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年生的她們,如今已是985高校博士生導師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像李晟曼、夏娟這樣的90後科研力量,正在學術界中茁壯成長、嶄露頭角。但背後也與高校科研正在發生的新趨勢密切相關。近年來,為了學科發展,高校對於發表了高水平論文的優秀青年人才的需求從未停止過。 94年出生、博士研究方向與材料相關、目前都成了985重點高校的博士生導師。

擁有相同經曆的兩個女生,概率有多大?

就在今年,26歲的夏娟和李晟曼,一起進入公眾的視野。


26歲,不少人博士苦讀的年紀,她們就當上985高校博士生導師

是個人的天資出眾?還是時代的難得機遇?

湖大博導李晟曼,學於華中科技

李晟曼,1994年出生,17歲考上華中科技大學。

目前,她已入職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擔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的評級為B。

15年本科畢業之後,李晟曼順利直博,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師從吳燕慶教授。

李晟曼的研究方向,主要聚焦於納米材料生長、微納電子器件加工製備、新原理器件製備與測試,以及電路設計與集成。

其中高光時刻,發生在2019年讀博期間,李晟曼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Nature子刊Nature Materials(影響因子38.663)上發表題為《Nanometre-thin indium tin oxide for advanced high-performance electronics》的論文。


這項研究挑戰了超低功耗電子器件麵臨的性能、工藝等方麵的難題,基於厚度為4nm的超薄氧化銦錫(ITO)溝道,以及等效物理厚度(EOT)0.8nm的高質量、鑭摻雜的二氧化鉿(HfLaO)電介質,創造了短溝道有源晶體管。

在將器件溝長從30m縮小至40nm的情況下,依然保持高器件性能,綜合表現遠超之前基於二維材料和其他金屬氧化物器件。

此外,2019年,李晟曼還在微電子器件領域頂會IEDM上作了口頭報告,題為《BEOL Compatible 15-nm Channel Length Ultrathin Indium-Tin-Oxide Transistors with Ion = 970 A/m and On/off Ratio Near 1011 at Vds = 0.5 V》。


這一報告甚至還引起了台積電的關注,可見研究之廣泛影響力。

除此之外,李晟曼在博士期間,在光電集成與納米製造領域發表10餘篇SCI論文,也曾多次在如美國物理學會會議等國際大會上作口頭報告。

讀博期間,李晟曼還是國家獎學金獲得者。

據知乎網友、李晟曼本科同學介紹,李晟曼一直以來十分刻苦。其導師吳燕慶教授嚴格對待學生,要求論文必須在頂會期刊上發表,才能擁有畢業資格。

因此,李晟曼的日常工作強度非常大,經常做實驗到半夜。

△ 李晟曼的導師吳燕慶

根據華中科技大學的官方報道,李晟曼也形容自己登上Nature Materials的成果為「哪吒出世」,曆經三年的打磨才終於見刊。

而現在,年紀輕輕就成為湖南大學博導,自然也是這種磨礪和苦功對應的結果。

電子科大博導夏娟,本科學於川大,23歲博士畢業

同樣出生於1994年的夏娟,研究方向也恰好與材料科學相關。

根據電子科大官方公示結果,夏娟現在供職於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為特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她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凝聚態物理、二維半導體材料、低維電子材料、拉曼光譜。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電子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的評級為B。

學曆方麵,夏娟本科學於川大,2014年從四川大學本科畢業之後,進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博士第二年,她就以共同一作的身份,在納米材料學頂刊 Nano Letter 上發表了二維材料的相關研究。


這項研究首次通過超低頻拉曼光譜方法和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STEM),建立了宏觀堆積模式和原子堆積順序之間的一一對應關係。

實驗和理論結果揭示了在不同的結構對稱性和自旋極化狀態下,對於少層2D材料而言,會出現不同的層間耦合行為。

這一新的見解為使用堆疊少層二硫化鉬材料的自旋電子學製造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穀歌學術的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這篇文章被引次數達88次。

此後,在博士及博士後的4年時間裏,夏娟在ACS Nano、Nano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等納米材料學領域重要期刊上先後合作發表文章11篇,均被SCI檢索。

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的有7篇。總被引次數800餘次。

其中一項她參與的二維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TMC)研究還登上了Nature。


以這樣的學術成績,2018年,夏娟在23歲之際普通人本科畢業的年紀,順利拿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凝聚態物理博士學位。

同年,她入選電子科技大學校百人計劃,作為海外高端人才被全職引進。

但這位年輕博導養成背後,實際也並非完全一帆風順。

根據夏娟的演講,博士研究剛滿一年的時候,夏娟覺得自己並沒有找到正確的科研方法。

△ 夏娟的導師申澤驤

從材料到凝聚態物理,跨專業的理論和實驗,讓她曾兩次打退堂鼓

但最後都堅持了下來。

最終,曆經讀博和科研的身心修行後,夏娟拿下了博士學位,並得到電子科大認可,年紀輕輕就成為博士生導師。

年輕博導被熱議:有褒揚也有爭議

這兩位年輕的導師在網上火了之後,引來不少評論。

有網友得知她們的經曆後表示:千萬別讓我爸媽看到。


也有網友感慨,這是智慧與美貌並存啊。


除此之外,網友也表示,希望往後能在學術界頂流更多地看到她們的身影。


但在折射出的光環背後,也不乏質疑聲,有些還頗為尖銳:


當然,也有網友看起來知曉更多製度內情,認為不應該輕下論斷:


而且也有不少高校朋友反饋,在李晟曼、夏娟的個人能力之外,科研也麵臨時代性的機遇。

求賢若渴的高校們

像李晟曼、夏娟這樣的90後科研力量,正在學術界中茁壯成長、嶄露頭角。

但背後也與高校科研正在發生的新趨勢密切相關。

近年來,為了學科發展,高校對於發表了高水平論文的優秀青年人才的需求從未停止過。

目前,無論是夏娟目前所在的電子科技大學,還是李晟曼所在的湖南大學,都明確發布了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希望以優渥的條件吸引青年科研力量。

電子科技大學:


湖南大學:


其中,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20年教師招聘公告就提到,學院計劃未來三年引進50名海內外優秀青年教師,包括有正式編製的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等崗位。

招聘的要求是,具有較大學術發展潛力以及較強創新能力。

教授原則上不超過40歲,副高及以下原則上不超過35歲。具有3年以上海外科研工作經曆者優先。


而電子科技大學的「百人計劃」培育項目規定,受聘者直接按教授職務聘任。
「百人計劃」七年項目受聘者,不具有成電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在聘期內,國內申請的受聘者按特聘研究員職務聘任,海外申請的受聘者根據業績條件可按特聘教授或特聘研究員職務聘任。


這種人才渴求,還不止於上述兩所高校,也不是個例。

同樣,夏娟的本科母校四川大學也有「雙百人才工程」計劃。

一方麵,吸引具有重要國際學術影響的領軍人才,或具有較高學術造詣的中青年傑出人才。

另一方麵,也對具有較好發展潛力的青年學術骨幹拋出橄欖枝,要求是能獨立從事高水平學術研究,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具備衝擊國家級人才工程項目潛力,理工醫科35歲以下、文科40歲以下。

而在南開大學2020年的人才引進計劃中還表示,如果優秀應聘者無博士後工作經曆,應聘後可以在大學內進行博士後研究。


所以如此形勢和機遇,如果你有誌於科研,有誌於象牙塔的環境,那也值得相信明天會更好。

正值又一批新生入學之際,或許依然會有各種關於專業、對口和出路的段子,比如生化環材等「勸退」專業的自嘲。

但現在站到聚光燈下的代表夏娟和李晟曼,又都是相關方向和賽道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