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50萬征文獎作協副主席:沒空看網友提的"硬傷"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一篇不到2000字的散文,摘得50萬元特獎獎金,引發網絡熱議。日前,湖南一家食品公司舉辦征文比賽頒獎,湖南省作協副主席、作家馬笑泉的散文《十三村記》摘得特等獎,捧走50萬元獎金。獲獎文章全文1936字,每字價值258元,被網友稱為“湖南最貴文章”。今日(11月14日),馬笑泉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表示,“(文章)是不是有情感、有溫度、有思考,文章擺在這,明眼人一看便知,無須我來饒舌。”

馬笑泉稱,自己是受邀到主辦方企業采風,參加了征文比賽,評選程序很嚴密,稿件是寄到北京請業界公認的專家評審,頒獎時才公布評委名單,而評委們看到的征文都是匿名的,對比賽結果很認可。“我認為《十三村記》在這次征文中是高水準的,但置於我整個的散文創作中,並不見得如何出色。”馬笑泉說。

媒體披露此次征文比賽的評委有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解放軍文藝》原主編劉立雲;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河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浩;曾擔任魯迅文學獎評委、《詩刊》社主編助理霍俊明等人。

馬笑泉本人

應邀采風產生認同感

新京報:怎麽參加這次征文比賽的?

馬笑泉:當時征文比賽的主辦方湖南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出於提高征文質量的目的,邀請了一批作家前去采風我在其中。

新京報:能簡單談談創作過程嗎?

馬笑泉:到了十三村,無論是對這個民營企業立足於傳統手藝又能自我革新的發展之道,還是對創始人李國武的人文情懷和那種本色、自然、不乏民間智慧的風格,都產生了認同感。回來後所感所思經過類似於發酵這樣一個過程,從筆端自然流出,遂成此文。

新京報:有網友質疑你作為作協的領導不應該參加企業舉辦的征文比賽。

馬笑泉:作協的副主席,很多是沒有對應的行政級別的,走的是專業技術職稱路線,我就是其中一個。作協主席或副主席這些稱號,絕大部分是靠作品撐起來的。我很樂意接觸文學圈之外的人和事,這樣能夠防止與時代和更廣大的生活產生隔膜。

沒看網友提出的“硬傷”

新京報:對於獲獎這篇文章,網絡上有不少質疑和討論,甚至有網友提出了50處文章的“硬傷”。

馬笑泉:我實在沒空去看這些,倒是有些熱心的朋友向我轉述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文章已全文公之於世,好不好,是不是有硬傷,由讀者們自行評判。畢竟,現在國民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升了,大部分人能夠進行獨立思考和甄別。其他一些獲獎文章也發布到了網上,大家也應該去看看,從中可見出評委們的取舍標準。

新京報:有網友批評這篇文章“文言不文言,白話不白話”。

馬笑泉:長期以來,文學史將白話散文和古文截然分開。而在我看來,它們是一脈相承的,都是運用漢語在表達,隻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在形式和內容上產生了許多變化。

我寫文章時是根據表達需要,古文語也好,辭賦語也好,現代書麵語也好,民間口語也好,或單獨使用,或糅合運用,隻要能熔鑄成一個有機整體即可。

不是創作的最高水準

新京報:有人討論這篇文章是否價值50萬?

馬笑泉:一篇文章50萬值不值?同樣的問題可以置換為:唱幾首歌掙六、七十萬值不值?演一部戲掙幾百萬上千萬值不值?我們參加一次征文也好,或者參加其他比賽也好,就得先認可它的規則。如果不認可,完全可以不參加。獲獎或不獲獎,都是由評委們根據征文主旨和文章的完成度決定的。我既然參加了這次征文,就意味著要遵守和服從相關規則。

新京報:你怎麽看待自己的這篇獲獎文章,能夠代表你的創作水平嗎?

馬笑泉:我認為《十三村記》在這次征文中是高水準的,但置於我整個的散文創作中,並不見得如何出色。

新京報:因為一篇短文引發這麽大的網絡關注,你是什麽感受?

馬笑泉:我感到有些悲涼,一篇小文引發這麽大關注,反而自己長時間創作的嚴肅文學作品沒有引起關注。這說明大眾的主要關注點已不在這塊了,不在作品上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人人爭讀文學期刊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

新京報記者 陳奕凱 康佳

校對 郭利琴

獲得特獎的原文

《十三村記》

馬笑泉

村在臨湘市羊樓司鎮107國道旁,北依長江,西瞰洞庭,與三國赤壁古戰場相鄰。名為村,貌為園。未入大門,已見碧藤覆牆,滿目蔥蘢。無須問路,自有一種幽香引人入門。道旁遍植杜鵑、月季,綿延舒展,而成花廊。廊後傳潺潺淙淙之聲,若有人盤坐於草木間,膝上置琴,時想心事,時撫朱弦。踮腳注目,遂窺見一小溪,波光若銀,往西北方向輕掠而去。水聲染花香,如訴如慕,複有鳥語不時滴落,竟成天然和聲。乃抬頭見樹,楊梅、桃李、枇杷、玉蘭、香樟、胡柚,亭亭如蓋,其綠四季不斷,其果春夏相接。始知此種幽香,不獨由花發,實有果香滲入。然細聞之,亦不惟果香,當另有異香摻進,似麝非麝,似沉香非沉香,於花香之清逸,果香之爽朗,別添一種沉著馥鬱之味。究為何香,暫不能明,且放眼緩步,順花廊與清溪前行。至西北角,見一方塘,明澈如鏡,塘外有坪,方石鋪地,亦如鏡平,遂有豁然開朗之感。

立坪中,悠然舉目,香固不絕如縷,鳥更往來如梭。目光為鳥所牽,東南方向,數排屋舍儼然,簷下累累,有物懸焉。趨近觀之,乃木製鳥巢,頂若“人”字,上下兩層,皆有小門。雲雀、八哥、麻雀之屬,從容出入。更有一種鳥兒,似鴿非鴿,羽有麻斑,乍然入目,竟如多年不見之故人,但覺眼熟,卻忘其名。靜心索之,此非幼時常見之斑鳩乎?餘問主人,此係野生還是人工養殖?主人雲,皆從大自然中來此安家落戶。複又含笑雲,吾愛鳥,遂為鳥類營此安居工程。餘言,此等小木屋可稱鳥巢中別墅,然入住率不知幾許?主人笑指“別墅”曰,君不見門口皆有草,此為鳥叼銜鋪巢時而落,以此證之,二百六十巢,巢巢皆滿。餘稱善,見主人笑容歡快如兒童,而眼神純淨如小鳥,心異之。主人引客前行,兩旁忽現照片展示牆,皆為笑臉,有含羞微笑之江南少女,有叉腰大笑之西域瓜農,數以百計。見客人皆驚異,主人雖欲謙抑,然嘴角已稍露得意之笑。自言從小愛笑,又愛見人笑,及長,酷愛攝影,工作之餘,走遍大江南北,專拍笑臉,半生所積,已有數萬張,此“笑臉牆”上所展示,千分之一也。言畢,笑容已從嘴角擴散至眉梢。眾皆笑,一時頭上楊梅,身邊月季,無不粲然。異香滿園,而笑語常盈,十三村,亦可稱香樂園也。

然十三村以村為名,以園為貌,實則為廠也。所見屋舍,牆掛綠蔓,簷懸鳥巢,入其內,則玻璃牆中,皆為現代化工藝設備。來客隔透明玻璃而望,但見無菌灌裝生產線自動運行,卻不聞有聲。餘以為花香果香溢於外,另一種香氣當自內出,至此卻無聲無臭,深詫之。主人已導客出。才出廠房,香複如故。隨主人曲折前行,異香愈濃。至一洞口,躬身而入後,花香果香頓時全消,撲鼻而來者,皆是鬱鬱醬香。洞內陰涼,頂為拱形,道如長帶,時見分岔,頗似曹孟德所營之地下運兵道。然洞內無兵,惟見醬壇沿兩壁而壘,成千上萬,宛如身著褐色鎧甲之古代士兵,肅立無聲。壇壁雖厚,封蓋雖嚴,然經古法發酵之香,醞釀既久,體量又大,從歲月深處噴湧而出,無可遮掩。此香醇厚,雖濃烈卻不醉人,宛如長者,春風滿麵,熱情待客,舉止雍容有度,涵養深厚自然,不使人有絲毫壓迫局促之感。客皆不時駐足摩挲壇身,或閉目深吸,欲將此香納入髒腑,永固體內。主人不多言,但徐徐而行,引客至洞中央方形石室內。眼前赫然現一巨壇,高逾常人,腰身寬闊,仿若古代大將,橫立陣前。主人言,三國時吳國黃蓋受命在此屯兵,常苦於食物易腐,致生疫病。後有土人獻醃製之方、窖藏之法,不惟永絕此患,且士兵食之身強體健,樂居此地。黃蓋大喜,脫口而出:千軍易得,一醬難求。十三村遂以醬菜聞名天下,其法傳承千年,未曾斷絕。公司成立二十餘年來,亦隻於此一醬中下工夫,將現代科技融入古法,心不二用,務精探微。目前公司主營香菇醬,不欲爭辣,但以鮮純之料,醇香之味,行營養口味兼得之道。造此巨型醬壇,一為紀念先人,一為明示初心。主人言畢,客皆頷首。世間一物一技,能代代守護,曆千年而不絕,已屬難得。千年後又使之大放光芒,非有精誠之心、卓越之識、堅毅之行不可。此醬固難求,此人更難得。此人謂誰?湖南省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創始人,全國道德模範,主人李國武是也。

餘自十三村歸,攜香菇醬一盒八瓶至家。中分原味、牛肉味和香辣味。牛肉與辣,餘素喜之,以之拌飯,不必再添其他菜肴,隻需佐以清湯一碗。但覺菇香清幽,竟能統禦辣味,口舌生津,而於腸胃略無刺激。小女自小不食辣,佐以原味醬,飯量竟然翻倍。以之下麵,亦再不嫌麵多。此物入門不過半月,已食之將盡。香菇醬之魅力,大人小孩均不能抵擋矣。餘思世間佳食,有令口齒生香而於身體無益者,有大益於身心而少滋味者,偏美已屬珍物,兼善更為難得。香菇醬之造,乃循吾國中正之道,以求真向善之心,調和諸味,方至全美。一物之成,固有秘術,然亦有大道存焉,方能傳諸久遠。香菇醬,中正美善之食也;十三村,中正美善之地也。美善緣何?正心誠意以利天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