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門培訓課一年幾十萬,家庭KPI重壓下的孩子們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你可以哭,但任務必須完成。”葉麗在哭泣的女兒麵前說。這樣的場景,每個月,都會出現幾次。

作為琴童的媽媽,葉麗手上有一張表,女兒每個時間段要做什麽事情,都有安排。時間要精準到分鍾。“她才9歲,比我還忙,但沒有辦法。”多個老師跟葉麗說,她女兒是個有天分的人,可以走專業道路,要好好培養。於是,女兒練琴的時間從每天半小時到每天1小時,到2小時,到3小時。聽說還有每天練琴6小時的,但葉麗知道,她女兒沒有這個時間,因為除了練琴,還有英語、武術、擊劍、美術等課要上。

要麽不做,要做就要認真做,並爭取做好。秉持著這樣的觀點,葉麗對女兒的要求,不僅僅是學習的時間,而是在規定時間裏,學好該學的課程。“想混,不如不學。”畢竟,每一門課,都不便宜。

“學得越好,學費就越貴,因為能教你的老師也越少。”最近,葉麗的女兒剛拿了國內比賽的一等獎,下一步,就要去參加國際的比賽,她需要找更好的老師來上課。

專業這條路並不好走,因為對手越來越強,你需要投入的時間和金錢也越來越多,但結果難以預計。葉麗的女兒學的是手風琴,如果想考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每年隻招2個學生,還是全國招生。

投入越大,葉麗的壓力也越大,這種焦慮有時會在孩子不好好練琴時爆發。孩子爸爸對此有意見,回家本來想放鬆一下,但因為練琴,家庭氣氛比公司還緊張。此外,由於要學的東西太多,女兒睡覺時間比一般的孩子要少,老人也很有意見。但葉麗還是想堅持自己的想法,因為這條路,現在錯過了,以後就不可能再走了。讓她比較欣慰的是,“不是隻有我這麽拚,其他家長也這麽拚。”在送孩子參加比賽的時候,她能遇到很多同類。

如果家庭也有KPI,相比還房貸、交房租或者給父母生活費,孩子的教育往往是家庭KPI的核心。因為其他都是按月或者按季度來計算的,隻有後者,是按天來考核的。

某家庭教育公司CEO大寒老師表示,把對孩子的教育比作家庭KPI盡管在一定意義上來說不夠準確,但確有很多相似之處。如每天要接受的東西很多、都有著明確的目標、都希望達到一個什麽級別等等。大寒老師認為,“家庭KPI”誕生的背後,是社會的內卷化,即環境、擇校以及培訓機構等等多重壓力下的結果。

如大寒老師所說,燃財經在某個周五放學的時間來到了海澱黃莊,在這個被譽為“宇宙教培中心”的北京培訓機構“聖地”,見到了孩子們從學校剛剛放學便急衝衝進入另一個“學校”的盛況。

由於疫情的緣故,進入大樓必須先要查看健康寶,帶著孩子們前來上課的媽媽們或許是時間太過於緊湊,一邊抱怨著“哎呀,還有1分鍾就上課了,馬上就遲到了”,一邊匆匆忙忙的打開健康寶掃碼登記。

一位家長表示,目前孩子的教育是全家最為看重的事情,帶孩子上培訓班更是每天必須做的事情。工作日是下班之後,周末則是根據課程安排。“不學真的不行,大家都在學,競爭太激烈。現在的小升初,沒有一定的特長,選擇的餘地就非常小。”

正如這位家長所言,燃財經了解到,目前小學生一分鍾跳繩1000次在擇校時有優勢,PET考試(即劍橋英語二級考試)演變成優質中學敲門磚,遊泳、足球成了中考加分項……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夠在眾多學生中脫穎而出,家長們不惜投入精力財力送孩子們進各種培訓班。

同齡之間的競爭、擇校帶來的壓力之外,各個培訓機構的宣傳似乎也給予了家長們不得不報培訓班的暗示。

在銀網中心二樓的某培訓機構門口,一條橫幅上赫然寫到“祝賀王同學722分高考奪魁,北京某某某機構226人考入清華北大!”

圖 / 燃財經拍攝

“您來,我們培養您的孩子。您不來,我們培養您孩子的競爭對手。”前段時間在網絡上走紅的、某知名培訓機構前台貼著的廣告語,是家長們焦慮的真實寫照,“時刻有重緊迫感,如果孩子不參加各種培訓,就會被其他孩子超越。”

數據顯示,早在2012年,我國城市家庭平均每年在子女教育方麵的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35.1%,占家庭總收入的30.1%。近年來,這個數據仍在不斷攀升,很多家長表示,教育支出的占比超過40%。

受此影響,教培市場也在飛速發展,有數據顯示,2015-2019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保持20%以上的增速。

激烈的競爭、招生機製的製定以及各大培訓機構的宣傳,讓孩子的教育日漸成為了一個家庭必須要完成的KPI。孩子負責出力,但肩負著家庭KPI的成效;家長負責出錢,但作為教練員、裁判員,也要親自下場,一起背KPI。

於是,家長在忙碌了一天的工作之後還要投入到另一種“工作”之中,上述家長告訴燃財經,帶孩子的時間管理比上班的嚴格多了,不能有任何的鬆懈。因為一旦鬆懈就要和孩子一起熬夜來完成當天的計劃。

家庭KPI如何製定?

上午:早上6:45起床洗漱、7:40去上學;下午:3:303:30-4:30戶外(注:體能要求)、4:30-5:30複習與預習、5:50-6:00新加坡數學、6:30-7:15美國科學、 7:15-8:00吃飯、8:00-8:20英文動畫片、8:20-9:00英文書。

這是一張網上流傳的在校小學生日常作息時間表,一天的時間被安排精確到分鍾,從起床開始,這位小學生便已經開始了全天KPI的執行計劃。

圖片 / 水木社區 燃財經截圖

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

北京日報此前曾報道,一位家長一周給孩子報9個培訓班,下午學校3點多放學,從4點就開始上第一節培訓課。周末更閑不下來,有時孩子一天就要上3個課外班,上午、下午和晚上各上一節課。

Elpis陳就是這樣一位“你能想到的興趣班都給孩子報”的家長,在Elpis陳看來,現在孩子的教育不僅是全家必須要完成更是必須要完成得很好的KPI,這一身技能必須要成為孩子日後的加分項。

“基本是什麽班都報了一遍。”Elpis陳對燃財經如是說道。一開始是興趣類的,上了小學之後,開始加上文化類,數學、語文和英語都報了。Elpis陳認為,孩子必須要學得全麵,各方麵都要學好,興趣課、文化課、體育課全麵發展。“現在付出的,以後一定有用。如果現在不學,長大了就更沒有時間去學了。”

Elpis陳的孩子目前10歲,大概從3歲開始報興趣班,最多的時候同時在上7種興趣班,從周一到周日不間斷的學。

截止到目前,Elpis陳的孩子已經報過的培訓班包括但不限於國際象棋、跆拳道、籃球、足球、英語、西班牙語、數學、語文、鋼琴、畫畫、擊劍、遊泳,編程以及一些科技類的興趣班。

Elpis陳本身就是國內某知名培訓機構的英語老師,其愛人也是需要經常去國外參加各種活動的高學曆人士,兩人的英語水平都相對較高,但Elpis陳還給孩子請了外教。“自己負責基礎知識的教授,專門請了外教來幫助孩子練習口語。”

Elpis陳的一位好友告訴燃財經,她們的孩子從小一起長大,但隨著孩子的長大,在自己家孩子在外麵瘋玩的時候,慢慢就很少看到過她家孩子的身影了。

“我們孩子同齡的或者同班的孩子們也都在報培訓班,三個培訓班幾乎成了標配。”在給孩子選擇培訓班時,Elpis陳也會有取舍,並且需要時間的統籌。如平時報什麽班、寒暑假等長時間段報什麽班,都必須進行規劃。

Elpis陳補充道,她會堅持給孩子報培訓班。鑒於孩子文化課的壓力越來越大,文化課的培訓班可能時間相對長一些。“興趣的培養也很重要,因為時間緊張,現在興趣班一個星期可能隻有一個,在初中之後可能會沒有,但也要看孩子自身的興趣。文化課的培訓班肯定是要堅持的。”

Betty也是和Elpis陳擁有同樣想法的一位孩子家長,在孩子幼兒園小班的時候,她就開始給孩子報興趣班,主要以運動類為主。不過,Betty相對比較理性,她既不認同培訓班意義不大,也沒有盲目地給孩子包攬所有培訓班,而是選擇性在合理安排時間報一些培訓班。

Betty告訴燃財經,因為孩子馬上要上小學了,需要接觸到更多的東西,所以就想趁學齡前給他加強一下特長,正在準備給孩子報音樂、美術,為上小學奠定基礎。

據了解,會一門樂器已經是北京小學生的標配,北京青年報在2013年的報道稱,朝陽區158所小學全部實現“班班器樂進課堂”,小學生從一年級起在音樂課上學習樂器,至六年級畢業時,每人至少會彈奏一種樂器。

家庭KPI從何而來?

三聯生活周刊在文章《“雞娃”家長群:焦慮中產的教育爭奪戰》中寫道,上最好的小學,以增加上最好的初中的概率;上最好的初中,以增加上最好的高中的概率;上最好的高中,以增加上最好的大學的概率;上最好的大學,以增加找到“最好”的工作的概率——一條“雞娃”戰線由此形成,環環相扣,絲毫不容懈怠。

這或許就是家長們給孩子瘋狂報培訓班的原因所在。

大寒老師認為,家長們給孩子報班的初衷一方麵是希望孩子掌握某項技能,但絕大多數是滿足家長希望孩子擁有哪項技能,少部分家長會覺得孩子適合做什麽,然後去給他們報某些技能的培訓班。

另一方麵,導致家長們報班過多的原因主要還是來自於周圍的家長的壓力。即周圍的家長都在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班,然後受這種力量的裹挾,一些家長會覺得不報班心裏不安。

正如大寒老師所說,“大家都報”成為了絕大多數家長給孩子報培訓班的一大理由。

木子的孩子現在上三年級,她告訴燃財經,她家孩子報的培訓班比較少,隻零散地在學而思和英孚上過課。但在家長的小群裏,每天都會有家長分享課程,幫助課外班老師們介紹業務。據木子所說,每介紹成功一個人,便可以給該家長獎勵,減少自己孩子的學費。另外,在群裏湊人頭拚課和分享、交流孩子們進步的家長更是大有人在。

木子稱,這樣的氣氛下,覺得不報班就對不起孩子了。

一位在北京海澱黃莊銀網中心等候孩子下課的家長告訴燃財經,自己是從孩子小學四年級開始課外培訓之路的。之所以給孩子報培訓班,一方麵是周圍的家長都在給孩子報,確實擔心自己孩子會落後。另一方麵,則更多是因為入學的競爭太過於激烈,一份“漂亮”的簡曆太具優勢了。

燃財經了解到,現在的小升初需要報名投遞簡曆,然後招生辦進行篩選。

投遞簡曆之前,需要不斷地打磨簡曆,比如如何製作簡曆、簡曆中包含哪些信息最受學校歡迎等。之後帶著孩子不斷去麵試,但在麵試之前還要提前了解該校的招生名額、麵試問題特點等等。

木子稱,三好學生、學生幹部以及校內的成績、表現等等,都是招生學校最為關注的因素,當然也是簡曆裏最為吸睛的部分。如果校內表現平平,那就需要各種證來補足。之前是奧數,現在奧數之外,是英語考試,其中最流行的就是劍橋通用英語。當然,一些機構的杯賽獎項和證書也很重要。

據悉,拿下PET考試,將其寫入小升初簡曆,早已成了優質中學的快速通行證。近兩年的一線城市中,PET(劍橋英語考試從低到高的等級劃分為:KET、PET、FCE、CAE、CPE)報名資格就如同春運搶票一般,必須秒殺。甚至已經誕生了黃牛黨,一個報名資格高達500元。

但為了幫助孩子們能夠擁有一份具有絕對優勢的簡曆,家長們可以不惜一切代價。而家長們的這種心態,被教培機構精準捕捉。

圖 / pexels

這些教培機構通過不斷地研究家長的心理以及家庭的生態發展,來製定一些培訓課程,並通過打包培訓課程享折扣、提前充值有優惠以及特價限時促銷或即將漲價等等方式,來吸引不遺餘力要將孩子送進教學條件更加優質的學校的家長們。

一家知名培訓機構的官網顯示,無論你是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中等生還是成績較為優異的學生,他們的課程都可以使你的學習效率斬獲新高。

燃財經了解到,目前多數培訓機構采取“先預售,後消費”的模式,“衝一萬送一萬”、家長群“課程秒殺”、99元乃至9.9元的引流課程更是隨處可見。

木子告訴燃財經,在她為孩子谘詢報班事宜時,一位培訓機構的老師表示,“9歲還沒有係統在培訓班學習過,是比較少見的。再不開始學習,就來不及了。小升初時,如果不想派位,奧數和英語,是對孩子最有利的加分項。其他孩子都有相應的證書,你的孩子一個也沒有,就會顯得特殊。”該培訓老師向木子強調,一般現在的孩子,基本是從五六歲或者一年級學起,三年級左右就可以進入“攻堅”階段,第二年就可以嚐試考KET了。

家長們焦慮的心態更是促使了教培產業的快速發展。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共有教育培訓相關企業(經營範圍包含教育谘詢、教育信息谘詢或教育培訓,且企業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約133.1萬家,其中包含920家上市公司(包含新三板、新四板),曾獲得融資的企業有約4300家。

從地域分布看,廣東省相關企業數量最多,共有約19.99萬家;北京市和山東省分別擁有18.17萬家、14.2萬家教育培訓相關企業,分列2、3位。

2020年至今,已成立教育培訓相關企業約31.1萬家(全部企業狀態),超過去年新增企業總量。

家庭KPI有必要嗎?

大寒老師告訴燃財經,現在的孩子報培訓班的現象非常普遍,“已經很少有孩子不參加課外培訓了,尤其是在一二線城市當中。”

“絕大多數的家長給孩子報的班有點多。雖然我對他們的這種行為表示理解,但並不推薦他們這樣去做。”

家住北京市通州區的耳雙便是一位堅定的不報班主義者,她告訴燃財經“興趣班就沒啥必要”。

耳雙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女兒現在五歲多,兒子不足兩歲。到目前為止她隻是象征性的給女兒報了一個舞蹈班。



耳雙告訴燃財經,自己身邊也有給孩子報很多興趣班的家長,基本就是“你能想到的興趣班都報了”。就連京劇、話劇這種極其小眾的興趣班都給孩子報,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就需要同時上七個課外班。

在被問及看到其他孩子報很多培訓班,會不會擔心自己的孩子落後而焦慮時,耳雙表示,並不會焦慮,如果焦慮的話就多報幾個了。孩子不過才5歲多,這麽小的孩子能學成什麽樣子?彈鋼琴也不過就是小星星而已。

和耳雙觀點相近的還有燃財經的一位朋友。該朋友稱,因為所謂的焦慮,也曾經給孩子報過很多培訓班,但真的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慢慢的也就變的比較佛係了。

“其實很多壓力更多是來自我們父母自身,所以讓自己解脫一些吧,也還孩子一個童年。”該朋友表示,減少這種育兒焦慮的最好辦法,就是盡量不去看周圍的家長都做了什麽,包括微信群以及那些教育機構的宣傳都盡量少看。

同時,該朋友補充道,放棄培訓班的另一大原因還有高額的培訓班學費,有點讓他力不從心。

正如該朋友所言,現在的培訓班費用昂貴。木子給孩子報了一門英語培訓課,一次報名交9周的費用,3500元,一個階段教學大概要持續21-24周左右。培訓課程除了基本的書、練習冊以及課後的輔導之外,還包括每月一次的閱讀比賽。

燃財經粗略計算,如果完成一個階段的教學,費用大概在8200-9400元之間。木子表示,從整個培訓市場的行情來看,這個培訓費不算高。

Elpis陳告訴燃財經,在整個家庭支出上麵,除了房子之外,就是孩子的教育。基本上每個興趣班一年的花費在1萬元左右,粗略計算,每年在孩子興趣班上的開銷大概是十幾萬元。

前段時間,優勝教育暴雷事件引發行業關注。根據AI財經社報道,據不完全統計,僅北京廣渠門校區,家長未退學費已經超過900萬元。家長們在優勝教育的提前預付但未消費的金額少則兩三萬,多則十幾萬,有家長甚至交了40多萬元學費。

除了高額的補習費,一些家長甚至不惜辭掉工作,在家全職陪同,為的就是可以盡可能多地帶孩子去上培訓班。

教育心理學在讀博士、國家二級心理谘詢師王巍霓表示,上培訓班補習可能是孩子麵臨學業挑戰的一個策略方案,但不能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碰到的其它問題,其中包括人際關係處理,對世界、對他人、對自我的了解,自我身份認同等等,這些問題沒有好好解決,隻是將孩子塞進補習班,長期來看,是很暴力也很無效的養育方式。

王巍霓補充道,培訓班應該與家長的有效陪同協調發展。有效陪同是指不僅僅花時間與孩子待在一起,更是有質量的陪伴,其中包括深度了解孩子,以及了解孩子的真實需要,並提供給孩子需要的資源。

大寒老師強調,家長們都希望讓孩子變得更好,然後讓整個家庭變得更好,但其實很難。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家庭變得更好,會使孩子變得更好,這才符合基礎的心理學理論。當然,這種變得更好,是指在孩子原有天賦的基礎之上,給他一定的加成。

“我並不反對家長們去報各種各樣的培訓班,但是要看大家怎麽去應用這些培訓班。”大寒老師認為,很多家長給孩子報了各種各樣學習類的課程,但孩子並不會思考,隻是被灌輸了知識與解題的套路。從長遠來看,反而會適得其反。“建議更多培育孩子的學習習慣或者叫行為習慣,如果這方麵好的話,孩子學習大概率不會差。”

更重要的是,培訓班的含金量也遠沒有培訓機構所宣傳的那麽高。

早在2018年左右,杯賽的含金量在小升初的招生中就已經開始降低,到了近年比重則更低。以北京為例,2018年,教育部辦公廳公布了《關於規範管理麵向基礎教育領域開展的競賽掛牌命名表彰等活動的公告》,要求“現有麵向基礎教育領域開展的競賽、掛牌、命名及表彰等活動一律按管理權限進行重新核準”。之後,“迎春杯”、“華杯賽”、“走美杯”、“希望杯”四大奧數比賽相繼叫停。

在教育部聯合四部委出台《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學校老師不得課外組織培訓,禁止校外培訓機構組織中小學生競賽,中小學不得將競賽結果與招生掛鉤。

家庭教育專家陳老師則認為,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是不一樣的,接受能力也是不同的,無論選擇哪種教育方式,都要以孩子的實際情況為準。避免家庭KPI淪為一種家庭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