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遇兩次“拉尼娜”,今年冬天會變得更冷嗎?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今天(10月22日),據國家氣候中心最新消息,今年7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持續下降,預計10月將進入拉尼娜狀態,並於冬季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

早些時候,世界氣象組織(WMO)也曾指出,一次較弱的拉尼娜事件可能在2021年晚些時候開始形成,並連續延續到第二年。

拉尼娜事件會帶來什麽影響?與當下全球變暖的大背景相反,拉尼娜事件會使“全球變冷”。從曆史數據來看,拉尼娜年我國冬季中東部地區氣溫往往偏低。

需特別指出,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影響我國冬季氣候的因素更加複雜,除了拉尼娜事件外,北極海冰融化、歐亞積雪變化等因素都與我國冬季氣候息息相關 。

“雙拉尼娜年”較少見,1950年後有5次

2020-2021年的秋冬季,曾出現過拉尼娜事件,這次的拉尼娜將再度“跨年”,延續至2022年。也就是說,2021年將是“雙拉尼娜年”。

何為拉尼娜?拉尼娜是西班牙語“La Ni a”,即“小女孩,聖女”的意思。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異常出現大範圍偏冷,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冷水現象。

它與海麵水溫持續高於常年的厄爾尼諾,被認為是有可能導致全球異常氣候的重要原因。

總體說來,拉尼娜的氣候影響與厄爾尼諾大致相反,其強度和影響程度不如厄爾尼諾,但它的到來也可能會給全球許多地區帶來災害。

1950年以來,全球共發生了16次拉尼娜事件。其中,僅出現過1次強拉尼娜事件,時間為從1988年5月開始持續到次年5月,有9次中等強度事件,其他均為弱事件。
1950年以來發生的拉尼娜事件。國家氣候中心供圖
值得注意的是,繼上一次拉尼娜事件結束後(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今冬將再次形成拉尼娜事件,即連續兩年冬季發生“雙峰型拉尼娜”,因此,拉尼娜對熱帶和副熱帶的影響可能會更為顯著。

從已有的觀測資料來看,海溫冷暖交替的變化一直存在。正常情況來說,在拉尼娜現象結束之後,海溫應回到中性或偏暖狀態,而不是繼續變冷,因此“雙峰型拉尼娜”現象較為少見。

據統計,在1951年至2019年的14次拉尼娜事件中,拉尼娜事件第二年下半年繼續發生拉尼娜事件,即“雙峰型拉尼娜”的情況有5次;發展為厄爾尼諾事件有3次;維持中性狀態有6次。

拉尼娜對全球以及我國氣候有何影響?

當前,接連幾股冷空氣使北方多地的人們感到“一夜入秋”甚至“入冬”。據新華社報道,10月2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指出,確保人民群眾特別是受災群眾安全溫暖過冬是黨中央、國務院的明確要求。

據預測,今年冬季北方等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可能出現極端天氣。

通常而言,受拉尼娜影響的冬季,北半球極端冷事件發生頻率增加,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偏低的概率比較高。
2000年以來5次拉尼娜事件冬季平均氣溫距平合成圖。國家氣候中心供圖拉尼娜對我國氣候的影響,可以從氣溫和降水兩個方麵來看。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周兵介紹,在多數拉尼娜事件達到盛期的冬季,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比常年更加頻繁,且強度偏強,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較大。而熱帶和副熱帶地區由於受到拉尼娜事件的影響,會導致我國南方地區的水汽條件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差,不利於形成降水。

此前,受2007-2008年這次拉尼娜事件的影響,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我國遭受了四次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過程襲擊。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影響範圍廣,涉及全國近2/3的省(區、市),氣象衛星遙感積雪監測顯示,我國積雪覆蓋總麵積為128.2萬平方公裏。

不過,2008年出現雪災的情況較複雜,除了拉尼娜引發冷空氣帶來的低溫,還有南方水汽的配合,並不代表每次發生拉尼娜事件都會出現大範圍雪災。而且拉尼娜現象又分為弱、中等、強,不同等級的拉尼娜現象對我國冬季氣溫的影響也有所不同。

那麽,每次遇到拉尼娜,我國冬天氣溫都將偏低嗎?通過分析1951年以來曆史上15次拉尼娜事件發現,有10個拉尼娜年我國冬季氣溫偏低,5個拉尼娜年我國冬季氣溫偏高。也就是說,不是每個拉尼娜年的冬季平均氣溫都偏低。出現拉尼娜事件以後,我國冬季偏冷的概率確實更大一些,約是偏暖概率的兩倍。
拉尼娜年我國冬季氣溫距平。國家氣候中心供圖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氣溫偏冷不等於冷冬。“偏冷”“偏暖”是相較於平均狀況而言人們的日常表述,但“冷冬”“暖冬”的定義是有嚴格標準的。根據國家氣候中心製定的《暖冬等級》《冷冬等級》國家標準,判定冷暖冬的基本要素為冬季(12月至次年2月)三個月的平均氣溫,在空間上分為單站、區域、全國三個範圍等級。

根據目前的預測,今年秋冬季出現拉尼娜事件幾乎已成定局。但也需特別指出,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影響我國冬季氣候的因素更加複雜,除了拉尼娜事件外,還有北極海冰融化、歐亞積雪變化以及其他海域的海溫異常等因素。

關於今冬氣溫偏冷的預測值得廣泛關注,同時,公眾需留意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到的“可能出現極端天氣”,在農業生產、能源供應、交通運輸等方麵做好充足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