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4年縣城的汙水第一次淹沒村東頭的一戶人家,持續15年,這個地處毛烏素沙漠邊緣的小村莊成為30多萬人口的定邊縣城的“馬桶”。
從1994年縣城的汙水第一次淹沒村東頭的一戶人家,持續15年,這個地處毛烏素沙漠邊緣的小村莊成為30多萬人口的定邊縣城的“馬桶”。
2009年7月,兩天的大雨對這裏的幹旱情況本是件好事,但對於二樓村四隊的30戶、160村民來說,卻是一場大災難。四隊隊長沙啟發不大的家裏擠著十幾個男人,他們剛剛築壩擋水回來,連續勞作兩天兩夜,女人和老人都回去睡覺了,隻有不知疲倦的孩子在屋子裏亂跑。
來自定邊縣的汙水在這個村莊的幾百米外形成一個個大小不等的“毒水湖”,又髒又臭,淹沒了原有的糜子地和麻子地,順著地勢向西流去。這些毒水湖把村子圍起來,一到下雨天汙水就要漫進村子,必須全村出動築壩擋水。
下午4時,一輛推土機開到沙家門前。這是臨時從縣裏雇來的,每天租金1000多元。年輕人著騎摩托,老人和婦女步行,向村西邊出發築壩擋水。之前兩天的勞動,除了進村的道路外,其他三個方向已築起幾公裏的壩,連成一片保護著小村。沙啟發說,村裏共有30戶160人,被“毒水”浸泡過的土地不長糧食,政府防治沙化不讓放養,村民走投無路,隻得出外打工。更有些人舉家遷走,現在村裏隻有這老少婦女四五十人,每次擋水幾乎全部出動。
到了晚上,人們根本不敢出門,蒼蠅大小的蚊子在頭頂盤旋,不一會身上就被叮起幾個大包。村民說,在等汙水發臭的夜晚,水麵上黑雲一般,全是蚊蟲。每家每戶都掛上厚門簾,屋子裏還要點蚊香。最厲害的時候牲口都受不了,有些生病的就被蚊蟲叮咬死。
“我們再也不能忍受下去了,15年沒人管,定邊縣城有幾十萬人,單單把屎尿排到我們這裏,讓人怎麽活!”隊長沙啟發憤憤地說。他曾多次向上級鄉鎮反映情況,上級去年曾同意給村裏撥25萬治水費和工具,但一直到現在都還未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