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高層住宅或成貧民窟? 網友:郊區別墅像買白菜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2018年,德國。世界上最大的古堡——馬林堡宮殿被拍賣。

  這座由漢諾威親王修建的城堡享譽世界,從1867年開始依山而建,有135間客房,是世界麵積最大的城堡,同時也是歐洲最大的磚結構建築。

  這樣一座世界頂級的別墅,最後的售價是——

  1美元。

  這座古堡的維修費,太高了,高達300多萬歐元/年。繼承者無力支付如此高昂的維修費用,隻好按1美元的價格送人,條件是負擔這座城堡的維修義務。

  別墅的維修成本之高,是普通人無法想象的。

  在西方,曾經的別墅(城堡)不是軍事要塞,就是王公貴族的宅第。但曆經戰亂,主人逃亡,很多別墅便成了沒人管的棄兒,凋零破敗,無人問津。

  而如今,類似的情況正在我們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演。各式各樣的別墅,正麵臨著淪為“貧民窟”的命運。

  城市高層將淪為貧民窟?

  繼高房價之後,樓市又迎來了一個爆炸性的話題——

  高層住宅。

  近期,又一位北大教授火了。這位教授結合房價、房齡、供給以及城市擴展路徑,並通過模擬大量購房者和開發商的行為做過一次研究實驗,得出了一個震驚世人的結論——

  高層住宅的價值會越來越低,未來大麵積的貧民窟將集中出現在當前在住或在建的高層住宅裏。



換言之,以後的高層住宅,就是市中心的貧民窟。

  而且,人家還給出了強有力的理由:

  1. 高層住宅維修成本高。以我們目前的住宅質量,房子不出30年,不僅維修難度大,而且各項維護費都很高,有多少業主願意自掏腰包?

  2.各種設施設備陳舊老化,稍微有點經濟實力的房東可能陸續搬走。如果沒有學校、商圈等周邊配套因素來刺激,這種房屋將很難出售,即便考慮出租,可能也隻能租給剛畢業不久、收入不高的群體,租金自然不會太高。

  3.高層住戶多,拆遷補償費高昂,開發商得不償失,拆遷無望。

  此話一出,立即嚇倒一大批人。按照公安部消防局的界定,高層建築即為8層以上、超過24米的建築。要知道,根據2017年的統計,在中國,這樣的高層建築有34.7萬幢、百米以上超高層6000多幢,數量均居世界第一。


三年之後的今天,這一數據隻增不減。

  而且,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每年1000多萬的進城人口同樣隻增不減。與之相對應的,卻是城市的可開發土地資源越來越少。

  在浩浩蕩蕩的城市化浪潮下,高層住宅憑借不可比擬的采光通風、視野極佳等多重優勢,以我們難以想象的速度迅速蔓延。

  當前,所有城市新建的開發區、高新區絕大部分都是以高層住宅為主,這意味著如果現在想在一個城市紮根買房,不管你願不願意,你最終的選擇八成都是購買高層。

  關係到如此多的民眾,也難怪這樣的話題被迅速點燃。

  這樣的論調初看很有道理,但實際上是站不住腳的。

  錯就錯在,它把短期現象當作了長期規律。

  按照這種邏輯,高層住宅之所以會成為“貧民窟”,無非就是拆不起、拆不動。

  但若按照這種“發展新區——廢棄老區”的理論,城市最終會變成這個樣子:

  老城區被廢棄——旁邊的新城區發展——新區老化變成老城區被廢棄——發展新的城區——新城區再次老化……

  循環往複之後,地球上布滿了一個個廢棄的城市!

事實顯然不是這樣的。城市化的曆史告訴我們,被廢棄的,往往都是鄉村、小城鎮,或是產業單一的城市,而那些既有的城市、核心區域,永遠在更新換代之中。

  很簡單的道理,你去看中國的幾乎每一個城市,站在房價金字塔頂尖的,幾乎都是已有的成熟城區,甚至老城區。在北京,後海20多年前的小區,房價依舊站在價格頂端,絕對是讓郊區新房仰望的存在。

  因此,除非有超級大的新興產業城市群出現(例如深圳南山區),否則,城市的每一步擴大,都是在加強市中心的“中心地位”。

  顯而易見,高層住宅不會變成貧民窟,真正會變成“貧民窟”的,恰恰是那些郊區豪宅。

  “買郊區別墅像買白菜”

  對許多國人來說,如果可以選,高層和別墅之間,他們大概率會選擇別墅。

  這是一種長在骨子裏的情結。回看國人的住房史,五千年華夏文明,古人住的都是帶有院落的房子。到了近代,隨著城市化的發展,高層住宅和集合住宅才出現。

很多人奉為圭臬的,恰恰是這句地產商的廣告語:

  “再大的公寓,隻是一套房子,別墅擁有的,卻是一片天地。”

  再者,當美國風潮吹來,很多人也開始幻想著過上“郊區獨院”的愜意生活。

  如果有過歐美的走訪經曆,你就會發現,在廣闊的土地上,住宅密集程度竟然那麽低,除了一些國家級中心城市之外,大部分城市的高層住宅普遍較少,類似於我國的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的地方,住宅普遍不高。給人一種家家戶戶小別墅、人人小洋樓的感覺。


再加上“逃離北上廣”的呼聲日益高漲,人們對大城市的疲憊感越加濃厚,開發商們開始“順勢而動”——把郊區別墅價格做低。

  例如,龍湖在北京的遠郊,一個叫司馬台長城的地方,就建了很多80平米——120平米的別墅。

  於是,樓市再一次出現了魔幻的場景。

  這種小別墅,一開盤兩三百套就被一搶而空。要知道,從天安門廣場開到這地方,距離得120公裏,以北京的交通來算,不知道幾個小時才能開到。

  更瘋狂的場景發生在2016年。

  公開數據顯示,2016上半年北京別墅共成交3362套,環比2015年下半年增長44.7%,成交均價為每平方米34785元,環比上漲3%,成交套數、成交麵積、成交金額都創下了曆史新高。


分區域來看,上半年別墅成交量最多的是順義區,721套;其次是大興區,703套;再次為昌平區、房山區、通州區。

  也就是說,別墅的交易絕大部分都位於遠郊區。

  這樣的場景,同樣出現在魔都上海。在上海郊區,近年也興起了一大批“經濟型”別墅——介於獨立別墅和公寓之間的聯體別墅和排屋。

  從閔行地區聯排別墅物業中有代表性的四個樓盤“君臨天下花園”、“水仙苑”、“櫻園”、“聖淘沙花園”以及九亭區域的“新上海弄裏人家”、“九亭明珠苑”來看,銷售率基本上都在80%以上,甚至一度達到了100%的銷售率!

  買別墅的人,也逐漸由高收入人群轉變成中等收入為主、高收入和低收入人群為輔的格局。

  正是這樣的遠郊別墅,卻頻頻上演搶房戲碼,時人感歎:

  “這年頭怎麽買別墅也像買白菜似的了!”

  別墅廢墟越來越多

  這樣的魔幻場景,如今卻迎來了一個更為荒誕的結局。

  年久失修的別墅,已經沒法看。


外立麵如此,其它設施更不用說。

  到處都要修,到處都要花錢。如果無人維護,不出十年,不管你的別墅曾經多高檔,很快就會變得破破爛爛,殘敗凋敝。

  正如網友調侃:

  “也就是在城郊叫它別墅,要是在農村,這就是妥妥的農民房。”

  在河南信陽賢山,原始森林的掩映下,大片遠郊別墅一片荒涼凋敝。

  一排排豪華連體別墅,設計風格新穎、每戶兩層半建築麵積約300多平方左右,房子卻幾乎是空閑狀態。


這些房子,由於長期沒人入住和打理,樓頂的陽台都長出了約直徑5公分的小樹,曾經的鐵大門破亂不堪,園內的雜樹成林,屋簷陳舊如泥。


同樣,在深圳龍崗,一個巨大的別墅群,已經變成了“蝸居族的天堂”,據統計在這片別墅群裏一共有一百多棟未完工的別墅。


更悲慘的,是那些被拆除的遠郊別墅,這其中,有深山別墅,還有海景別墅。

  2018年7月,秦嶺1194棟違建別墅被整治。這些別墅建成多年,耗費巨大,如今難逃一拆的命運。


同樣,2019年12月,海南“國茂·清水灣”的201棟別墅被拆除。如今,201棟別墅已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廢墟。


更壯觀的場景發生在2020年3月25日,天剛蒙蒙亮,二十多台挖掘機、300多人的隊伍開進了青島涵碧樓。

  挖掘機排成一列,機器轟鳴,左右開弓。一溜煙功夫,這個青島政府當年招商項目裏的41棟別墅、很多人不遠萬裏慕名過來打卡的夢想之地,大部分變成碎石、木板和玻璃片。


從2008年拿地至今,十二年的時光,二十多億的投入,讓它灰飛煙滅,隻需要一天。

  被拆掉的別墅市場均價8萬。按600多平米的最小戶型計算,一套別墅總價至少是5000萬。這意味著,此次拆遷涉及價值超過20多億元人民幣。

  這批別墅,業主大部分是山東籍的老板,當然還有範冰冰。

如今,他們都成了豪宅難民。

  僅僅半個月後,濟南萊蕪雪野旅遊區管委會發布公告:雪野湖周邊517棟,千餘套別墅將被拆除。

  相比於市區高層,這種遠郊別墅,才會成為真正的“貧民窟”和凋敝的廢墟。

  尾聲

  盡管我們大多數人都有別墅情結,但事實上,90%的別墅都是低效資產,或者說是坑。

  原因很簡單,別墅的配套往往不好。按照財經評論員劉曉博“800米內有地鐵+1.5公裏內有大型商業綜合體+學位中等偏上”來對照,極少有別墅能符合這個條件。

  在日本,流行的“一戶建”(別墅的一種)就漲不過市中心配套好、服務好的公寓式住宅。現代家庭在變小,生活節奏在變快,別墅顯然跟時代“脫節”了。

  而更多的遠郊別墅,要麽已經變成破敗的“貧民窟”,要麽正在變成“貧民窟”的路上。

  有錢人無所謂,別墅荒廢了大不了不要了;但對於絕大部分中產群體來說,往往“一失足”就成了“千古恨”。一套買錯的房子,不僅可能套你半輩子,還可能讓你傾家蕩產。

  珍愛生命,遠離郊區別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