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爛尾樓連門都沒有 單親媽媽每晚帶刀入睡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從高空俯瞰豫森城,十幾棟停工還沒來得及粉刷外立麵的樓體呈現出一大片暗沉的水泥色,就像是烙在鄭州市農業路和沙口路東南角的一塊傷疤,即使是在正午太陽的映照下也毫無生氣。


爛尾的豫森城

  10月29日,《河南青年時報》曾以《苦等6年 她們住進爛尾樓》為題,報道了鄭州市豫森城不少購房者因為生活困頓,不得已住進爛尾樓裏展開自救的故事,成為全網關注的焦點。

  一位市民看到報道後,主動聯係豫森城的業主張華(一位帶著5歲女兒在爛尾樓居住的母親),稱願意提供鄭州市內的一套住房,讓她們免費居住。如今,業主們在爛尾樓裏的生活仍在繼續,寒冬將至,他們隻能抱團取暖。

  “晚上睡覺我會在枕頭邊上放一把水果刀”

  11月15日,鄭州今冬集中供暖的第一天,也是單親媽媽張華和5歲的女兒麗麗入住豫森城爛尾樓的第十五天。上午8點,太陽和地麵呈40度角照在豫森城2號樓東邊的空地上,張華趁著女兒麗麗還在熟睡,蹲在空地上清洗積攢了一周的髒衣服。

  “媽媽,你在幹什麽?”麗麗醒後,趴在2樓的窗台上,伸著頭往下麵喊。張華見狀心中一驚,趕緊丟下衣服跑上二樓。

  對於隻有5歲的麗麗來說,沒有護欄的樓梯,用單薄木板圍起的電梯井,以及裸露在外的鋼筋都時刻威脅著她的生命安全。即便是把女兒帶下了樓,張華也必須在幹活時緊緊盯著她,因為周邊的工地上遍布鐵釘、木棍等尖銳的建築垃圾。


樓道裏狹窄黑暗,每次上下樓,張華都要緊緊抓住女兒的胳膊

  捧著建築工地冰涼的自來水,張華和麗麗進行了簡單的梳洗後回到了她們的“家”。在豫森城2號樓2樓的一個小三室的毛坯房裏,她們將一條軍綠色被子釘在門楣上充當大門,客廳的沙發、茶幾、廚房的煤氣罐和灶具讓這裏多了些煙火氣。

  昏暗的房間裏,隻有充電式的便攜應急燈能發出微弱的光亮。因為這屋子之前是建築工人的臨時住地,幾個房間都安裝了玻璃窗。


軍綠色的被子做大門,幾塊石頭摞在一起當桌子,簡陋的家裏,5歲的麗麗依偎在媽媽懷裏聽著故事開心地笑了

  三居室裏朝南的房間是張華母女的小天地,窗台上擺放著麗麗的照片,記錄她成長的軌跡。兩天前,這個房間又多了一名新成員——一隻剛剛滿月的小狗,麗麗給它起名叫“佩奇”,因為“它太能吃了,像隻小豬”。


5歲的麗麗正趴在塑料箱上寫作業。她的家曾是建築工人的臨時住地,幾個房間都安裝了玻璃窗

  爛尾樓裏連續半個月的生活,讓這對母女已經對眼前的一切習以為常,她們甚至很“滿意”如今的處境。“原來我們住在這裏,都是在泡沫板上支起帳篷睡,現在一對比感覺更像個家了。”

  張華母女是這片爛尾樓最早的“拓荒者”。在經曆了第一次入住爛尾樓的失敗後,上個月月底,張華母女租住的房子到期,因為沒錢續租,她們又搬進了這座爛尾樓裏,成為常住這裏的第一家住戶。雖然有了暫時的棲身之所,但困苦的境遇並沒有改變太多。

  白天的日子相對好過,一旦夜幕降臨,張華的神經就繃了起來,她在這裏幾乎沒睡過一次安穩覺。“晚上睡覺我會在枕頭邊上放一把水果刀(長約15厘米),這邊連個門都沒有,萬一有壞人闖進來那我就得拚命了,我得保證我女兒的安全。”

  除了壞人,蚊子也是需要防範的。“這裏晚上蚊子非常多,咬得我睡不著覺。已經立冬了,天氣這麽冷,這兒的蚊子能存活下來是真堅強,就像我們一樣。”張華說。

  “人氣”越來越旺的豫森城

  在張華母女之後,越來越多的豫森城業主開始嚐試入住爛尾樓。

  “沒辦法啊,現在經濟壓力太大,養兩個孩子租不起房子了。”王磊來自山東菏澤,2015年,他拿著十年來在鄭州打零工省吃儉用攢下的14萬元,在豫森城交了一套65平方米的小兩居的首付,可苦等6年等來的卻是一個爛尾的房子。

  “老家也回不去了,我們現在就跟逃荒一樣,隻能在這兒硬撐了。”王磊一邊說,一邊機械地將塑料薄膜釘在牆上預留的窗戶四周,為自己的兩居室做一個可以擋風禦寒的“窗戶”。


天氣漸冷,幾名業主將塑料薄膜釘在牆上預留的窗戶四周,以擋風禦寒

  天氣預報顯示,受冷空氣影響,19日鄭州的最低氣溫隻有7攝氏度,未來幾天氣溫也將一路下跌。爛尾樓裏,未雨綢繆加緊安裝塑料薄膜窗戶的業主還有不少,祝小勇也是其中的一個。

  2015年,還在中原工學院上大學的祝小勇在家人的資助下全款購置了豫森城一套86平方米的三居室,準備當婚房。大學畢業後,祝小勇很快就向感情一直很穩定的女朋友提出結婚的想法。提親時,那張全款購房的認購意向書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婚房就是我對她以後幸福生活的承諾,可是現在我的孩子都會跑了,媳婦孩子都還跟著我租房子住。”祝小勇說,每次提起豫森城的爛尾房,他的鼻子就是酸的。“我感覺對不起妻子和孩子。”

  爛尾樓裏如祝小勇這樣的年輕人並不少。王浩拉來了一台柴油發電機,轟鳴聲中,他嚐試連接水管,將樓下的自來水引到樓上方便生活。“以前誰會接水管啊,這不都是被逼得沒辦法了。”王浩說。

  還有一些業主看到建築工地周圍有不少荒地,有把這些荒地開墾成菜園的打算。爛尾樓中,業主們從鄰居成為患難與共的親人,他們甚至培養出了難得的集體意識。

  白天,年輕人離開這裏去上班,年齡稍長、退了休的業主就負責白天巡視,防止有人破壞他們的“家”。年輕人則從事更多的體力勞動,比如幫助其他業主安裝塑料薄膜“窗戶”。


越來越多的業主開始搬進爛尾樓

  一名業主告訴記者,現在爛尾樓裏已經住了30多戶了,“如果後期能把水電接上,會有更多的業主住進來”。

  “今天的照片能不能選一張給我?”

  入住爛尾樓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但是它的確解決了一部分業主眼前的困境。

  在麗麗的眼中,這個連牆壁都沒有粉刷的家是漂亮的,待在這裏也是快樂的。床上的布偶“彩虹豹”和“小粉兔”是陪伴她的忠實夥伴,更何況現在還有了“佩奇”的加入。


麗麗與自己的新玩伴“佩奇”在一起

  麗麗每天最開心的時間幾乎都是在這個房間裏度過的,看到女兒已經接納了新家,張華的自責和愧疚就少了一些。

  在《河南青年時報》報道了張華母女住進爛尾樓的事件後,她們受到了更多的關注。

  “昨天一家外省的媒體看到報道也聯係我了,還有香港的一家媒體正在跟我約采訪時間。”也有很多愛心人士通過新聞報道關注到了張華母女倆的困境,他們來到爛尾樓裏給房間裏裝上了太陽能燈,麗麗可以開著燈在房間裏學習;也有人為母女倆送來了日常生活用品。

  還有一名熱心人士願意提供一套位於惠濟區的閑置住房,讓她們免費居住,但張華說,她想再堅持一下……


看到張華的艱辛,一位熱心市民送來了一袋水果

  “今天你們給麗麗拍的照片能不能選一張給我?我女兒每年生日都會拍一張照片留念,但是唯獨5歲生日的照片沒有拍。”張華向本報攝影記者提出了個小請求。

  2020年1月15日,麗麗5歲生日的前一天,張華的丈夫因心梗去世,麗麗在極度的悲傷中度過了5歲生日,每年生日拍寫真留念的傳統在那一天中斷了。

  “現在麗麗快6歲了,明年生日我還會繼續給她拍一張照片,記錄孩子的成長。”如今的張華比記者第一次見到時更堅忍了。

  官方:如果對接順利,年前會有些消息

  11月17日,鄭州迎來了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雨,氣溫也隨之驟降。在千家萬戶暖氣入戶逐漸升溫的同時,居住在豫森城爛尾樓裏的人們正麵臨著嚴寒的考驗。

  “咱們的房子什麽時候能夠動工啊?”業主中有人發出了“老生常談”的一問,可是沒有人能夠回答。

  豫森城項目接下來走向如何?如今又有何進展?帶著業主和網友的各種疑問,記者來到了鄭州市南陽路街道辦,見到了金水區大孟砦城中村改造項目指揮部的宋主任。

  “現在金水區政府牽頭正在積極和企業對接,企業目前正在對成本進行核算。”宋主任告訴記者,從2018年豫森城全麵停工開始,金水區政府就已經介入,並和河南一家本土知名房企進行了積極的對接。但是因為豫森城項目地塊體量較大,又是城改項目,牽扯拆遷安置和豫森集團巨額欠款等問題,所以三方對接過程有些慢。

  除此之外,宋主任透露,企業以何種方式進駐豫森城目前也正在商榷。“對於業主最好的結果就是企業全麵接盤豫森城。還有就是企業作為代建方,幫助豫森集團把豫森城剩下的工程完成並交付。最後一種方式就是這家企業作為豫森集團的擔保方,從銀行貸出大量資金,注入豫森集團,將資金鏈斷裂的企業救活。”

  對於項目何時會有新的進展,宋主任並沒有給出明確的時間,隻是提了一句“如果對接順利,年前會有些消息”。(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名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