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種出“百年前西瓜”的博主是個南京80後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近日,微博認證為科學科普博主的網友 @種子獵人 SeedHunter 發微博,展示了 20 世紀初期的頂級西瓜品種——石山西瓜 (Stone Mountain Watermelon)。令他沒想到的是,這條微博發布後,竟然迎來了 3000 多萬網友的圍觀和熱烈討論。9 月 14 日,現代快報記者獲悉,發布石山西瓜的博主是一名南京 80 後,他和他的團隊還成立了一個民間的老品種種子保護團隊。

△ 朱驍煒發布的微博

百年前的西瓜真的是這個樣子嗎?

@種子獵人 SeedHunter 本名叫朱驍煒,是一名地道的南京人。9 月 14 日,記者專門前往其在溧陽的農場,見到了朱驍煒本人。事實上,在被人民日報 " 點名 " 之前,朱驍煒在業內就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他常年在各個平台做科普,教網友如何在家種出各種各樣好吃的果蔬,擁有大量的忠實粉絲。

△ 朱驍煒

△ 朱驍煒被人民日報 " 點名 "

說起石山西瓜,他告訴記者,發布前就想到可能會火,但沒想到會那麽火。" 我們得到了一些石山西瓜的種子,並在農場試種成功,最重的一顆瓜將近 30 斤重,瓜皮大概有 20 斤重。西瓜的香氣非常濃鬱,但肉質極粗,很多筋,甜度表現也平平,實測平均甜度隻有 8 左右,嚐了兩口拿去喂豬了,豬沒吃。" 此外,對於發布時將石山西瓜稱為 " 頂級西瓜 " 的定義也不是自己編造的,均是來自國外種子保護和收藏者,以及種子發布機構。

△ 石山西瓜

百年前的西瓜竟然長這樣,微博上西瓜的照片吸引了大量網友圍觀和討論。不少網友稱,自己看到國外油畫上的西瓜,和微博照片中的石山西瓜長得差不多,感慨現在能吃到這麽多好吃的西瓜,要感謝育種專家們的付出。同時,也有不少人產生質疑,這真的是百年前西瓜的樣子嗎?為什麽皮這麽厚?難道種子也是百年前的?

△ 石山西瓜切開的樣子

對此,現代快報記者專門谘詢了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員徐錦華,他告訴記者," 從西瓜的英文名字看,應該是美國的一種老品種西瓜。" 徐錦華表示,老品種會有一些抗病的基因,在育種時會所有利用。不過,因為美國的一些老品種,需要類似新疆的氣候去種植,需要光線充足的環境,在那種條件下,西瓜的瓤會很紅,果肉性質也是不錯的。而如果這類種子在江蘇這種環境下種植,就可能表現出厚皮瓤色不好的情況。就種子而言,徐錦華表示,種子應該不是 100 年前的,是種植後留種保存下來的。目前,農科院的種子,一般保存 12 年左右,快到期時,就會種植後留種替換保存。

他從公司白領變成 " 耕地農民 "

彩虹色的胡蘿卜、寶石般的玉米、形態各異的豆子 …… 如果你仔細翻閱朱驍煒的微博,一定會被他發布的色彩斑斕的果蔬照片所吸引。" 你們來的不是時候,現在正好青黃不接,是育苗的季節。"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1983 年出生的朱驍煒也曾是一名上班族,做過媒體、電影錄音師,還做過科技公司的創始人。因為工作強度大,忙起來經常連續多天沒法睡覺,2010 年的一天,正在加班的他突然意識到,這並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 各種果蔬

2012 年,他從創業公司淨身出戶,回到南京,靠種植多肉,賺得了人生中第一桶金,並認識了現在的合夥人朱遠久和小芳。朱遠久花名 " 九尾 ",外號二狗,也是朱驍煒的 " 禦用模特 ",各大社交平台上無論照片還是視頻,出鏡的永遠都是他。

△ 顏色各異的寶石玉米

2018 年因為一場意外,讓朱驍煒的多肉園全軍覆沒,損失上千萬,多年心血付之一炬,他的人生也瞬間滑入穀底。然而,短暫的沉寂後,他很快振作起來,並打算尋找新的項目入手。此時,他突然想起了兒時番茄的味道," 以前南京其實很‘小’,周邊都是農田,番茄從摘下來到出售就幾個小時,那時的口感、香甜的味道和現在截然不同。" 為此,他先後前往農資點、種子公司、種子站等多個地方尋找老番茄種子,但得到的回複都是沒有。

△ 彩虹色的胡蘿卜

就是在那個時候,朱驍煒突然意識到,這些老品種番茄幾乎被現代農業抹殺了生存空間。現在的種植業,更傾向於耐運輸耐儲存的新品種番茄," 你有沒有發現,現在的番茄買回來放在家裏,放上半個月都不會壞?如果老品種番茄連種子都沒了,我們還怎麽可能吃到兒時的味道?" 自此,他決定行動起來,開始收集老種子,並為自己取名 " 種子拯救者 "。

三人成立老品種種子保護團隊

2019 年,朋友送來的老種子 " 馬蹄番茄 " 種植成功,朱驍煒做了一個西紅柿炒蛋給女兒吃,女兒驚歎地問他:" 爸爸,這個番茄太好吃了,你為什麽不早一點種?" 此後,他和朋友二狗、小芳三人,帶著五個平均年齡超過 60 歲的溧陽當地農民,組成了民間老品種種子保護團隊,決定 " 以拯救好吃番茄 " 為目標大幹一場。

△ 朱驍煒、二狗、小芳三人到農戶家裏收集老種子

" 我們發現沿海發達地區的農民沒有留種習慣,隻能去交通相對閉塞的山區尋找。"2020 年,他們三人從寧夏到青海,沿著祁連山脈一路走到嘉峪關外,翻越高山穿過戈壁,途中甚至連續駕車 400 公裏都找不到落腳吃飯的地方。等終於遇見村落人煙,他們便認真地挨家挨戶探訪,下到農田仔細觀察當地品種,和農民交流。每個地方的老種子都承載著地方曆史和遙遠的民間故事,朱驍煒將它們一並收集整理,希望種子的過去能和它的濃鬱芳香一並流淌。

△ 收集到的老品種種子樣品

朱驍煒告訴記者,國外對老種子都有詳細的描述,甚至很多種子都是一個家族保留下來的," 他們把種子作為一種非常重要的資源,在家族中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還有很多種子本身都有自己的故事,有專門的拉丁文名。反觀國內好多老種子,都被統稱為本地品種,既沒有名字,也沒有任何詳細的記載。"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這個民間團隊,已經收集各種老種子 3000 多種,其中僅番茄就有 1500 餘種。" 其中不少我們都試種過,像番茄我們已經種了七八百種。" 看著這些種子育苗成功結出果實,朱驍煒獲得了從未有過的滿足感。

一天試吃幾十種番茄,兩個月瘦了 30 斤

種番茄隻是一方麵,最讓他頭疼的還是吃番茄。朱驍煒告訴記者,番茄種出來後,團隊會通過試吃,記錄番茄的甜度、酸度以及口感和香氣,自己有時候一天要吃幾十種。他曾因為吃番茄兩個月瘦了 30 斤。由於番茄酸度很高,攝入過量就會傷及腸胃,他們要按時服用腸胃黏膜保護劑才能持續性工作。采訪中他笑著告訴記者,吃番茄減肥是真的,但是美白效果有待研究。

△ 不同品種的番茄

奇形怪狀、色彩繽紛的番茄吸引了大量網友的關注,他們將選育好的種子或幼苗進行售賣,在全國花友中收集數據,觀察同種番茄在不同地區的生長狀態,為建立完整的種子資源庫做準備。目前,我國種子資源庫在基礎數據方麵仍存在大量空白,朱驍煒和團隊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填補這些老品種的空缺,以便日後進一步進行雜交優化研究。

△ 番茄切片

農場裏除了種植番茄,記者看到很多其他的果蔬,比如黃色的茄子、形態各異的辣椒等等。" 我們拿到種子通常會先種出來,看看成品是什麽樣,在農場的環境裏能不能生存,然後也會對一些品種進行雜交,每次雜交出來的果實都不一樣,有時候就像開盲盒。"

希望所做的一切將來能對農業能有幫助

朱驍煒告訴記者,果蔬品種應該是多樣性的,但很多蔬果長出來可能好吃不看好,或者不耐儲藏和運輸,最終都被市場淘汰了," 這也是我們收集老種子的意義所在。" 眼下,53 畝的農場就是三個人的快樂所在,農場最難的時候,背著十幾萬的債務,三個人很久都沒拿過工資。很多人看到朱驍煒發布在社交平台上的照片和視頻,都表示願意來當義工幫忙,可看似美好的田園生活,真的來了根本堅持不住。

天熱的時候,農場早上 8 點到下午 5 點前幾乎不能幹活,前不久的一個清晨,朱驍勇就在農場裏幹活的時候暈倒了。麵朝黃土背朝天遠沒有想象中那麽容易,更多的時候還要看天吃飯,但對於朱驍煒來說,兩腳踩在地麵的日子讓他覺得心裏踏實。他說:" 我希望我們所做的這一切,將來能夠對中國的農業有幫助,這也是留給世界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