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是坎?阿姨每天對著空氣說話,在搶救室醒來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退休以後,你的人生會怎樣度過?

“逛街、打麻將、做誌願者……”58歲的章敏(化名),笑眯眯地羅列出一堆她現在正在做的事,樂在其中。

時光倒回三年前。彼時的她剛退休,莫名陷入沮喪失落痛苦情緒,隻覺生無可戀,甚至走上了絕路。如今容光煥發的她,回想起那一段不堪,卻也表情釋然:“好比打個了怪。”

“我在門診多次遇到因不適應退休而發生嚴重抑鬱的患者,有過或是想有極端行為的人,也不在少數。”杭州市七醫院情感障礙科主任譚忠林坦言。

據調查,全年齡段中的一個自殺高峰在60歲以後,退休便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誘因。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天對著空氣說話,她覺得自己是多餘的

章敏曾經以為,退休是件令人盼望的事,可以有大把的時間享受生活,無憂無慮,為所欲為。

她也的確看起來擁有著無憂的人生。從事財務工作的她精明能幹,早年趁房價較低時為家裏置辦了多處房產,想著老了以後跟兒子分開住,跟年輕人互不幹涉,大家都能過得更自在。

可真到那一刻到來時,她的想法卻發生了180°大轉變。

兒子結婚以後,小兩口就搬出去單過了,一般到周末會回來吃頓飯。當時章敏還沒退休,單位裏工作挺多的,覺得這樣的相處節奏剛剛好。

退休生活開啟,一切似乎都慢了下來。忙慣了的她,不知怎麽總覺得身體不舒服,頭暈、耳鳴、胃口不好,原本控製得蠻好的血壓也總是波動,在家待了3個月時間,竟瘦了10多斤。

這讓家人們甚是擔心。陪她去消化科、心內科、內分泌科、神經內等轉了一大圈,結果查出的都是小問題,完全無法解釋她的那些不適。

看著老媽身體不好,孝順的兒子和兒媳婦便刻意減少了回家吃飯的次數,目的是為了讓老媽不用為準備一大桌子的飯菜而辛勞。

誰知,章敏卻誤解了:“我退休了,身體也不好,成他們的負擔了,連見都不想見我了。”她不禁浮想聯翩,越想越難過,陷入悲傷的情緒中不能自拔。

再看看丈夫,還在工作崗位上忙碌著,也常常晚歸,心裏總更覺得空落落的。一個人待在空蕩蕩的大房子裏,形單影隻,對著空氣說話,她覺得自己對於這個家而言是多餘的。

在身體與精神的雙重痛苦之下,有一天,她腦子裏萌生出了一個可怕的想法:既然不再被需要,那就離去吧!

她真的這樣做了。等她醒來時,已躺在醫院的搶救室裏,一堆儀器間,一群醫生和護士正圍著她緊張地操作著。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個月的約定,支撐她走到了今天

恍惚中,在這群蒙著口罩的陌生的臉中,章敏竟發現了一雙相對熟悉的眼睛。那就是譚忠林醫生。

原來,章敏在多個科室就診怎麽也查不出病因後,已意識到自己可能是心理上出了問題。她開始尋求精神科醫生的幫助,可是她太心急了,一個醫生看半月沒什麽起色,就換一個再看。

譚忠林是她求助的第6位精神科醫生,經過前2次的問診,她似乎好了許多,但第3次門診她卻始終沒有出現。更令人意外的是,再次的相見會是在別家醫院的急診搶救室裏。

“你現在感覺怎樣?有力氣跟我說話嗎?”譚忠林紳士地俯身輕聲跟她說。

“你們救了我,可我並不感到高興。如果就讓我這麽去了,也就解脫了。”章敏有氣無力地說,滿是絕望。

……

一場特殊的床邊談話斷斷續續進行著。譚忠林受章敏家人重托而至,他必須完成的任務是:給章敏植入希望,讓她相信一切痛苦和難受終會減輕,乃至消失。

“我們來做個約定好嗎?你給我2個月時間治療,從你養好身體能到七院治療開始算。到那個時候,你再做決定。”譚忠林試探性說出了這個提議。章敏猶豫了幾分鍾,點頭答應。

盡管有了章敏的口頭應承,但譚忠林明白當下的危機並未解除。

走出搶救室後,譚忠林把章敏的丈夫和兒子叫到一旁仔細交代:“因為負麵情緒得到了發泄,自殺的人被搶救回來之後,會有一個短暫的平穩期。但期間依然不能放鬆警惕,需要家人或朋友24小時的陪伴,以防其再次做出衝動行為。這不是危言聳聽,杭州一家醫院的急診室,曾在2天內3次搶救同一位自殺患者。”

她成了大姐的追隨者,去做誌願者

丈夫和兒子於是每天輪流陪在章敏床邊,照顧她的生活,跟她一起看劇、聊天……真的是一分鍾都不離人。

在家人無微不至的照護下,章敏的身體一天天恢複,臉上的愁容也漸漸淡去。很快,她就按照約定,去七院找譚忠林調整情緒。他們聊了許多,令她恍然大悟。

“首先我要告訴你的是,不要因為自己得了這病感到羞恥,跟你有同樣困擾的人其實非常多。爬上一定歲數後,身體機能下降,再加上合並各種軀體疾病陸續出現,這些痛苦的體驗難免會讓人生出一些悲觀情緒。退休也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變,從忙碌突然進入賦閑狀態,不習慣也是正常的,尤其是像你這樣原先身居重要崗位的人,有落差是自然的。如果此時有人能適當疏導,你也就不會鑽進牛角尖。”

聽完譚忠林醫生的一番話,章敏心裏的負擔減輕不少。既然自己還不是無藥可救,那該怎樣走出迷茫呢?

一位病友的經曆給了她啟發:關鍵還得靠自己。

那是一位臉上總掛著微笑的大姐,家裏住的是豪宅,家務有保姆料理,孩子結婚後也搬出去單過。大姐退休後無所事事,強烈的無用感令她痛苦不堪,但一直保有良好涵養的她,表麵上卻一絲都未曾流露。

但她知道自己病了。她主動到七院就診,醫生說她有中度抑鬱,建議住院。家人難以置信,斷然拒絕:她整天樂嗬嗬的,怎麽可能?結果3天後的晚上,她獨自離開別墅,當家人在另一套高層的房子裏找到她時,喝了很多酒,正準備跳下去……嚇得家人連夜將她送進七院。

但當章敏看到的大姐,已然完全不同。原來大姐出院以後,聽了醫生的建議,去從事誌願者工作,沒事去陪陪敬老院的老人,去看看福利院的孩子,以及去當垃圾分類督導員等。生活充實了,心裏有寄托了,再也不胡思亂想了。

於是成了大姐的追隨者,也一起去做誌願者。“看到自己的一點付出能給別人帶來快樂,內心會有種說不出的滿足”,她好像在此慢慢找回了曾經的自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退休其實是道坎,早作準備才不會迷失

從此章敏不再把自己悶在家裏,而是整天“野”在外麵:不做公益的時候,跟閨密約著逛街、插花、打麻將……丈夫和兒子都打趣說,她現在是全家最忙的人,想找她還得預約。

當然家裏的兩個男人,她始終擺在最重要的位置。她喜歡和他們分享她遇到的一切新鮮事,更注重把快樂的感覺傳遞給他們。她非常確信,她踏踏實實地擁有著的今天,叫作幸福。

走出陰霾,回歸正常,這其中的不易,隻有體會過的人才能深刻了解。有時想起那些灰色往事,恍如一夢,醒來的她拍拍自己胸口,幸好,幸好。

跟同齡小姐妹們聊起時,章敏總是很坦誠。她希望自己的教訓,她們不經曆痛苦就能吸取。每每碰到那些還沒退休的朋友,她都會真誠提醒:“退休其實是道坎,並不像看起來那麽輕鬆,你們最好得早做準備,以免像我一樣遭罪。”

如今,她和譚忠林醫生2個月的約定早已過去。但她依然定期會找譚忠林複診,仿佛去見一位老朋友。她的改變,也給了譚忠林滿滿的職業成就感。當她說到,自己經常給會給即將退休的朋友作提醒,更是令譚忠林分外驚喜。

“在職的時候,很多人在開玩笑時會表現出對退休生活的期待,覺得那將是一段想幹啥就幹啥的逍遙時光。但真的一旦空下來,對於有些人而言會迷失方向。這些人往往有兩個共同點:一是興趣愛好缺乏;二是以往生活支點單一,一般不是工作就是家庭。”譚忠林說,“如果你的身邊有一位像章敏一樣的老朋友,就會豁然開朗,少走彎路,提前準備,開啟另一段人生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