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笠們冒犯了男性?“女性發聲”本身就有意義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圖片來自視頻截圖。

" 男生為什麽明明看起來那麽普通,但卻可以那麽自信。" 在新一季的《脫口秀大會上》楊笠的梗再次出圈,也進一步固化了其 " 女權脫口秀 " 的標簽。對此,輿論評論呈現出明顯的兩極化。一些人把她視為 " 脫口秀女王 ",另一些人則認為她的段子充滿了性別仇恨。

" 女性發聲 " 本身就有意義

首先必須承認,我們不宜用嚴格的邏輯去審視脫口秀。作為一種喜劇形式,它一方麵有著很強烈的觀點表達,一方麵也不可避免地運用誇張、冒犯等形式來增強節目效果。

想在脫口秀裏找到一種不冒犯的、完全平衡和理性的表達,是緣木求魚。當然,我們也不必因此就把某些觀點奉為圭臬,用節目中帶有絕對性的觀點來指導生活,那可能也是場災難。

而我想談的是," 女性發聲 " 這件事本身的意義。

肯尼亞本土作家恩古齊,曾屢有諾貝爾文學獎得獎的呼聲,他異常反感《走出非洲》的作者凱倫 · 布裏克森,直斥後者是種族主義者。

凱倫是我相當喜愛的作家,但我在翻譯《走出非洲》的時候,也不止一次覺得不安。



▲《走出非洲》封麵。

有一篇,一個黑人少女從凱倫家的牛車上摔下身亡,她的父母要求賠償,凱倫認為:對他們來說,即將出嫁的女兒是筆財富,所以才會這麽痛苦。

她是完全認為黑人沒有血緣之情嗎?凱倫已經是一個很同情黑人的作家,但她,還是有她的局限性。

同樣的故事,黑人來寫,白人來寫,是不一樣的。

同樣的故事,男人來說,女人來說,也是不一樣的。

麥家的《人生海海》,說的是一位軍人,因為被誣告強奸,導致 " 社會性死亡 ",最終瘋了的故事。被誣告強奸是男人的噩夢,但遭到強奸求告無門,是女人的噩夢。

《知曉我姓名》講的是真人真事,是 2015 年斯坦福大學性侵案當事人在事後寫下的。性侵發生後,她被質疑不是完美受害人,她的私生活被揭露,有人指責她毀了對方——一個完美的體育天才的人生。她承受了法律機關 、公眾、對方父母的壓力。而如果,她不寫出來,我們恐怕不知道受害人的遭遇會淒涼至此。

這也就是,我看脫口秀時對楊笠的感受,她說出了無數女性心裏有、但沒有機會表達出來的話。

女性追求平等,首先是勇於書寫和表達

不得不承認,現實中男性對女性依然有很多天然的偏見。他們可能是君子,可能憐香惜玉,但他們也本能地覺得女性軟弱,或者女性隻想一生一世一雙人,完全沒有野心,如果想上進那一定是因為沒有家庭溫暖。

他們願意寬容地對待女性——而這寬容,本質上是把女性當作弱者。

但楊笠發聲:不,我不是弱者,我想紅,我像男性凝視女性一樣凝視男性。雙胞胎顏怡顏悅發聲,說全社會對於女性都是甲方,有權利對女性品頭論足;李雪琴發聲,把父母的再婚都當作段子:可能結婚是大自然對每個家庭的 KPI 要求。



▲圖片來自視頻截圖。

一直以來,表達權利是女性所欠缺的。女性可以討論月經嗎?理論上可以,事實上很難。

女性表達的缺失,也導致我們對古代的理解,缺了很大一角。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老的纏足風俗,也有無數無聊文人著文歌詠——但,我從未見過一篇女性的書寫,說這件事如何發生,她肉體上有何痛苦,生活上有何不便。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書寫和表達,在古代是智識階層的專利。哪裏會有智識階層的女性,來寫這麽羞答答的東西 ?

王小波有句話:沉默的大多數——女性,一直是這沉默的大多數。

女性書寫,一直存在,然而受眾有限。女性視角的影視劇,也有同樣的問題。如果脫口秀能令更多女性的想法被表達、被聽到——這沒有什麽不可以,請繼續,至少我是擁躉。

的確,有些男性會感到被冒犯,但當他們對女性指手畫腳的時候,曾以為這是天然權利,從未想到,女性同樣也可能對他們指手畫腳——很多時候射向對方的箭,也會射向自己。

來源 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