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斥“沒人性”,央視名嘴董倩被誤會的25年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我覺得自己當記者的天賦是與生俱來的,我真的不知道除了幹記者這一行,我還能幹些什麽。”這是央視名嘴董倩對於自我的評價。但觀眾和外界對董倩的評價卻不是那麽好,總有人認為董倩“咄咄逼人”,她也是被外界罵“滾出主持界”最多的央視主持。

01



1995年,剛剛離開北大校門的董倩順利通過央視的招聘考試,正式加入央視。與撒貝寧相同的是,董倩並不是播音主持專業,而是學曆史的。與撒貝寧不同的是,對新聞,董倩捉襟見肘,對電視,董倩就是一竅不通。

相比於其他人,董倩是幸運的,因為,她通過央視的考試是不費吹灰之力,起點也很高,直接進入《焦點訪談》工作。可董倩也是不幸的。因為,她不懂什麽是新聞工作,搭檔還是白岩鬆、水均益這樣人盡皆知的名嘴。



一年之內,從小編輯轉變為白岩鬆的搭檔,董倩的天賦和潛力還是肉眼可見,但壓力也是可想而知。走得太快容易跌跟頭,董倩對這句話可謂感觸頗深。

 

 

董倩說:“當看著辦公室同事進進出出,忙這忙那,自己卻像一個木頭一樣,傻坐在辦公桌前不知所措時,那種自卑幾乎要了我的命。”



董倩是北大畢業的高材生,從小學到大學都堪稱“別人家的孩子”,自尊、清高、傲慢不知要比普通人多上多少倍。可初入社會,現實便將董倩打得滿地找牙,自信也被自卑所取代,心裏第一次感受到什麽是無所適從。

誰對不會因為董倩比別人起步晚而降低標準,因為規則就是規則,時時刻刻都顯得無情。與白岩鬆搭檔的日子,董倩找不準自己的定位,受批評就是家常便飯,那段挨罵的日子,讓董倩覺得“我都快幹不下去了,腦海時刻重複著辭職的想法。”



或許想要掌聲和鮮花,就要遭受批評和風雨,而承載兩者的最大因素便是自信,這恰恰是董倩最缺乏的東西。

“稻子熟了才彎腰”,董倩明白這句樸實的話到底蘊含著多大的道理。從那一刻開始,董倩開始踏上一條漫長的進修道路。

所謂“進修”,一方麵是提高自我能力,一方麵是征服觀眾,一路上質疑聲、嘲笑聲,甚至是批評聲,董倩都要笑著去麵對。

 

 

 

 

02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但也要遭受黯淡無光的日子。既然做節目收視率下降、熱情下降,不受同事待見,那就去做記者。

1997年,董倩成為《東方之子》的記者,也開啟記者的生涯。7年的記者時光不是讓董倩得心應手,也不是越來越自信,而是“越做越覺得如履薄冰,誠惶誠恐。”



董倩不是完美主義,但卻想將每一件事情做好,讓每一次采訪凸顯出其價值。可事物的核心、本質、真實情況等,這一切對於董倩來說,都有巨大的學問。正是一種謹小慎微,董倩的采訪功底便越來越深厚,漸漸得到同行的認可。

董倩說:“我知道自己資質平平,所以,我必須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才能和那些優秀的人維持同一水平。”這不是一種謙虛,而是對自我的真實評價。



都說笨鳥先飛,董倩恰是如此,每一個學習的機會都不會放過,每一次進修的機會都視如珍寶。2007,央視批準董倩前往美國耶魯大學進修一個學期,也開始調整自我狀態。

那一次學習,董倩找回學生時代的心態,也明白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自信和責任感在董倩心裏生根發芽,進修的意義重大。



重新回到央視之後的董倩慢慢形成一種屬於自己的風格,犀利、樸素、不做多餘贅述成了董倩的標簽。觀眾從董倩的身上,仿佛又看到白岩鬆的影子。

 

 

 

 

03

成為央視名嘴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擔當央視名嘴的稱號又談何容易,做好理應如此,做不好便是一片謾罵,可好與不好從來都沒有一個明顯的界限,完全就是觀眾的感性。



采訪天津大爆炸的消防員時,董倩說:“你是家裏的唯一兒子,假如你要出點事,你爹娘怎麽辦?答案是什麽?”董倩的提問讓消防員不知作何回答,隻能眼眶濕潤的說:“都沒法回答你所說的答案。”

這一次采訪,讓很多人覺得董倩太過於犀利。危急時刻與陪伴父母向來都是衝突,所有的一切隻是無可奈何,董倩過於“咄咄逼人”。



采訪郎平時,董倩的一句“你作為美國隊的主教練去打中國隊,當時那種心情是不是也很糾結?”又給自己推向輿論的中心。

很多觀眾覺得,郎平作為國家隊主教練,為國爭光,是國家的驕傲,董倩就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很不懂得尊重人。



2019年,采訪涼山消防員時,董倩說:“你跟那個戰友關係好嗎?你想救他嗎?戰友死了,你自責嗎?”董倩的三連問,成功讓自己登頂熱搜。



這一次,輿論沒有像之前那麽客氣,而是高呼“董倩滾出主持界”,對董倩的評價也轉變為“沒人性”、“冷血無情”。沒有人為董倩去辯解,更沒有人支持董倩。

董倩每提出一個問題,都會引起巨大的轟動,這恰恰證明她作為新聞媒體人具有敏銳的感知度,看問題能一針見血,但有些話還是容易給人造成誤解,讓一些人的心裏不那麽舒服。



在《懂得》一書中,董倩說:“我步步緊逼,其實,我於心不忍。如果沒有這些尖酸犀利的問題,大家又怎麽能記住這血的教訓。”

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董倩就要做到客觀理智,根據新聞的特性問一些有意義的問題。董倩的初衷隻是想呈現最為真實的事實,也想把當事人的心裏帶給每一位觀眾,這樣的做法無可厚非。



在台上,董倩被人不斷攻擊,可實際行動中,董倩便有“巾幗不讓須眉”之風,外界的風風雨雨永遠打不倒一個有信念的人。

2008年,抗震救災,董倩毫不猶豫地奔赴第一線,將前方所發生的一切一五一十得傳回演播室。2020年,董倩大年三十接到采訪任務,趕赴武漢並待3個月之久,將第一資訊及時呈現給每一個觀眾麵前。



大災大難麵前,董倩沒有過任何退縮,永遠奔走在第一線,她雖然是一個女主持人,但表現得比任何一個男人還要勇敢許多。不能因為一些問題,就徹底去否定一個人或謾罵一個人,董倩的專業能力毋庸置疑,所做的一切遠遠超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