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化療後不幸去世,父親跟蹤醫生兩個多月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大學畢業的兒子,本是全家的希望,但不幸患癌,雖經多次化療,還是離開人世。兒子去世後,身為父親的陳生(化名)始終無法從悲傷中走出,更將兒子的死怪罪於醫院和醫生,選擇到醫院跟隨醫生討說法,並發表極端言語,這一跟竟長達兩個多月,醫院無奈隻能派兩名保安陪同當事醫生上班。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這是發生在連雲港市某醫院的一件醫患糾紛,經海州區醫患糾紛調處服務中心一年半左右的努力,促使陳生與當事醫院達成調解協議,此事終於告一段落。" 我現在在外地打工,很感謝你們的幫助,我會好好生活,好好照顧家人。"11 月 24 日,陳生在電話回訪中告訴海州區醫患糾紛調處服務中心負責人陶海霞。

兒子化療後去世,悲傷父親跟醫生要說法

陳生是連雲港人,他的家庭情況比較特殊,大兒子患有腦癱,妻子一直身體不好,全家生活靠陳生一人打工,眼看著小兒子小陳大學畢業了,全家盼到了希望,結果不幸再次降臨。

2019 年初,小陳被確診患上癌症。手術 9 個月後,2019 年 10 月,小陳入住連雲港市某醫院腫瘤科進行化療,20 多天後小陳出院。2019 年 11 月 24 日,小陳因發燒、乏力再次入住連雲港市某醫院腫瘤科,醫護人員對症給予抗感染、營養支持等治療,後患者又出現意識不清,代謝性堿中毒症狀,醫生又對其進行補鉀等治療。2019 年 11 月 29 日,小陳出現淺昏迷,家屬辦理出院,小陳於出院當夜在家死亡。

兒子去世後,陳生覺得是醫院的化療導致小陳的死亡,因為他聽說感冒期間化療會導致免疫力下降,無法控製病情,而兒子第二次化療時剛好發燒,所以陳生認定兒子的死亡就是醫院的責任。

小陳去世沒多久,無法接受事實的陳生就來到醫院,跟隨給兒子看病的醫生來討要說法,除了隔三差五跟隨外,陳生還時不時給當事醫生發短信進行恐嚇,稱 " 你治死了我兒子,我要一命換一命 "。這種行為一直持續了兩個多月,醫院為了防止發生意外,隻能在陳生跟隨醫生時,派兩名保安陪同當事醫生上班,直到後來因為疫情醫院門診停診,陳生才轉而到醫院的溝通辦追要說法,醫院多次與陳生溝通,但問題始終無法解決。

一年多努力調解,醫患雙方最終達成調解協議

據海州區醫患糾紛調處服務中心負責人陶海霞介紹,該中心在獲悉此事後主動介入,經過多次勸說,2020 年 4 月 8 日,醫患雙方同意調解,並申請調解。

" 這個當事人剛到我們中心的時候,我們講什麽他都聽不進去,他就認為兒子的死就是醫院的責任。" 陶海霞說,為了穩住陳生的情緒,大家一開始並沒有急著調解,而是與其共情,聽他訴說," 我們能理解他失去兒子的痛苦,尤其在獲悉他家庭情況後,對他一家的遭遇也非常同情,我們給他充分訴說的機會,慢慢地引導他,讓他的情緒得以發泄出來。" 經過連續幾次的溝通,陳生對陶海霞他們終於不再抵觸,並且開始接受調解人員的勸說了。

調解人員為了幫助陳生,還為其申請了法律援助,後在多方的幫助下,醫患雙方於 2021 年 4 月 23 日在海州區法院申請了醫療損害鑒定。2021 年 6 月 3 日南通三院司法鑒定所出具鑒定意見,認為連雲港某醫院的診療行為存在過錯,與小陳的死亡後果之間具有因果關係,但原因力大小介於輕微因素至次要因素之間(建議在 20% 左右為宜)。鑒定意見出來了,陳生卻對鑒定意見存疑。海州區法院的法官考慮到陳生的知識水平和精神狀態,於是又組織醫患雙方對鑒定意見書進行再次質證,從法律角度,細致入微地為陳生解釋了他疑惑之處。陳生這才放下心來,並認可了鑒定報告。

依據該鑒定意見,經調解,醫院一次性賠償陳生各項損失共計人民幣 24.66 萬元,並免除小陳住院期間尚欠醫院的醫療費用,鑒定費用全部由醫院承擔。2021 年 9 月,法院向醫患雙方出具了民事裁決書,雙方對調解結果均感到滿意。此事經海州區醫患糾紛調處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長達近一年半的努力,終於塵埃落定。

事後,陶海霞多次打電話對陳生進行回訪,對其心理進行疏導,鼓勵其積極麵對生活。11 月 24 日,當再次接到陶海霞的電話時,陳生內心充滿感激,他告訴陶海霞自己目前正在外地打工,積極攢錢給家裏,已經回歸正常生活。陳生的狀態也終於讓陶海霞懸著的心放了下來。

據了解,近年來,海州區醫患糾紛調處服務中心注重拓寬合作渠道、探索化解途徑、提升化解技能,聯合多部門開展調解工作,壯大化解醫患糾紛的力量。目前,該中心已創新建立訴調對接、衛調對接以及律調對接新型調解機製,不斷增強調解的專業性,提升工作質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