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蟹券竟有這麽多貓膩!“紙螃蟹”正在超發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還記得當年月餅券的套路麽?廠家隻靠發券就能空手套白狼,類似的事情正在“蟹券”上重演。

“蟹券”效仿月餅券,把保質期短的大閘蟹變成了可以隨時提取的“期貨”:經銷商在捕撈大閘蟹前先將禮券以高價售賣出去,等大閘蟹季節一過,再以低價將禮券回收,這個過程中甚至不用出一隻螃蟹,就輕鬆賺取了差價。

今年更有一批經銷商,發的蟹券根本不設期限,看似永不過期利好消費者,實則套路更深,發的這類“永續券”能循環套利下去,簡直6到不行!

“賺到飛起”的經銷商

那麽,這個套利鏈條是咋玩轉起來的?讓我們來具體複盤下這個過程:

有經銷商對記者稱,手裏賣的988元的蟹券,20套以下打7折,20套以上6折賣。也就是說,采購蟹券如果買20套以上麵值988元的蟹券,每套也要近600元。可想而知,蟹券繞一圈能賺多少!

事實上,扮演著重要角色的蟹券,也就是俗稱的“紙螃蟹”,是決定資金鏈的重要媒介。

買蟹券送禮的,因為標注的虛高麵值覺得倍兒有麵子。而名義上賣蟹的經銷商則因為賣券得到了大筆的預收款,最後即便蟹券轉手了一圈低價收回也不虧。

而經銷商之所以還要把蟹券收回來,是因為蟹券發行企業對持券人負有兌付螃蟹資產的義務。在這種模式下,蟹券的流通與實物螃蟹交割是相分離的。蟹券發行人如果通過回購平倉免除義務——即無需兌換大閘蟹,隻要回收價低於發行價,對發行人而言都是賺到了。

簡單點說,如果市場上少了流通的蟹券,企業就沒有兌付的義務了。而回購的蟹券來年還能繼續往外發,再流轉一圈,以達到“以券滾錢”。

羊毛出在誰身上?

高價蟹券是如何在市場上流通的?

購券人是整個套利鏈條的源動力。蟹券得以首先投放到市場中,是由於買券人的送禮需求所致。

記者在某知名蟹品牌直銷網站上發現,其滾動展示合作客戶多為企業,其中主要以央企國企、大型金融機構為主,所謂“吃者不買,買者不吃”,蟹券的泡沫就是這麽吹出來了。

不過,上麵這個利益鏈條獨獨缺了代表實物來源的一方的螃蟹養殖戶,而他們是最沒能獲得“實惠”的。



一位蟹農在朋友圈降價處理大閘蟹

記者對比了當前市場上的大閘蟹價格,某知名蟹品牌988元一款的蟹券,一般4兩左右的蟹批發價是每斤50元左右,而包裝成“蟹券”後,每斤估算下來竟高達350元,足足是批發價的7倍!而據記者了解,這還不是陽澄湖大閘蟹。

那麽陽澄湖大閘蟹的市場“身價”又是多少?



一位陽澄湖的蟹農養殖戶對記者吐苦水,自己辛辛苦苦包的養殖場,起早摸黑去撒苗播種,好不容易豐收,結果經銷商包裝下就身價大漲,真是養蟹的不如賣蟹券的!

事實上,由於蟹券交易並沒形成有效市場,簡單來講就是大閘蟹的真實價值並沒反映到蟹券的價格上,這也就是為啥蟹券價格能達到大閘蟹批發價7倍的原因。

可能 “有券無蟹”

事實上,隻要印出來的蟹券能夠在最初高價賣給購券人,經銷商就已經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積累”。至於後麵蟹券是否會實物兌現,與經銷商的切身利益已沒有多大關係。

而手拿蟹券的消費者也越來越認識到,這一紙螃蟹大概率是要“缺斤少兩”的,甚至根本就是經銷商唱的一出“空城計”。

早兩年“紙螃蟹”銷售得很好,蟹券剛剛流通時,市場上黃牛低價收購再轉賣還能從中小賺一筆。比如黃牛視價格行情出手蟹券,以2-3折的價格賣給求購的消費者B,中間賺100元左右的差價。

“這兩年要券的越來越少,如果螃蟹券爛在自己手裏,到最後隻能自己吃進”。一名黃牛告訴記者。

有黃牛表示,如果把收來的大閘蟹券賣回給發行蟹券的經銷商,價格可能隻有1折,所以他還是盡量想把手裏的蟹券都賣給消費者,除非蟹券快過期且確實賣不出去。

而在今年中秋節前一周,有黃牛告訴記者,自己往年平均每天賣幾十張各種價格的蟹券,今年打到3折多都賣得不好,現在一天最多賣幾張。

據記者打探,黃牛圈現在基本都不收蟹券,“現在來問蟹券的人多,但購買的人少,基本上是沒人要。就算有人要買大閘蟹券,也隻是要幾張,而且價格很低。”

黃牛表示,市場上各家品牌印的蟹券五花八門,識貨的人卻感到蟹的質量參差不齊,甚至越來越差。買了蟹券的人直呼上當,盡是一堆以次充好的蟹,體驗感比較差。甚至還有據稱終身有效、價值千元的蟹券,消費者預約了幾年都沒有成功提到貨的奇葩事。



某消費者小劉對記者表示,早年蟹券市場還不錯的時候,自己手裏有一張陽澄湖的螃蟹券掛單鹹魚售賣,1288元的禮品券最後賣了380元,打了3折,這還是據稱是陽澄湖的蟹,其他產地不明的蟹券的折扣力度得更大才能出手。

如此看來,黃牛越來越不愛收券,而一些覺得上當的消費者也越來越少買券。一旦送禮風氣掉頭向下,圍繞蟹券的空轉鏈條還能走多遠,就不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