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談“不買骨灰盒不給火化”:隻見利益不見公益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3月底,有文章反映溫州市殯儀館存在骨灰盒強買強賣現象,“自帶骨灰盒受到百般刁難”。近日,新京報記者實地采訪了五家喪屬,兩家喪屬明確表示館內強製購買,“那沒辦法的,這個是他硬性捆綁的。”記者在切開殯儀館所售200元骨灰盒後發現,板材為密度板而非所稱的“鬆木”。有附近商戶表示,館內骨灰盒是自行定價,同類產品高出成本數倍。目前,溫州市民政局回應稱,已成立調查組調查核實。

  殯儀館對骨灰盒搞“強買強賣”、喪戶自帶骨灰盒受刁難,這類現象的是非判斷早就有答案——不僅涉嫌壟斷,也與殯葬服務的公益底色相違背。

  2018年,民政部公布《殯葬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明確國家建立基本殯葬公共服務製度。並且要把明確政府職責、完善基本殯葬公共服務、強化公益導向作為修訂重點。而強製購買,哪裏有公益屬性可言?

  事實上,溫州市殯儀館的殯儀服務項目與收費標準中,也並不包括骨灰盒。也就是說,從具體規定審視,骨灰盒本就不在基本服務中,買與不買,完全是遺屬自由,殯儀館方麵無任何強製權力。

  目前溫州市殯儀館方麵也極力否認存在強製行為。可不管是從記者針對此事的調查,還是從網友的反饋看,明麵上無強製,實際上是否有各種“軟強製”和刁難的情況,當地有關部門確實需要嚴肅調查。

  透過個案,殯葬服務領域中的強製購買現象值得有更多討論。應該說,隨著這些年殯葬服務改革推進,諸如殯儀館強製遺屬購買骨灰盒的亂象,在製度層麵其實早已說“不”。但正如一再出現的相關新聞所示,現實中的殯葬服務背地裏是否又是另外一番運作狀態,確實不可大意。

  殯葬改革的公益方向早就明確。但改革的紅利與製度善意,在執行過程中是否可能被打折、損耗,有被“潛規則”消解之虞,這同樣是改革需要解決的問題,因為這事關殯葬改革的實際成效,也關係到民眾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