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格局因他天翻地覆 這位“巨嬰”如何把一手好牌打爛的?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1871年德意誌獲得新生後,便借力第二次工業革命而迅速崛起,不僅打破了歐洲大陸均勢,還先後挑起兩次世界大戰,製造了前所未有的人間災難,整個世界政治格局被弄得破爛不堪,把老牌帝國英法拉下馬,美國借勢崛起,蘇聯浴火重生,全球獨立民主風暴刮起,世界中心漸漸轉移到美國,世界格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那麽,一戰前新生德國是怎樣把英法俄逼成為自己對手的呢?俾斯麥的一手好牌又是如何被威廉二世打爛的呢?究竟是誰禍害了好端端的德國又坑害了世界?這些問題,看完本文就清楚了。

▌俾斯麥的博弈策略

俾斯麥是近代德國乃至歐洲偉大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對於德國俾斯麥有建築師和領航員之稱。可見他對德國的貢獻之大。

然而,一般都認為俾斯麥最偉大的貢獻是統一了七零八落的德意誌,往往忽視了他對新生德國的貢獻。他對新生德國的貢獻,就是以他高超外交智慧為新生德國的崛起創造了相對安穩的外部環境,而且沒有讓歐洲老牌帝國對新生崛起的德國產生疑慮。

那麽,在矛盾錯綜複雜的歐洲俾斯麥是怎樣做到的呢?



德國一建立,俾斯麥為孤立打擊法國,建起了三皇同盟,為此與俄國和奧匈帝國化敵為友,西班牙最起碼不主動與德國為敵,而孤懸海外奉行光榮孤立的英國,在俾斯麥竭力鼓勵下和自身外交需要,與意、奧訂立《地中海同盟》,而使英國與德國友好。

對死敵法國,雖然德國千方百計孤立它,但為不留死結,在法國獲取殖民地上德國表示支持,也使法國心裏舒坦一些。

德意誌帝國宣告誕生

這就是俾斯麥高超的外交藝術,不僅使新生的德國得以崛起,而且沒有遭到歐洲大國的嫉妒。他保證了德國穩穩當當發展幾十年,使德國借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東風,成為了歐洲第一經濟大國。

然而,看似和平安穩環境的背後,也存在著驚濤駭浪,明爭暗鬥始終伴隨其中。隻不過是俾斯麥在自己親手打造的三皇同盟框架下,操作得遊刃有餘罷了。



當時,寒冷幫助俄國打敗了拿破侖,而名聲大噪。但事實上俄國已經外強中幹,地理上遠離歐洲中心加上政治製度腐朽落後,國內矛盾此起彼伏,工業化也遠遠落後於歐洲其他國家。盡管國家實力不濟,但是在對外上還一直挺豪橫、挺強勢。

當時俄國的地緣環境並不好。在東邊的東亞與新興的日本有矛盾;在西邊的中東伊朗甚至中亞與英有衝突;在南邊因黑海和地中海,與奧斯曼土耳其戰爭不斷;在西南方向,俄國奉行“大斯拉夫主義”,插手巴爾幹,跟奧匈帝國明爭暗鬥。

如此之俄國,豈能安分守己?就算是在俾斯麥的斡旋下能消停一時,但遲早還是要出手的。

俾斯麥領導的德國在普法戰爭獲得大勝

從德國看,它的最大敵人是法國。盡管在普法戰爭後,搶奪阿爾薩斯和洛林的法國重要工業區,並通過外交手段成功孤立了法國,但是德國仍顧慮俄法結成同盟。

因為俄國不想在自己的西邊有一個強大的德國。它的這個心思,在1875年的德法危機時暴露無遺。因為德國對法國想來個先下手為強,結果因俄國堅決反對而被迫停止。這也讓德國看明白了,在法國問題上俄國的底線。

而站在英國的立場上,英國主要對手不是德、法,而是俄國。因為在中東、伊朗、黑海、地中海所有利益上英俄都有衝突。所以,在1878年柏林會議中,英國聯手德國和奧匈帝國一起,搞了一個“反俄大合唱”,使俄國不得不放棄“俄土戰爭”大部分利益,東進占領黑海海峽的目標也落了空。

總之,弄明白了俄國、英國和自己,俾斯麥高超的外交手段和藝術才有了用武之地。這就是俾斯麥為新生德國布下的外交牌局。

退休後的俾斯麥在私人莊園騎馬


▌巨嬰威廉二世

到了1888年,好大喜功而自卑的威廉二世成功上位。他是一個被公認沒有正確成熟心態的人,而這樣的一個人卻成為了一國之主。從此新生德國的夢魘開始了。

威廉二世先是在1890年把德國的建築師、領航者75歲的俾斯麥趕回了家。其實這也預示著德國從此開始,俾斯麥的牌局已經走到頭了,往後的牌怎麽打要由威廉二世來決定。此舉當然也引起了歐洲國家警覺。

此時最不安的是俄國。因為當時俄國和德國先前簽訂的《再保險條約》快要到期了。而在東亞俄國和日本劍拔弩張,因此極想延長《再保險條約》六年,以解除後顧之憂。

從左至右,沙皇尼古拉斯二世,英皇喬治五世,德皇威廉二世

但是威廉二世聽了親信的意見,認為俄法政體、意識形態迥異沒有結盟的可能。這樣,牽製法國就用不著俄國了。基於此,德國對俄國的示好並沒放在心上,而去接近英國,想與英國結盟。

即便如此,俄國仍未死心,最後建議恢複曾經的“三皇同盟”,並以讓一個日耳曼王子任保加利亞國王為條件,示好德國和奧匈,進而換取政治妥協。

然而,此時的威廉二世不但不顧俄國的示好,還居然在跟俄國沒有徹底斷絕關係的情況下,就告訴鐵杆盟友奧匈帝國,德國已與俄國沒有關係了,以後咱們要加強合作。這嚴重背離了俾斯麥當年跟奧匈帝國、俄國締結“三皇同盟”的初衷。

當初俾斯麥設計的“三皇同盟”是有他盤算的。他清楚地明白,奧匈是德國用來牽製、壓製俄國的,不是德國生死夥伴,而是德國外交上的籌碼。德國不顧德俄關係,而去交好奧匈帝國,就意味著奧匈帝國將決定德國的命運。而奧匈和俄國是你死我活的關係,這樣失去了與俄國關係的德國必將成為俄國的敵人,從而被奧匈帝國牽著走。

這些複雜的關聯,俾斯麥早已看得清清楚楚,而後來發生事情基本跟俾斯麥預測別無二致。

而重建“三皇同盟”,由於奧匈帝國的堅決反對而失敗。德國從此失去了俄國,俄國繼法國之後在歐洲也成為光杆一人。

這樣一來,在歐洲英、德關係還行,奧匈與德國是鐵哥們,奧斯曼土耳其和英德關係還算可以。這樣都是光杆一人的俄法就惺惺相惜,走到了一起,重啟了外交關係。

至此,協約國的雛形已現,隻差英國了。德國與英國本來關係密切,那麽後來為何勢不兩立了呢?其實這也是威廉二世的對外政策造成的。


圖中七塊淡紫色區域為一戰後德國割讓出去的領土,其中最大一塊使得德國直接被分成兩半,東普魯士省成了一塊飛地。

▌不作不死,害人害己

俾斯麥當政時,德國奉行的對外政策是“大陸政策”,即立足歐洲,孤立法國,不在世界謀求擴張,說到底就是不與老牌帝國爭奪殖民地,從而保持了對外關係穩定。

在俾斯麥看來,殖民地的弊端頗多,而國力才是國家實力的重要指標,同時他也對參與殖民地爭奪會激化與歐洲列強矛盾心存顧慮。所以,主張專注國內經濟發展,才使德國通過第二次工業革命成為歐洲第一大工業國,使德國綜合實力稱雄歐洲。

威廉二世把俾斯麥趕回家,就是嫌他礙手礙腳,影響他稱霸世界的勃勃野心,阻礙他“世界政策”的推行。所以,威廉二世主導的德國,不僅叫囂要爭奪“陽光下的地盤”,而且氣勢咄咄逼人。

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中“找尋世界市場”、“在全世界爭奪殖民地”、“建設強大的海軍”等關鍵詞,件件直戳當時世界霸主英國的心窩,件件都顛覆英國賴以稱霸的基點基石。而這正是當年俾斯麥竭力避免的,但在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下衝突在所難免。

麵對這樣強勢的德國,曾經的英俄矛盾也就可以放一放了。因為這個新生而又迅猛崛起的德國實力確實不一般,讓這個世界霸主英國的內心著實產生恐慌和擔憂。

19世紀末的德國工業發展超過了英國,國際貿易比重不斷提升,僅低於英國居世界第二位。而且兩國在全世界形成了直接競爭的局麵。殖民地從一塊沒有到一戰爆發前,德國硬是在被瓜分完的世界,搶占了近300萬平方公裏的殖民地。而且還聲稱按國家實力重新劃分世界勢力範圍。

德國揚言要打造一個從印度洋到大西洋的赤道殖民帝國,而這正與英國當時要建立從開羅到開普敦的殖民帝國相衝相碰。德國甚至還在背後搞英國。大家都知道的布爾戰爭,為什麽英國人大動幹戈而還打的那麽艱難,就是因為德國在後麵支持。

布爾戰爭初期形勢圖

當時的德國在德蘭士瓦共和國投資近五億馬克,還計劃修建鐵路,若此計劃成功,布爾人的德蘭士瓦共和國就被德國掌控,那麽那裏盛產的黃金、鑽石就是德國的了,這是英國絕不能容忍的。

布爾戰爭是以英國付出巨大代價而慘勝,而鮮為人知的是德國借此打劫了英國,把英國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薩摩亞群島搶奪過來,從此兩國的梁子結下了。

之後,這樣的爭奪還在中國膠州灣、奧斯曼土耳其陸續上演,威廉二世還突發奇想要修建一條從君士坦丁堡直達波斯灣巴士拉的鐵路,這簡直就是要英國的命!一旦鐵路建成,英國在中東、在波斯灣幾乎無立足之地!所以英國恨壞了德國。

然而,最讓英國鬧心的是,德國已經有了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而又在建設強大的海軍。大家知道,海洋霸權是英國的傳統勢力範圍,而德國為海軍建設不遺餘力,十年不到,德國就成為了世界第二海軍強國。

惶恐的英國隻有迎戰,全力以赴進行海軍裝備建設。兩國的海軍軍備競賽開始了,德國下水一艘,英國就下水兩艘,這樣下去讓兩國都吃不消,之後兩國進行了無數次談判,但是都無果而終。

英國終於明白了,有勃勃野心的德國,不光要世界市場、殖民地,還要英國的世界霸主地位。德國的敵人不是俄國和法國,而是英國!

在這種情況下,英國別無選擇,隻有加入俄法協約,於是,協約國鐵三角就建立起來了。

英法俄這三個國家本來就矛盾重重,也曾被俾斯麥利用而玩弄於他的股掌之中,為新生德國的崛起提供了安穩的外部環境。

然而,偉大的俾斯麥布下的牌局,被這個愣頭青德皇威廉二世打得稀爛,最終把他們都逼成自己的對手、死敵。同時也禍害了好端端的德國,坑害了世界,但卻直接促成了今天的世界格局。



事後看,一戰對世界格局的影響非常深遠:它激起了德國民粹的高潮,在德國戰敗後引起了民族主義狂熱,如此,納粹才能掌控德國,結果才有了造就今天世界格局的二戰;在可預期的未來,我們仍將活在這一格局的延長線上。

付出代價的不僅是德國,而是整個世界。

曆史有著神奇的連續性,前麵一步會對後麵一步產生巨大影響,而一個雙重性格的德國恰好站在了關鍵位置上。

有人說過,德意誌不是用思想拷問世界,就是用戰爭拷打世界。它時而理性,時而瘋狂;時而雄起,時而衰落。矛盾的性格支配著它的曆史,因而總是在改革和軍國主義兩個極端之間轉換,每一次都會產生世界性的後果。

吊詭的是,後來的俄羅斯、日本也都如此,重走了德國老路,似乎這種矛盾是後發國家的普遍模式。這足以令今天的我們再三警惕。

德國可以說是第一個追趕英法先進國家的後發國家,不了解現代德國的來龍去脈,就不了解今天的世界是如何形成的,更不可能理解後發國家為了融入文明主流,中間要經過多少波折。

黨組組長 發表評論於
布爾人是早期移居南非的荷蘭人
wbkds 發表評論於
這段曆史羅輯思維好幾年前就說過了,羅胖雖然經常強詞奪理口才還是好的,視頻油管上還有,大家可以去看一看。
wumiao 發表評論於
看題目以為說的是中國這位。
紅彤彤的月亮 發表評論於
哈哈,這是映射誰呢?連性格行為都像,但中國的實力遠不如當年二戰時的德國啊。
giboooo 發表評論於
習還不如威廉呢吧

我要真普選 發表評論於
追求永生: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歷史雖然不會簡單地重複,但歷史告訴我們,人們總會重複犯錯。
追求永生 發表評論於
頂多是一家之言,卻要指點江山。借古諷今本來就是酸腐文人的陋習,很多時候都是發泄自己的不能實現的政治野心,是一種失敗而又不甘的心態體現。一百多年前的世界和今天比,早已時過境遷,硬比不過是驢唇不對馬嘴。至於讀者喜歡映射習慣望風捕影,就是另一回事了。
一直淡定 發表評論於
好像《Game of thrones 》裡麵Walder Frey 就是寫的老鄧。
lue96500 發表評論於
比之川普如何?
一直淡定 發表評論於
看似作者不是很了解二戰,冷戰,中美歷史政治,不知道為什麼權臣鄧先富有被‘七擒七縱’,⋯如果這就是先富智庫到今天的水平,⋯唉⋯難怪⋯
當年有人恭維老鄧是中國的俾斯麥,老鄧一家人一開始都不知道俾斯麥是誰哈哈哈
旁觀者XWY 發表評論於
此外意有所指。中國當今聖上不喜歡互聯網有關產業,中意德國製造業,一帶一路,歐亞大陸一體化。
XYZ101 發表評論於
記得,基辛格的博士論文,就是研究歐洲的這一段曆史。 由此成就了一代偉大的外交家。 王毅之流哪裏懂得這些? 一群土八路, 隻會跪舔。 至於華春瑩,趙立堅之流,則是一群小醜,隻會逞口舌之快。
XYZ101 發表評論於
記得,基辛格的博士論文,就是研究歐洲的這一段曆史。 由此成就了一代偉大的外交家。 王毅之流哪裏懂得這些? 一群土八路, 隻會跪舔。 至於華春瑩,趙立堅之流,則是一群小醜,隻會逞口舌之快。
破棉襖 發表評論於
表麵上說威二,字裏行間映射習二,不太地道。
baydad 發表評論於
蘇聯就是德國搞出來的。為了俄國不參與戰爭,
德國給了列寧巨款,專列把列寧送回俄國。
讓他幹掉俄國,不再參與戰爭。

沒想到斯大林的蘇聯比俄國狡猾貪婪得多。硬是把歐洲
和德國瓜分啦。

希特勒背後肯定一千隻草泥馬。一有機會就打蘇聯。
旁敲 發表評論於
威廉二世的著名三B鐵路,柏林-拜占庭-巴格達,是謀求中東地區利益的一項宏偉工程。不知道後來成功了沒有?
Jane49Jane 發表評論於
習二就是威廉,曆史在重複.
藍靛廠 發表評論於
含沙射影攻擊偉大領袖。按照海瑞罷官處理吧
CTPCW 發表評論於
借古諷今.
true? 發表評論於
巨嬰非懂王莫屬啊。
他剛上台時多大的氣派,對中國的貿易戰是easy win. 這還不過癮,同時開辟第二、第三、第n戰場,結果把一手好牌打爛了。
想當初競選時對他寄予多大厚望,後來就有多失望。
5mslj 發表評論於
有所指啊
roliepolieolie 發表評論於
威廉二世與今天的習二胖一個德行,都很二。
shanghai70 發表評論於
哈哈,這個巨嬰說誰呢?
天台坐客 發表評論於
哈哈哈,想說誰啊; )
Edq 發表評論於
刁小二
我要真普選 發表評論於
這段歷史相信中國小學應該沒有教。習大大可能還未學過!
我要真普選 發表評論於
德國本來是實實在在的歐洲第一大國;不過每折騰一次,國土麵積就縮小一點。一直到了現在。
神龍擺尾 發表評論於
看得好眼熟呀
我要真普選 發表評論於
借古諷今?找死嗎!
南山紫荊花開 發表評論於
拿威廉二世來映射現在的某個國家領導人?
viBravo5 發表評論於
用俾斯麥來比喻鄧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