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著媽媽的遺像考入清華,他卻說:我不是寒門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3年前,北京文科狀元熊軒昂的一段耿直發言,讓人們忽然意識到這樣一個問題——

農村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大學。



確實,不管是從熊軒昂和他身邊同學的個案看,還是從大數據的角度分析,

學霸似乎大都來自中產家庭。

他們的父母有財力、有知識、有眼界,不僅可以為孩子提供衣食無憂的生活,更能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如此看來,貧寒子弟想要靠讀書改變命運確實不太容易。

但,凡事都沒有絕對。

今年秋天,就有一個男孩,讓我們看到了另一番景象。

他叫何潤琪,是2020年湖南省文科高考狀元,以707分的成績,考入了清華大學。

雖然未曾謀麵,但在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中,我看到了他的模樣。

高高的個子,人也比較清瘦,這是我對他的第一印象。



然而,拋開外在形象,這個孩子讓我印象更深刻的,是他超越同齡人的堅定眼神和深邃成熟的思想。

不是寒門,也不是貴子



何潤琪,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市下屬的一個小村莊。

父母因為年幼時家裏貧困,早早就不上學了,所以文化水平都不高。

一家人都住在村子裏,母親平時在家種地、料理一家老小的生活;父親為了維持一大家子人的生計,每天早出晚歸地忙碌著。

這樣的日子,確實談不上富裕,或者更直接一點說,生活過得比較清貧。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何潤琪憑借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清華大學。

匱乏的物質生活,對比耀眼的好成績,也難怪大家都會說何潤琪是

“寒門貴子”。

何潤琪收到清華錄取通知時,與父親、祖母的合影

就連很多媒體的報道,也都把這四個字放在了顯眼的大標題中。

然而,麵對“寒門貴子”的設定,何潤琪卻給出了讓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解讀。

他從不認為自己是“寒門貴子”。

在他看來,自己的家中有一棟房子,可以供全家人居住。父親是鋼筋工人,工作辛苦卻可以通過自己踏踏實實的勞動,供養一家老小的生活。

這樣的日子,就是“中國大地上普通農村家庭的模樣,算不得寒門”。

同時,他也不認為自己考上清華大學就是貴子,而是一名需要繼續努力前行的學子。

你可曾想過,這是一個隻有18歲的孩子說出的話嗎?

他對自己生活的認知、對寒門的解讀客觀又精準。更難得的是,從這番話語中,我們看不到自卑自憐,更看不到絲毫的抱怨。

這樣的成熟和樂觀,是許多年近不惑之年的人,都不曾擁有的。

如果你覺得這個孩子是在強裝豁達,那不妨去看一看他寫的一篇文章——

《貧寒、苦難與成功無關》





揮揮灑灑的文字中,我看到的是

他對貧窮和苦難的清醒認知。

在何潤琪看來:

 

 

貧窮是一隻虎視眈眈的禿鷲,正在冬天大雪紛紛的破落窗口,隨時等待衣不遮體的人們死亡。

貧窮可以把一個稚嫩的孩子打擊成一個個精明狡黠的混蛋,把他們扔入社會底層,在階級固化的痼疾下永不翻身。



他承認貧窮對人的打擊,也從未感謝貧窮或者苦難,因為它們可以摧毀很多,確實不值得感謝。

但同時,他覺得“人窮心不能窮”。

不能因為物質貧困,就把自己始終困在生存、婚姻上,

人不能讓貧窮限製了思想,更不能把貧窮當作偷懶耍滑、不思進取的借口。





他自己所說的:

如果你的父母能滿足你的衣食住行、求學上的各項基本要求,就不必把自己定義為寒門,也不必因此給自己的發展設限。

相反,要在自己的心裏放一個羅盤,努力朝著羅盤的方向前進,於絕境中尋覓心靈的力量。

這篇文章中的內容,或許就是何潤琪的真實寫照,在並不富裕的生活中,積極尋找心靈的養分。

在他身上,我看不到伴隨清貧而來的悲情,反而可以看到無邊無盡的熱情。

是呀,不論貧窮與苦難,都無法阻擋成功,隻要你有強大的動力和明確的方向。

就像何潤琪在自我介紹中說的:

心有羅盤,手握舵盤,我將堅定不移、不留戀不回頭地前行。

 

 

 

 

園丁父母,用愛賦能



或許你會好奇,到底是什麽,讓這樣一個物質生活匱乏的孩子,能夠擁有如此堅毅的心靈力量和豐富的精神世界。

答案不在別處,

就在他的父母那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從父母身上獲取的,除了物質資源,

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愛與力量。

我曾在之前的文章中,跟大家提及過一個詞

“賦能”



它是一個心理學概念,英文是empowerment。講的是通過語言、行為、態度、環境的改變,賦予人正向的能量。

有研究發現,經常被賦能的孩子,更自信、更獨立,他們也更自尊自愛,抗挫折能力強,具有良好的學習能力。

而何潤琪的父母,無疑就是用愛給孩子賦能、讓孩子擁有積極向上的正向力量的“頂配爸媽”





母親,讓他學會自理和自立

何潤琪的母親,雖然書讀得少,但卻是一個對生活看得很通透的人。

在何潤琪很小的時候,母親下地幹活就會把他帶在身邊,讓他幫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

母親這麽做,並不是想逼著兒子變成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而是

希望他懂得勞動的不易,學會自理和自立。

然而,年幼的何潤琪,似乎還不理解母親的苦心。

他曾因為幹農活而喊苦喊累,但母親卻告訴他,

作為家中的一份子,每個人都需要為這個家做點事情。

更重要的是,勞動時,不要先想這個活兒多麽髒、多麽累,而是要放下成見,體會勞動帶來的暢快和快樂。

慢慢地,何潤琪不僅對各項家務、農活手到擒來,也不再覺得這些是苦差事了。



何潤琪的母親,不僅心思細,同樣是個非常樂觀、熱愛生活的人。

雖然家裏經濟條件不富裕,但她總是想著怎麽把日子過得有滋味。

就拿織毛衣來說,她會很認真地為毛衣繡上合適的圖案,讓家人把她的愛心穿在身上。

從母親身上,何潤琪學會了洗衣做飯、料理家務、幹農活,

同時,母親對生活的的用心和熱愛,也讓他變得豁達、樂觀。

然而,愛得越深,失去時就越痛。

在何潤琪高一時,母親不幸因病去世了。這對何潤琪的打擊可想而知,他曾夜夜以淚洗麵,一閉眼就是母親的樣子。

他漸漸消沉起來,學業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後來,在父親的陪伴和寬慰下,才一步步慢慢地走了出來。

當他被問及是如何走出那段陰霾時光時,何潤琪隻說了一個字:

愛!


他不想辜負母親臨終讓自己好好讀書的囑托,所以,決定不再沉淪,要整裝後重新出發。

現在,他考入了清華大學,入學時,他隻帶了自己愛看的書和媽媽的遺像。他說:

 

 

 

 

以前,我夢想著上了大學,帶媽媽一起到大學看看。現在,我上大學了,媽媽看不到了,所以我把媽媽的相片帶來了。



或許,他會永遠思念媽媽,但我相信,他不會再意誌沉淪了。

因為,他跟媽媽很像,都是對生活的充滿熱愛的人。

父親,是他精神家園的領路人

如果說,母親讓何潤琪學會了如何獨立應對生活中的瑣事、雜事,父親則為他的精神世界打開了一扇門。

何潤琪的父親,雖然早早輟學,卻非常喜歡讀書。

隻要有空,他就會帶何潤琪到城裏的書店去看書,不管是曆史、文學,還是科普,隻要何潤琪感興趣,父親都會買回家。



要知道,身為鋼筋工人,父親每天都是用體力賺錢的,而且收入也並不算多,還要維持一家老小的日常開銷,但就算日子再緊巴,何潤琪的父親也從未在“買書”這件事上摳過。

可以這麽說,在“讀書”這件事上,父親是妥妥的“豪門”的做派,從不吝惜花錢。

就這樣,在父親的影響下,何潤琪很快就變成了一枚“小書蟲”。對閱讀的喜愛,也隨著長大愈發不可收拾。

這也難怪,高中語文老師對他最深的印象就是愛讀書:

 

 

 

 

一學期讀完十多本著作不在話下,教室裏經常看見他靜靜讀書的身影,讀文學、讀曆史、讀哲學,不斷地從中西先賢那裏汲取智慧和思想,因為博覽,所以全麵,因為厚積,所以有發。



何潤琪對讀書的熱愛,是骨子裏的。

於他而言,書就是他的全世界,裏麵有一個浩瀚宇宙在等著他。

這也是為什麽,他在考上清華後,曾說自己要像錢鍾書先生學習,準備在大學期間,橫掃清華圖書館。

何潤琪的父親不僅愛讀書,更愛思考,他常常跟兒子一起看書、一起討論。

因為他是曆史迷,所以隻要遇到曆史書籍,他就會拉著兒子討論書中的曆史事件。

久而久之,何潤琪也慢慢養成了“凡事多想一下”的習慣。

他也把這個“愛思考”的習慣,帶到了自己的課業學習中。

不管是他的文章,還是他的筆記,處處都透著思考的痕跡。



你會發現,他的文章從來不是名人名言或者例子的堆砌,而是對其中的道理進行思辨後,輸出屬於自己的想法。

他的筆記,也都是他思考的“果實”,自創的口訣,朗朗上口,也方便記憶。

何潤琪筆記

他還曾分享過自己的學習心得,那就是思考重於刷題。

與其盲目刷題,不如靜下來好好想想做過的題的內容和解題思路,輸出一套方法。

何潤琪筆記

除了愛讀書,何潤琪的父親,還是他音樂世界的領路人。

雖然家中經濟條件有限,但也阻擋不了何潤琪父親對音樂的熱愛。他自學了口琴和二胡,沒事就鼓搗這兩樣寶貝。

在父親看來,音樂可以給人心靈以慰藉。

而何潤琪也耳濡目染,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主動找到音樂老師,學習了不少樂理知識。

後來,也跟父親一樣,閑暇時就跟音樂作伴。音樂也幫他疏解掉了很多不安和壓力。



有人說,

父母樂觀積極,就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線。

從何潤琪父母身上,我明白了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窮養也好、富養也罷,都不如用正能量的愛去滋養!

父母積極對待生活,就算日子清苦,孩子也不會怨天怨地,成為一個隻會抱怨出身的人。

父母像園丁一樣用心澆灌和守護,就算土壤貧瘠,種子也終會生根發芽。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者曾做過一個調查,他們對很多家庭進行了長期跟蹤,想了解父母樂觀對孩子到底有什麽影響。

結果表明:即使在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裏,如果媽媽保持樂觀,這種正向的情緒也會流動到孩子那裏。所以,孩子不管是在學校,還是走向社會後,表現都會更好。

正如美國著名學者史蒂芬·列維特所說的那樣:

父母越樂觀堅強,他們的孩子越幸運,取得成就的幾率越大。

願我們都能成為樂觀堅強的父母,給孩子帶去更多的溫暖和力量。

懂得賦能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幸運。

 

 

 

 

川媽說說

看何潤琪同學的故事,特別觸動。他,就是我最期待看到的、孩子長大後的樣子啊。積極樂觀又沉穩深邃,從內心透著一股向上的力量。因為有這樣的力量,他讓所謂的“寒門”“豪門”失去了比較的意義和價值。

養娃,需要錢也很費錢。我和

川爸

努力打拚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想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小時候的辛苦,雖然推動我們堅定地力爭上遊,但也附帶來了一些不快樂。長大後,我們花費很長的時間來擺脫它們,獲得內心自由。所以,特別不希望他們通過品嚐所謂“貧窮的苦難”來激發內驅力、獲得奮鬥的動力。當然,我更不想看到他們因為不勞而獲的富足生活而頹廢。

但透過何潤琪的故事,我更加堅信自己一直以來的觀點。無論是寒門還是豪門,我們都能通過正確的教養給予孩子智慧和力量,這才是留給他們最重要的財富。

為他們的頭腦、內心賦能,讓他們長大後不為貧窮、富貴所束縛,隨遇而安又努力向陽生長。成為狀元、學霸固然好,不是也沒關係,腦袋裏有智慧、胸膛中有力量,在什麽樣的門裏都能過的很好、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