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是重病前兆?華西鄭芸教授:耳鳴是“好事”!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看這篇文章之前,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空著的杯子,清空方能再次注滿,空無以求全。

——鄭芸

9月25日,來自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耳鳴耳聾眩暈”專科的鄭芸教授在《名醫大講堂》上做了一個小調查:

“請問在座的各位誰有耳鳴?”

嘩啦啦,一大片人舉手……

約占現場人數的90%。

耳鳴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據國內外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普通人群中約15~20%的人有耳鳴。換句話說,全世界有十幾億耳鳴患者!

到底什麽是耳鳴?能治嗎?怎麽治?今天,鄭芸教授來為大家解答。

 

耳鳴是一種

“無聲源,有聲感”的聲音

鄭芸教授介紹:耳鳴與正常的聽覺不同。聽見聲音,是有聲源在發聲,即“有聲源,有聲感”。耳鳴卻相反,是“無聲源,有聲感”,即在無任何聲源發聲的情況下,人卻感知到了聲音。換句話說,耳鳴不是聽見的,是感覺到的。

不少書上,將耳鳴者自己和他人都能感覺到的耳鳴叫做“客觀性耳鳴”。實際上,稍微深入思考一下,便不難發現,這樣的說法欠妥。如果是耳鳴者以外的其他人也聽見了耳鳴聲,說明這種聲音是有聲源的,按照耳鳴的定義,並不屬於耳鳴的範疇。

比如,蜜蜂飛過時,人聽見了“嗡嗡”叫的聲音,這是正常聽覺;可是,明明沒有蜜蜂在飛,人卻感覺得到像蜜蜂“嗡嗡”叫的聲音,這才是耳鳴。

 

耳鳴聲是持續的,沒有節奏感。許多科學家測量過耳鳴聲的大小,它僅相當於悄悄話一般,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而現實生活中,耳鳴者通常覺得耳鳴聲很大很吵,這是因為人們不了解耳鳴,缺乏對耳鳴的正確認識,害怕、擔心、恐慌所造成!

感覺到耳鳴:“好事”!

它是身體發出的善意警報

耳鳴者常有這樣的體會:耳鳴有時會自行消失,有時又時大時小……

生活中哪些因素會加重耳鳴呢?

 

鄭芸教授介紹:心情不好、覺沒睡好、飲食不節、運動不當、不注意防寒保暖時,耳鳴大都會加重,具體如下:

01

心情不好

生活、工作、學習壓力導致的過度疲勞或心情不好,心態欠佳,如遇事喜歡抱怨卻不反省自己、患得患失等。

02

睡眠不良

睡眠質量或睡眠習慣不好(如熬夜)導致的睡眠不足。

03

飲食不節

不良的飲食習慣(包括飲食的時間、內容和量),如喜歡吃肥甘厚膩或生冷寒涼的食物、食量沒有節製(暴飲暴食或進食過少),不恰當減肥或服用保健品亦較為常見。

04

運動不當

不恰當的運動(包括運動的方式、時間、量),如以追求大量出汗為目的的劇烈運動,飯後或夜晚運動等。

05

不注意防寒保暖

比如夏天喜歡吹空調,冬天不注意保暖等。

綜上:不良生活方式日積月累,導致五髒六腑的核心——脾胃功能失調,身體出現亞健康狀態,“智能的身體”以音聲的形式發出善意的警報,這就是耳鳴。

耳鳴者應這樣正確認識耳鳴——感覺到耳鳴時,那是自己身體發出的善意報警,而無須擔心、害怕、抱怨、恐慌……試想,當家裏的煙霧探測器、防盜裝置發出警報時,我們會怎麽做?相信大多數人都會去尋找源頭,而不是立刻關掉它,對於耳鳴也一樣——正確認識到耳鳴背後的含義,才是防治耳鳴的重要前提!

溫馨提醒:導致耳鳴加重的原因,反過來做,就是耳鳴緩解甚至消失的方法哦!

能治嗎?

找到病因,絕大多數都能治好

“耳鳴怎麽來,它就會怎麽離開;它是怎麽變嚴重的,我們就讓它慢慢再變回去。耳鳴的發生發展不但可控,而且可逆。”

鄭芸教授表示:根據她多年來的大量臨床經驗和數據顯示,隻要找到原因,用對方法,耳鳴就大有希望治好。

 

鄭芸教授特別提醒大家:要想治好耳鳴,有一個重要條件,即醫患齊心,保持聯係,找對病因,方法得當,確保患者正確理解醫師的醫囑,並且百分百執行到位。

1.有空杯心態,百分百信任

 

 

這是最重要的關鍵點!如果對醫師的治療方法不相信,一定會影響療效。始終與醫師保持聯係,定期複診,有疑問或者遇到問題時,從醫師那裏尋求正確的解決方法,以保證最好最快的耳鳴療效。

2.不討價還價,百分百實踐

 

醫師囑咐做的,要100%實踐。實踐的前提是先真正理解並牢記醫師的醫囑——如果不懂、又記不牢,就不可能做對,更不可能做到100%實踐,又何談療效呢?

3.勤觀察隨訪,百分百自省

 

仔細觀察、記錄自己身體的變化,不但可以增強耳鳴治療的信心,而且可以檢驗自己對醫囑的理解和執行情況。

耳鳴病人在治療過程中,最開始發生變化的不一定是耳鳴聲音的大小,而可能是耳鳴對自身影響的變小,如:心情變好,睡眠變好,胃口變好等等。所以仔細觀察自身整體健康的變化情況,勤記生活/治病日記,保持與醫師深入的交流,便於醫師指導治病,對保證好的療效至關重要!

重視複診、隨訪病情,治療耳鳴需要醫患共同努力,如果看一次病之後就認為自己懂了,不再看了,療效通常不會太好。在治病過程中,遇到問題,就自認為方法沒用,而沒認識到是自己對方法的理解和執行有問題,常常容易半途而廢,與好的療效擦肩而過,十分可惜!

在治療過程中,遇到問題、首先需要反省自己,是不是100%理解對了醫師的方法、100%記住了醫師的方法、100%在實踐醫師的方法??與醫師保持聯係,以便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保證自己時刻走在耳鳴康複的正道上!

名·醫·問·答

 

01

“十鳴九聾,久鳴必聾”是真的?(X

鄭芸教授:

耳鳴不會導致耳聾,耳鳴和耳聾是兩個不同的症狀。

華西醫院聽力中心耳鳴臨床研究團隊就這個問題專門做過上千例病人的調查,與國內其他學者的類似研究結果十分相近,大家發現,耳鳴不一定會導致耳聾,它們兩者之間不是因果關係。

02

在越鬧的地方“耳鳴”聲越大? (X)

鄭芸教授:

耳鳴的特點是在越安靜的地方,耳鳴聲越明顯。

如果耳鳴者感覺到吵鬧的地方耳鳴更大聲,這說明除了耳鳴,多半還有聲敏感的現象——聲敏感是對外界客觀存在的聲音感到不適的一種現象,表現為對聲音的適應能力減低:原來覺得舒服的聲音、現在覺得不舒服,或者大家都覺得舒服的聲音、自己覺得不舒服,患者通常喜歡呆在安靜的地方。

03

耳鳴是由於腎虛導致的?(X)

鄭芸教授:

 

如果從中醫的角度上來講的話,耳鳴是和脾胃虛弱相關的。脾胃是人體五髒六腑的後天之本,負責為人體化生能量,脾胃虛弱會讓人體能量不足,以音聲的形式給人體報警,導致耳鳴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