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爸爸媽媽當翻譯的那些新移民孩子們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Image caption已經博士畢業的佳偉

新移民到了一個陌生新國家, 人生地不熟,語言不通,無疑給生活帶來不便。也許,語言能難倒大人,但對孩子來說卻是小事一樁,因此許多孩子自然成了新移民家庭裏的小翻譯。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人工智能翻譯曙光在前 小語種尤為任重道遠 漢語取代英語成為世界通用語的可能性 台灣小故事:阿裏山童謠和美軍翻譯官 特朗普談移民爆粗口 各國翻譯傷腦筋 中國女孩佳偉 Image caption佳偉和爸爸

佳偉(音譯)是一名13歲的中國女孩。她坐在汽車的後座上,手裏拿著筆記本,為不會講英語的爸爸做翻譯。 而佳偉的爸爸此時此刻正在參加路考。

由於佳偉給爸爸翻譯時總是重複爸爸一詞,就連教練都學會了。但教練自作聰明的認為爸爸(baba)是前行(move forward) 的意思,弄得佳偉和爸爸一時摸不著頭腦,哭笑不得。

由於佳偉的幫助,爸爸不但在英語不通的情況下,學會了開車,還順利通過了路考,拿到駕照。與此同時, 這也讓年幼的佳偉有一種成就感。

佳偉在家人從中國移民到英國後不久就擔當起了家庭小翻譯,成為英語不好的爸爸與外部世界交流的重要紐帶。

而像佳偉這樣為父母做翻譯的孩子還有成千上萬。 他們來自世界各地:中國、波蘭、意大利、厄瓜多爾、秘魯等等。這些為父母充當翻譯的孩子最小的隻有7歲,他們涉及的翻譯內容從日常對話、購物,到看醫生、租房以及銀行業務等等。

小翻譯們的苦衷 Image caption拉沙尼 一開始很不情願給她媽媽當翻譯。但逐漸的,她又開始喜歡幫助家人了。

倫敦大學學院心理係講師卡拉夫特(Sarah Crafter)表示, 成年人的態度對那些給父母做翻譯的孩子情感有很大影響。

17歲的奧利維亞來自波蘭,從2008年起,她就一直給媽媽當翻譯。她經常聽到一些仇外的言論。有時,人們會說:你們是在英國,應該講英語。

奧利維亞表示, 人們應該多一點理解。她說,她媽媽也非常努力地學習英語,但還是說不好。

有一次,她們母女二人在公共汽車上講波蘭語,有人用不恭的語言評論她們。奧利維亞非常為難, 不知道是否要把這翻譯給自己的母親聽?還是應該不告訴媽媽,免得媽媽受傷害。

與此同時,陪父母看病,做翻譯也是一件很棘手的事。16歲的埃斯梅拉達來自秘魯,有一次她陪媽媽去看病,媽媽在做了一個小手術後,發現了一個囊腫。

這可難壞了埃斯梅拉達,因為她不知道這個詞英語該怎麽說。但她又要承擔醫生和媽媽之間的交流,所以十分為難。

她承認自己有時真的不想陪媽媽去看病,因為媽媽的病情很複雜,翻譯起來難度挺大。

英媒:中國整頓公共場所搞笑中式英文翻譯 買賣護照國籍背後:全球巨額利潤產業揭秘 美國唐人街兩麵中國國旗之爭 最新研究:英國巨石陣建造者祖先是海外移民

其實,在英國,移民在看病就醫方麵可以免費享受專業翻譯人員的服務,但許多家庭並不知道政府提供這項服務。當然, 有些人寧願自己的家人來幫忙,特別是遇到緊急情況時。

跟埃斯梅拉達一樣,17歲的萊絲麗有時也要在媽媽就醫時做翻譯。雖然英國的政策規定,這一工作應該由18歲以上的成年人來擔任,但孩子自願為家人翻譯,醫生和護士也無可奈何。

巨大成就感 Image caption瑪麗安和爸爸媽媽

13歲的瑪麗安是玻利維亞人。她媽媽在倫敦上夜校學習電腦。因此, 瑪麗安就自然陪讀給媽媽當翻譯。

有一次,老師來到她們的桌前,告訴說西班牙語的瑪麗安的媽媽,她的分數已經達標。瑪麗安一字一句如實地翻譯給媽媽聽。媽媽聽完,使勁地點著頭。至少,對瑪麗安和她媽媽來說這是一個好的開端。

但是,瑪麗安畢竟是個孩子。據老師說,她有時會在課堂上聊天。作為家裏唯一會講流利英語的人,家裏的主要外聯任務都會落到她頭上。 比如,他們所租的公寓暖氣壞了,瑪麗安需要代表家人跟房東打交道。

她給房東打了無數次電話、發了許多短信,但房東根本不理她。但這邊,瑪麗安的父母也一直催促她,讓她催房東解決問題。或許是因為她還是個孩子,房東不把她的話當回事。

於是,瑪麗安夾在中間,兩頭為難。瑪麗安每天都給房東發短信。經過一年的不懈努力,房東終於給他們修好了暖氣。這對瑪麗安來說,真的是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瑪麗安在校的學習成績優秀,還得到了英語老師的表揚。

4年前,當他們全家剛到英國時,小瑪麗安一點英語都不會。現在,她不但給媽媽當翻譯,而且自己在英語的聽、說、讀、寫方麵樣樣優秀。瑪麗安的媽媽在聽了老師的表揚和瑪麗安的翻譯之後,眼睛閃亮,臉上露出自豪的微笑。

多種語言切換 Image caption拉沙尼和媽媽

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卡拉夫特和伊克巴勒博士(Dr Humera Iqbal)表示,在他們所接觸的小翻譯中,有些人不隻是在兩種語言之間做翻譯,甚至說3種或以上語言,並隨時切換。

17歲的法蒂瑪有許多跟她背景相似的朋友,他們原本來自南亞,但住在意大利,在十幾歲時又隨家人搬到了英國。因此,在家裏他們可能講孟加拉語、僧伽羅語或烏爾都語。跟朋友在一起時,又講意大利語和英語。有時,幹脆多種語言一起講,哪個語言方便用哪個。

法蒂瑪的朋友拉沙尼 一開始很不情願給她媽媽當翻譯,她覺得這很不公平。但逐漸的,她又開始喜歡幫助家人了,因為這會讓她覺得自己很重要,好像自己是一家之主一樣,能通過語言影響父母的決定。

再回到前麵的中國女孩佳偉。如今,她已經長大成人,並且自己也正在學開車。

她爸爸的英語經過多年的努力也大有長進,不再需要別人的翻譯了。但佳偉始終記得,當她把考官的話你通過了翻譯給父親時,兩人的那種喜悅。

佳偉期待著當她通過路考,拿到駕照跟父親分享好消息的那一天的到來。

有時生活就是這樣,繞了一大圈,又回到了起點,佳偉說。

或許是受童年時經曆的啟發,佳偉在完成了自己醫學博士學位後,和自己的伴侶一道成立了一個初創公司。 他們的公司研製了一種技術,把複雜的醫學文件和資料從英文翻譯成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