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又哭了,讀了聖賢書,卻忘了行萬裏路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郭敬明又哭了,哭的挺離譜。

我們先回顧下事件的經過:

新一期的《演員請就位2》開播,爾冬升執導的《局內人》被郭敬明直言:

“我不喜歡這個作品”



接著補了一刀:

“原因跟演員沒有太多關係”



爾冬升聽到這句話臉就直接黑掉了:

成,演員沒問題,尋思是導演和編劇的問題了唄?



接著,郭敬明提了一些表演上的問題,覺得這些演員們隻是在說台詞,少了些表情的神韻。

他說:“我覺得你們四個是非常好的演員,但在這劇裏邊,其實空間挺小的說實話。”



爾冬升又不是傻子,直接把郭敬明背後的那層話給說出來了:

你想訴說編劇跟導演不好,就直說唄。



這時,爾冬升其實給了個台階給郭敬明下,爾冬升問他:你學的是什麽表演體係。

然而,郭敬明這時情商下線了,真就回答了自己說看台詞比較多,看表演就少一點。

於是,爾冬升又丟了個台階說:其實我們都是在局內人嘛,其實大家應該體諒對方,

我相信你對這些演員也是很理解的。





郭敬明沒接上。爾冬升又把話題轉到演員身上,對自家演員評價了一番,然後說了句:

“不要有輸贏的心態,這個冠軍對你們的人生不重要,你贏了冠軍不代表你能大紅,是不是”

“我不是要你們保護導演,我現在是保護你們”

“有人出來挑戰演員,我們就出來爭論好了”



但此時的小四卻情商有些下線了,爾冬升已經丟了好幾個台階了,小四順勢走下去就好了,

可頭鐵的小四卻在此刻硬鋼爾冬升說了句:“我還是把話說完吧”這個台階硬就是不下去。



爾冬升該提示的提示了,該給的台階也給了,郭敬明還是沒領會到,於是爾冬升幹脆拆穿這場鬧劇:

“今天錄最後一集了嘛,錄之前你為什麽叫,導演手下留情,別衝著我,我有衝著你嗎,剛剛”

話裏話外,爾冬升指責郭敬明不懂規矩不明事理,出爾反爾,違反了職場的大忌。



勃然大怒的爾冬升,郭敬明連忙低頭道歉:



趙薇在旁邊連忙打圓場,爾冬升氣的直言:我告訴你們,別打圓場了。

趙薇一時說不出話來,陳凱歌倒是在旁邊憋笑:好家夥,爾兄第一次做節目就這麽會玩節目效果,我就看著你們鬧。



是生氣的爾冬升需要下場平複下情緒,他提出:

“停一下,上個洗手間,很快就回來,十分鍾”



爾冬升暫時離開後,節目錄製還在繼續,轉眼到了錄製,製作人點評環節。

節目組的導播很有意思,在有個製作人說:“我覺得大家要各抒己見”時,

導播把鏡頭給到了正在掩麵哭泣的郭敬明。



這事誰對誰錯?不好評價。如果我是來分的話,郭敬明占3成,爾冬升占1成。

郭敬明錯在:明明私底下都和其他導演打過招呼了,自己上來就直接開火其他導演,完了之後,用苦來化解整個節目的尷尬...

爾東生錯在:壓根就不應該來這個節目,被節目組當槍的流量使了。



這事要是擱在以前的節目,嘉賓不協調節目是對衝,是節目事故。

助理,編導,編劇,執行導演,導演,層層下來總要拉幾個人出來開除背鍋。

現在呢?包裝成熱搜賣點,加點錢上熱搜。



所有歸根到底還是這個節目本身出來問題,事實上從節目開播到現在基本上每一期節目都有熱搜,

“李成儒與陳凱歌”, “爾冬升與郭敬明”, “郭敬明和陳凱歌” ,“暗示小三”

“S卡爭議” “郭敬明哭” “郭敬明離席”

...

這節目的熱搜到現在,基本上沒有一條與演員演技有關的熱搜,

反倒是導演變成了這檔節目的風暴中心,台上的四個導演才是真正的“主演”。



或許爾冬升從來就沒把這個節目當真,他隻認為是一場遊戲。

爾冬升好歹在電影領域內是行家,是香港電影黃金時期的扛把子之一。

香港金像獎的最佳電影和最佳導演等獎項,爾冬升幾乎都拿了一遍,而郭敬明在這方麵是零。



但台上的導演,尤其是爾冬升經曆過黑社會下的香港娛樂圈,場內場外看看的清清楚楚。

剛開始爾冬升還帶著自己的拍電影的初衷來拍這節目,來了發現這節目壓根就不是給演員準備的。

那就打哈哈,賺了錢走人唄。

如果能在這節目遇上幾個有潛力的演員,爾冬升到時候拍新片直接找她們就可以了。

所以,得到要這“S卡要何用”,這節目冠軍有何用,關鍵是誰有資源願意給這個台上的演員啊。



大家彼此給台麵,稍微批評下,誇一下,這節目就算過去了。

所以,爾冬升在離開錄製節目10分鍾後,他回到鏡頭麵前來,先是紳士地走了過去和郭敬明握了個手,隨後向觀眾和台下的工作人員道歉,說自己沒有調整好狀態失控了。

雖然滿臉還是有些氣憤與不屑,但是他能彎腰低頭向郭敬明握手就已經很好的展示了他的氣度。



郭敬明的哭泣顯然沒能為他贏得輿論地支持,這期節目過後,網上是清一色對他的討罵。

我不會去指責郭敬明。

在節目裏邊,我相信大家都能看出來,郭敬明在電影學上的理論知識是很豐厚的,他能夠丟出了一些比較學術的名詞,也能夠通過電影學的理論去提出對作品的建議,這是郭敬明的努力。



明知上這個節目和陳凱歌同台,會被節目組作為流量槍口,但他還是來了,這是郭敬明的勇氣。

明知上這個節目會因《小時代》會被影評人和眾人嘲諷,但他來了且低頭承認錯誤,這是大氣。

但是郭敬明在努力的過程中,可能忘了最重要一點,西方電影學理論不能看到東方電影的一切。

我這裏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電影的正反打。



什麽是電影的正反打,簡單來說,它是“看與被看”,

比如,畫麵左邊的人在說話,那麽與他對話的人一般都在畫麵的右邊,隻有構成一種“麵對麵溝通”的互動關係,人們才會感覺到他們是在交流。

因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正反打一直都是世界電影的通用規則,但是在早期中國電影的時代,

西方的“正反打”被國內的導演重新解釋了。





比如,在《宋景詩》裏邊,宋景詩與妻子告別的一場戲。

導演給的都是人物在畫麵右邊的戲,如果不看全景,你幾乎以為這是兩個鏡頭,但是導演就是這樣拍了。因為,它故意把“正反打”顛倒。

因為從劇情我們能知道,宋景詩的妻子和母親在隨後的疏散途中身亡,

而此時妻子在告別戲中說的:“隻要一家不在分開,苦死,我也是心甘情願的”

但實際上,導演不相信這個理想,所有他用了一個非常規正反打的形式,預示了一種不安和背離。



因此對於中國電影而言,電影人在努力學習西方電影學知識的時候,要有民族化意識,要不斷創造越多符合中國本土的電影,而不是照葫蘆畫瓢。

顯然,郭敬明在電影學的知識上或多或少地缺乏了民族化與本土化的內容,這也就使得他的指導經常被觀眾說聽起來高大上但是實際上又什麽沒說。



在這點上,其實陳凱歌和爾冬升認識的最清楚,他們兩個一共是華語電影的金字塔,一共是香港導演的扛大旗。

他們的電影也許有不同,但他們都有共同的認識:本土化。

陳凱歌和爾冬升總是能夠找到屬於,我們民族文化與民族傳統裏邊,最為真摯的那個東西。

而郭敬明卻在方麵差了許多。

演技不夠,劇本不行,那就製作來湊。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麽餘飛老師要炮轟郭敬明“說白了都是拿錢湊起來的”



拿錢湊起來的東西,雖然具有美感,但是它缺少一種真摯的真實。

演員也沒辦法在這裏麵看到自己的演技,這也是為何,當初陳凱歌力排眾議的陳宥維口碑逆襲了,而郭敬明的何昶希卻還是在原地踏步的原因之一。

郭敬明不是不努力,是讀了聖賢書,卻忘了行萬裏路。

他忽視了電影與演員最重要的不是理論而是真實。



當然我們分析這麽多,說不準台上的“導演們”也都是演出來的,隻不過場戲是沒有劇本與台本的。

而郭敬明是最想演好,卻是演的最差勁的那個。

娛樂時代,流量至上嘛。Pl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