了孫科一軍,將原本屬於孫科掌控的國共和談主導權轉移到了李宗仁手中。

要知道,在此之前,李宗仁的桂係屬於地方勢力,是沒有資格主持國民黨中央政局的。

而孫科則不同,孫科一直身處國民黨中央,並且受人歡迎,本來就可以主持中央。蔣介石這樣一安排,相當於賦予了李宗仁主持中央事務的權威。

至此,李宗仁成為實力派玩家,而孫科被削弱,國民黨也進入了以蔣介石為代表的總統府、以孫科為代表的行政院、李仁宗為代表的軍隊三方博奕的局麵。

三、無力左右局麵,被迫離開

事實證明,薑還是老的辣。不管是孫科,還是李宗仁,最終都不是蔣介石的對手。

不過,這不影響孫科一度取得的對蔣介石的優勢,並且最終讓其真正“下野”。

在1949年1月之後,孫科不斷的聯合國民黨內部要員,並尋求美國在國際方麵的支持,以推動和談。但蔣介石還是遲遲不願下野,事情陷入僵局。

1月14日後,人民解放軍在北方開始總攻天津,在南方逼近長江北岸,毛主席發出了和談聲明,提出了以八條要求為基礎開始談判的條件。這在國民黨內部引起了強烈反響,1月16日,58名立法委員聯名要求孫科予以回應。

與此同時,國民黨內部明確要求蔣介石下野的聲音開始響亮起來。

孫科利用這一局麵,再次向蔣介石施壓。頂不住壓力的蔣介石最終宣布於1月21日“引退”。1月22日,李宗仁成為了代總統。

雖然蔣介石一直稱自己下野是受桂係逼迫,但是孫科聯絡國民黨高層要員向其施壓無疑在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所以此時在與蔣的鬥爭中,孫科暫時取得了勝利。

蔣介石下野後,孫李二人的矛盾浮現。對於國共和談,代總統李宗仁和行政院長孫科都想讓事情往自己希望的方向發展。

當時孫科的想法是,盡可能的維持國民黨的統治,所以他把“光榮的和平”作為口號,希望談判要“公平合理”,並且不能否定國民政府在世界上的代表性。

而李宗仁桂係的打算是,盡可能的保證桂係的實力。所以,李宗仁一邊防止蔣介石複出,一邊幻想在長江兩岸實現分治,由桂係來統治長江以南的地區,實現不行的話,雙方組建聯合政府也可以。

但是,蔣介石雖然下野,並未真正放棄權力,他還在暗中觀察局勢,以便伺機而動。

蔣介石明白,軍隊還掌握在自己手裏,這就是自己最大的本錢。有了軍隊,哪怕下野了也能有巨大的影響力。

孫科(右二)

孫科雖有名望,廣受歡迎,被很多人視為承載著孫中山的理想、足以團結大家的人。但孫科最大的缺點是不掌握軍隊,也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政治勢力。

相比之下,出身桂係的李宗仁才是真正的實力派。李宗仁不但掌握著數量可觀、戰鬥力極強的軍隊,還擁有一批堅定的追隨者。

李宗仁

所以,隨著局勢的發展,蔣介石先後選擇了與孫科和李宗仁的合作,並擊敗了兩者。

一開始,孫科反對李宗仁接受毛主席提出的八個條件作為談判基礎。為此,孫科決定將行政院遷到廣東,並且用每月300港幣的補貼吸引立法委員南下。

於是,國民黨高層大批南下,留給南京國民政府的隻剩一個空架子,對此李宗仁無計可施。

蔣介石看到這一幕後非常高興,他意識到孫蔣二人在保留國民黨統治這個關鍵問題上存在著共同點。

於是,蔣介石指使自己的親信,但是的國民黨中宣部副部長陶希聖發表了反對李宗仁的談判方案、支持孫科為代表的行政院的聲明。

這樣,李宗仁的代總統府和行政院之間的矛盾加劇。李宗仁開始考慮改組作為責任內閣的行政院,讓孫科下台以便換人來執行自己的和談方案。

但李宗仁的努力未能成功,因為其遭到了蔣、孫兩人的聯合抵製,孫科本人更是堅決不肯辭職。

不過到了3月份,李宗仁和中共達成了越來越多的共識,而希望能夠盡可能維持國民黨統治的孫科卻變得越來越不受歡迎。

特別是孫科當時還想讓“國共雙方軍隊基於平等原則,實施改編”以及雙方成立聯邦式政府的想法由於不切合實際,桂係決定拋開孫科單獨行動。

於是,桂係開始施加更大的壓力讓孫科辭職。此前,由於有蔣介石的支持,孫科還可以頂住壓力,但現在,孫科遭受的致命一擊偏偏也是來自蔣介石。

由於痛心國民黨的失敗,孫科在國共和談期間把國民黨失敗的原因歸咎於蔣介石發動了內戰,默認了蔣介石是“戰犯”的事實,這讓蔣介石極為不滿。於是蔣介石開始調整策略,轉而支持李宗仁。

在2月17日,蔣介石表示,既然李宗仁想調換行政院長,那就可以自行決定。到3月初,蔣介石更進一步明確表示,不會再勉強支持孫科,因為“大勢所趨”,“隻有聽其辭去”。蔣介石在背後的一擊,讓孫科不得不於3月8日辭職。

說到底,孫科雖有良好的想法也得到了國民黨內部的廣泛支持,但其對國共和談的設想不切實際,又沒有執行自己想法的實力。所以最後失敗是可以預料的。

對孫科來說,這次失敗,無疑是人生的一大挫敗。這表明其政治抱負再一次落空。而其本人和蔣介石之間矛盾,也在這次爭鬥中不斷變大了。

說蔣介石內鬥內行,外鬥外行,這是十分精準的評論。蔣介石在已經下野的情況下,依然可以遙控局麵,操縱軍隊,從而挫敗了自己在國民黨內部的挑戰者。

不過,贏得了鬥爭的蔣介石也沒來及得慶祝勝利,蔣介石的軍隊就在解放軍麵前,迅速的崩潰了,蔣介石本人也不得不逃往台灣島。

蔣介石的失敗,讓國民黨政權陷入一片混亂之中。孫科和其他國民黨要員一樣,再次麵臨著何去何從的選擇。

也許是出於對蔣介石的失望及不滿,也許是因為兩個人剛剛還在政治鬥爭中互為對手,所以,孫科沒有選擇隨蔣介石前往台灣島,而是遠赴海外謀生。

四、晚年落寞,再次與蔣合作

在1949年3月辭去行政院長後,孫科就從廣州移居到了香港。其後,孫科又先後客居歐洲、美國長達16年。

但其在1965年卻再次受邀定居台灣,並擔任“考試院”院長一職。這讓孫科人生的下半場像此前一樣,充滿了爭議。

在出走海外的歲月裏,孫科對新生革命政權懷有極大的抗拒心理。盡管周恩來總理一再托人表示不願意看到孫中山的兒子流亡海外,歡迎其回國。

但他始終未做出回應,而當時台灣方麵也對其較為冷淡,孫科的人生陷入了低穀。

居港期間,麵對國民黨的失敗,孫科情緒非常“悲觀”。而此時,他的住處每天都有大批過去的親友故舊和國民黨軍政人員登門尋求幫助。

孫科無奈隻能以5元、10元的方式來打發相關人員。由於長久身居高位,所以“慕名”前來求助的人員越來越多,孫科最終無奈選擇離港,於1950年赴法國投奔老友、前駐蘇聯大使傅秉常。

待在老友住處也不是長久之計,於是在1952年,孫科夫婦又前往美國,投奔長女孫穗英。此後,孫科在美國也沒安定下來,多次碾轉移居。

在美國居住時的孫科失去了黨國要員的身份,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日子一度變得極為清苦。由於沒有固定收入,所以長期隻能依靠兒女接濟生活。

孫科和夫人都開始省吃儉用,親自動手收拾家務。即便如此,夫婦兩人還曾因為經濟窘迫而過了一段靠番薯充饑的日子。

1965年時,孫科已經75歲,16年的流亡生涯和海外生活的種種不如意都讓其懷舊之情再難抑製,孫科最終動了回鄉的念頭。

但與流亡海外後最終回到大陸的李宗仁不同,孫科希望赴台。孫科的故舊了解這一意願後,開始了多方活動,於是台灣方麵向其發出了邀請。

1965年10月29日,孫科乘坐飛機抵台,在台北鬆山機場受到蔣經國帶領的接待人群的熱烈歡迎。

在大陸期間,孫科對蔣介石的做事風格有諸多指責。但在其晚年赴台之後,卻多次公開發表演講,表明自己擁護蔣介石的政治立場。

而蔣介石也投桃報李,提名孫科為“考試院”院長。於是,孫科在脫離國民黨組織係統多年之後,再次成為國民黨的政治要員。

在此後的歲月裏,孫科不辭“勞苦”,積極參與了多方活動,直到1973年病逝世於台北。

五、一生功過,難以評說

回顧孫科的一生,我們發現近代中國所遭遇的一係列重大變局他都有參與其中。但其在各種問題上的應對上,並未取得讓人滿意的結果。

孫科在政治上提倡的英美製度無法滿足當時中國的現實需要。其在國民黨內部的權力博奕,又一再敗給對手。在重大選擇關頭,其本人又總是處處充滿了矛盾與糾結。

這一係列的原因,導致孫科雖然長期身居高位,顯赫一時,卻未能真正形成自己的政治勢力,也沒能推動自己的政治理想。即使是站在今天後人的角度來看,他也是充滿了爭議性的。

隻不過,因為頂著“國父”唯一兒子的光環,人們才對其充滿熱切的期望。雖然不少人都希望其能為中國找到更好的方向,但這一願望終究未能實現,人們難免對此感到遺憾。

BananaeEggs 發表評論於
孫中山的孫女,曾經任職於美國駐中國的領事館,退休後去台灣玩,欲回美在去機場路上發生車禍,幾週後不治。住院期間,其兒子曾來台灣探望。
welgoindco 發表評論於
"雖然不少人都希望其能為中國找到更好的方向,但這一願望終究未能實現,人們難免對此感到遺憾。"

- 土共會讓你實現找到更好方向的願望嗎?大外宣又在自欺欺人,不知所謂。
Nonantum 發表評論於
從李宗仁方麵來說,也有一個試探中國共產黨中央態度之過程;他曾將自己收藏之一部分書畫作品送回國,聲稱當年自己是花了11萬美金購買。但其實不少是贋品,按當時價格,頂多值3,000美金。毛澤東得知此事,答應給他12萬美金;並說,這是一筆政治賬,我們做統戰工作要講策略。他要11萬,就給他12萬。李宗仁拿到這筆錢,很滿意地說:“共產黨不簡單,是識貨的。”
寰宇plus戰情室 發表評論於
是不是他娶了川島芳子?
江郎山閑話 發表評論於
二代能做到如此,難能可貴了。
灣區金頭腦 發表評論於
如果孫中山再多活十幾二十年,不知道孫科能否成為孫中山的繼承人?
GuoLuke2 發表評論於
非常聰明的一個人
borisg 發表評論於
孫科沒能力也沒實力,還想在這變局的時候出來領導,真沒眼力。。。
dropfrog 發表評論於
馮玉祥1948年死的,和老共沒啥關係
401.king 發表評論於
孫科阿鬥一枚,每步都走錯也是齊葩了!哈
Dalidali 發表評論於
共產黨對這些“歸來的”如李宗仁等,或“愛國者”如班禪,給配個年輕漂亮的女“秘書”,或”生活秘書“,能活多久就要看你對統戰宣傳有多大價值! 那些沒有了宣傳價值的,可能就死在半路了,如馮玉祥!
小毛er 發表評論於
不回大陸是對的。不然會活得很慘。毫無自由。
競選 發表評論於
既然孫中山獲得台灣和大陸的認可,那兩岸就應該在孫中山的旗幟下實現統一,把兩岸互不認可毛澤東和蔣介石扔進曆史垃圾堆。
Gadgets55 發表評論於
說國民黨高官拚命貪汙的可以休矣
WDCreader 發表評論於
什麽"國父","偉人" ,亂七八糟的。都是政客。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是權利。的
Maui2021 發表評論於
選擇回台灣真是聰明,活出了自由自在自我。不然像宋慶齡一樣變成一個活牌坊。隻能跟“生活秘書”在一起,申請結婚被否決。
ca_lowhand 發表評論於
一生唯一的亮點是沒有回大陸投降。李宗仁回去第三年就病死,據說是被毒死的,活的時候也是卑躬屈膝見人就舔。孫比李強太多。
Ddco2021 發表評論於
跟老共談判?不可能得益!
MonkeyWork 發表評論於
如果以“二代”論,應該怎麽稱呼 - 非“官二代”,非“富二代”
OldPortland 發表評論於
The one who backed Jiang chose the CCP, which advocated democracy. At that time, Jiang wanted one political party and one leader, but he was completely abandoned by the Chinese who wanted democracy. But the result is that the CCP realized that one political party and one leader have abandoned and betrayed all Chinese people, and it has successfully convinced some Chinese people that there would be no new China without the Communist Party. Without the Communist Party, there is still China! The deceiver stands firm
一騎絕沉 發表評論於
腦子要比李宗仁清楚很多,對共產黨有清醒的認識!
唯一妙想 發表評論於
沒有會大陸實在明智,不然文革不死也掉一層皮。
大蘋果123 發表評論於
孫中山在日本也有後代呀,可是孫家不承認。
llarry 發表評論於
曾在上海美領館見過當時擔任商務領事的孫科小女兒。美帝也挺逗,其實這是個很普通的職務,不知道他們為啥要請國父的孫女出任此職。去的時候根本不知道她是誰的後人,離開辦公室後,一起去的人神秘兮兮地問,你知道剛才接待我們的是誰嗎?- 國父的孫女!
Yusuke 發表評論於
比李宗仁晚節不保要強太多了。
安倍退四 發表評論於
孫科雖當了一輩子花瓶,晚節方麵勝李德鄰多矣
warara 發表評論於
沒留在大陸就對了
wx3000 發表評論於
說蔣介石內鬥內行,外鬥外行
-------

太祖兩者皆為內行,所以老蔣敗北。
簡單得很 發表評論於
蔣介石也深知要黨掌握槍。
一條小路 發表評論於
孫科要是留在大陸,活不過六十。
西岸大魚 發表評論於
孫科如果回到大陸,那肯定生活幸福啊
中航科工六院 發表評論於


嚴格來說,《建國方略》西藏鐵路規劃還有一段未實現,就是林芝—達旺段,達旺藏南尚在臭胳肢窩紅毛咖喱阿三手裏,無法建設。印占藏南是最窮困的藏族聚居區。





中航科工六院 發表評論於


今天已經都實現了,包括西藏、新疆,不但超額完成了《建國方略》的鐵路規劃;還將1/4提升為高速鐵路。

—————————

不過孫中山的種種設想都未能實施,孫科後來作為南京國民政府首任鐵路部長,終於有機會繼承父親遺願,統籌全國鐵路建設。
modems 發表評論於
比李宗仁這個自投羅網的小醜還是明智多了!晚節不汙
Mondo 發表評論於
有其父必有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