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的身份證,為什麽又要開始用漢字了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雖然韓國從樸正熙執政時期開始啟動去漢字化運動,但是韓國的身份證上卻必須要用漢字來進行標注,否則就會麵臨標識不清的窘境。事實上韓國人使用漢字的問題,不僅僅隻出現在韓國人的身份證上,而且還出現在韓國的曆史文化界、法律界及其其他文化相關領域。



韓國人為什麽必須要在日常生活中用到漢字,這主要是跟韓文中存在的巨大缺陷有關。因為今天我們看到的韓語,主要是在15世紀,由當時的朝鮮第四代國王世宗大王,命令國內的官員生造出來的一種文字,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訓民正音》。

這種語言的主要表現形式與英文類似,都是一種拚音文字,但是與英語曆經上千年的自然演變不同,韓文並沒有經過漫長的曆史演變,這導致韓文在語言的表述方式,以及在詞匯的豐富程度上,遠遠無法與英語相比。



這就導致了韓文在進行精確表述的時候,往往會出現比較嚴重的問題,比如在韓國著名曆史人物“????”(???),在韓語中的意思可以讀作“洪吉童”,也可以讀作“洪吉東”,在這個時候,如果單單隻用韓文在身份證上進行標注的話,就會出現叫錯名字的問題,因此隻能在“????”(???)之後,印上“洪吉童”進行標注,以確保該姓名能夠被人準確的進行了解。



正是由於韓文字的缺陷,使得韓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使用漢字來對韓文進行注釋,這和日語使用漢字的原因差不多,也正是由於韓文的不準確性,導致韓國人在很多場合,比如注釋法律條文,製定合同,以及製定某些行業的關鍵業務標準的時候,會選擇拋棄韓文,全部改成中文來進行編著。

為什麽韓國人會在使用漢字和韓文的問題上,反複的糾結,這其中的原因,主要還是與中原漢文化體係的興盛與衰落,存在著比較大的聯係。



眾所周知,現在的韓國文化體係,是一個受到我國漢文化影響極為深遠的文化子係統,在韓國曆史上,韓國文化的發展和傳承,都是建立在我國漢文化的基礎上的,因此,韓國的曆史典籍全部都以漢字書寫,而且韓國的貴族也都以說漢語為榮。

但是隨著近代中原漢文化走入低潮期之後,導致韓國國內出現了三次去漢文化的運動,除了第一次出現在明朝的中後葉以外,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別出現在1947年和1979年,這三個時間段,基本上都是中國漢文化的低潮期。



但遺憾的是,由於中原漢文化對韓國文化體係的深刻影響,在離開漢字之後,韓國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遇到了十分嚴重的問題,甚至導致後來的韓國學者,連本國的曆史典籍都看不懂(韓國的曆史典籍全部都是用漢字書寫),麵對這樣的困境,韓國政府宣布重新恢複漢字的使用,也就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