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北大MBA夫婦帶女兒隱居終南山三年 遍讀經典(圖)

北大MBA夫婦帶女兒隱居終南山三年 遍讀經典

文章來源: 的 於 2009-08-05 00:24:25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一對眷戀傳統文化的夫婦帶著女兒在終南山中居住已近3年,他們用誦讀經典的方式教育女兒,希望培養出人格完整的現代“君子”。他們說,在女兒13歲前,不會送其進入那個讓他們“非常失望”的現有教育係統。     “終南捷徑”典故

  【解釋】:指求名利的最近便是門路。也比喻達到目的的便捷途徑。

  【出處】:《新唐書·盧藏用傳》記載:盧藏用想入朝做官,隱居在京城長安附近的終南山,借此得到很大的名聲,終於達到了做官的目的。

    帶女兒進山

  在終南山海拔1300米處,一個有3間土屋的農家院子,媽媽擺上茶具,在和訪客聊天。女兒西西小心翼翼地趕走一隻停留在茶杯上的蟲子。在大人談話時,她一個人看書折紙,半小時後,她折出了一隻漂亮的小馬。這個7歲的女孩眼神明亮而專注,她在玩屬於自己的遊戲,用折出來的紙馬、小人等排兵布陣。家中沒電視,她天天聽評書,崇拜嶽飛、趙雲、諸葛亮。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edu/edu-lljy/news/2009/08-05/U65P4T8D1804468F107DT20090805084905.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平日裏沒有玩伴的西西,常和大自然做伴。

  這個農家小院,既是西西的家,也是她的學堂。媽媽孟堯是她的老師,每天教她背誦《論語》《易經》,在英文本子上抄寫的是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

  在對兒子的成長失望之後,孟堯夫婦決定再要個孩子。他們希望采用背誦中國古代典籍的教育方式,培養出一個理想中的“君子”。

  2005年冬天,在丈夫進山“探路”半年後,孟堯帶著女兒西西進了山。那時候,4 歲半的西西在西安南郊一家知名幼兒園讀完小班和中班。六一兒童節,幼兒園發起“沒名堂”捐款活動,孟堯捐了200元。當她走出門時,聽見幼兒園的廣播裏播放著:西西小朋友的家長捐款200元!她突然覺得非常難堪。“我對這種功利性的學校教育很早就產生了懷疑。這件事讓我下定決心,要自己教育孩子。”3年後,孟堯這樣回憶。



    兒子上小學時對奢侈品牌子就全知道


  孟堯今年47歲,最後的“學曆”是北京大學的“MBA”。她和丈夫在上世紀80年代就“下海”經商,家境富裕。在西西之前,他們有個兒子。像所有望子成龍的家長一樣,他們給孩子選擇的都是最好、最貴的學校。孟堯說:“我們那時忙於工作,兒子的教育幾乎全交給了學校。”然而,兒子的成長最終讓孟堯感到失望,盡管兒子最後也上了大學。在外人看來,兒子的“毛病”不過是印象中“80後”常有的那些:以自我為中心、超前消費等。

  “兒子那時常年住校,晚上睡覺和同學比內衣品牌,白天上課比學習用品。小學沒畢業,奢侈品的牌子他全知道了。”孟堯的丈夫說。兒子上初中時,正值上世紀90年代末期,倡導讀誦經典教育孩子的“讀經運動” 在一些地方興起,孟堯很感興趣,本想給兒子補上,但發現“來不及了”。因為按照讀經運動倡導者的觀點,13歲後,“孩子的價值觀基本上都定型了”。

    商海中打拚,掙了些錢但並不快樂

  就這樣,孟堯夫婦決定再要一個孩子。40歲這一年,孟堯如願以償生下女兒西西。 2005年暑假,孟堯帶著女兒去了上海“觀摩”了聞名一時的私塾孟母堂。孟母堂的孩子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們吃住在一起,日常學習主要是讀誦經典,並學習傳統禮儀。“看上去孩子們的氣質就是與眾不同。”孟堯說,西西在孟母堂住了一周,她們又去了廈門。那裏的一個私塾是複古型的,孩子們見人都要“九十度鞠躬”。回來後,孟堯夫婦決定帶女兒進山,自己教育孩子。

  但為什麽一定要選擇進山隱居這樣“極端”的方式?孟堯解釋說,自己和丈夫多年來在商海中打拚,雖然掙了些錢,但身心疲憊,並不快樂。“到山裏生活,一方麵是為了女兒的教育,另一方麵是為了休整身心。”



  沒有電視,娛樂方式是聽廣播


  如今西西能背誦完兩萬多字的《易經》。媽媽孟堯認為,孩子如果在13歲前記住一部經典,13歲就可能 “和世界哲人對話”。“如果隻背一肚子兒歌、廣告詞,那就不一樣了。”

  7月14日下午,西西在山楂林裏玩耍時,掛在樹杈上的收音機裏正播一個新聞節目,內容是批評暑期補課的弊端。“教育部再三指出,要把暑假還給孩子們……”對收音機裏播放的這些內容,西西並不關心,她在等待下午5點的評書“嶽飛傳”。家裏沒有電視,這也是她重要的娛樂方式。

  這個被媽媽稱為“別人是爬山,她是跑山”的女孩,生活並非沒有規律。早晨6點起床,6點半開始讀書。7月14日這天,她讀的是孔子《論語》,讀誦的這個時段要兩個小時,中途可以上廁所,但不能亂跑。母親在一旁陪著,偶爾給她提提興致。早晨8點半,西西可以休息一下,到門口山路上帶著狗跑一圈。9點開始讀英語,到 10點半,吃當天的第一頓飯。飯後如有時間,背背《詩經》。中午午休到兩點,起來後開始寫字。內容是抄寫英文和古漢語。晚上畫畫,或聽媽媽講《說文解字》。畫畫是用毛筆白描勾勒花卉、古裝人物等。

  西西所用的也是孟母堂使用的教材,是一個讀經運動的倡導機構編的。教材上沒有孩子們習慣的花花綠綠,也沒有任何注解。“大字,拚音,無圖,無注釋”。這是讀經倡導者們的原則,目的是幫助孩子識字,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至於內容,他們認為背誦即可,不用解釋,孩子大了自然就懂得。



  孩子對山下生活向往是吃冰激淩


  家裏沒有電視,但西西也知道“美羊羊”。偶爾,媽媽會在電腦上給她放動畫片。平均幾個月才跟隨父母下一次山的西西,對山下生活的向往是:可以吃冰激淩,吃漢堡包。

  孟堯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做法是對現有教育體製的抗爭與逃避,也並不認為自己是在拿孩子做“實驗”。“沒有人願意把自己的孩子當實驗品。我們所做的,其實就是古人做的。現在全國那些響應讀經運動的人們也在做。”

  孟堯認為,居住在山林中更適於對西西的“格物”教育。“格物致知”是中國傳統的教育思想,也是儒家的重要命題之一。在孟堯的理解裏,終南山給西西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格物”條件。山穀裏前後數裏地不見人煙,屋子附近的榛子林下常傳來野豬刨土的聲音。離家不遠的山頭長滿了鬆樹,被西西爸爸修整成一個茶寮。每當有訪客,西西樂於給他們當向導,奔跑在最前麵。西西認識周圍所有的野花以及各種不知名的昆蟲,還記得每一個節氣。

  可沒有玩伴的生活,對7歲的西西公平嗎?西西雖然已適應山裏的生活,並不願意去學校,但她期待著能和小夥伴們一起玩。每個周末,如有山下的孩子來,他們會一起好好地“瘋”上大半天。

  並不擔心孩子和人交流會有障礙

  每到周末,西西家的小院裏會來不少父母的朋友。孟堯說,他們發現西西無論是和來訪的大人還是孩子,都可以很好地交流。

  如今,經典的教育在西西身上已有效果。例如今年西西生日,山下的朋友帶了蛋糕來。讓孟堯沒想到的是,第一塊蛋糕西西端給了媽媽,還說:“謝謝媽媽的養育之恩,媽媽辛苦了。”孟堯說自己在那一刻掉了眼淚。

  “希望周圍的人想到她時,以她為榮。不是因為賺了多少錢,而是因為德行。”孟堯夫婦給西西設定了完整的教育計劃,並打算在13歲以前完成所有經典教育。而在此之前,他們不準備送西西去學校。至於13歲之後,或者上學,或者去遊學,真正地做到“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人格上獨立了,上不上大學,對我們以及這個社會並沒有太大意義。”孟堯說,她也準備了小學一到六年級的教材,會抽時間專門給孩子過一遍。對於數理知識,孟堯的理解是:孩子的語文基礎打好了,理解就不成問題,將來集中學一段時間就可以了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宗慶後三弟全家美籍負責在美資產 杜建英小兒生父存疑
特朗普:他是我任命的最差勁的官員之一 這個“蠢貨”
美媒猛批:中國人想通了,如今美國人卻不懂了
美企CEO偷情在演唱會被拍 發文道歉 呼籲尊重隱私
CSGO Zeus不雅影片延燒! 傳當事女大生遭懲處後墜樓

24小時討論排行

18億美元的隱秘信托,宗馥莉如何用110萬就擊穿了?
安吉麗娜朱莉的19歲親生女亮相,被曝已和戀人同居
美國加州州長跳腳:特朗普想把未來拱手交給中國!
遺產爭奪撲朔迷離 宗馥莉被要求說明百萬美元下落
冰箱上安攝像頭:宗馥莉有被害妄想嗎?
愛潑斯坦門,成了特朗普的大麻煩
王室密談錄音疑流出!哈裏求和條件曝光:要棄梅根了?
馬克龍澤連斯基通話,更多幻影戰機將進入俄烏戰場
特朗普起訴默多克和新聞集團 索賠百億美元
紐約CEO跟女高管相擁聽演唱會,上大屏幕後忙躲閃
美國國務院大裁員傷筋動骨,亞太策略恐淪為空談
美媒曝猛料:特朗普給愛潑斯坦寫過粗俗的生日賀信
宗馥莉:上岸第一劍,先斬老父親
黃仁勳急了!英偉達H20解禁,卻已擋不住“中國芯”
繼雷軍之後 黃仁勳“密會”MiniMax 深度交流兩小時
官媒:鏈博會境外展商美國最多 脫鉤走不遠!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北大MBA夫婦帶女兒隱居終南山三年 遍讀經典

的 2009-08-05 00:24:25


  一對眷戀傳統文化的夫婦帶著女兒在終南山中居住已近3年,他們用誦讀經典的方式教育女兒,希望培養出人格完整的現代“君子”。他們說,在女兒13歲前,不會送其進入那個讓他們“非常失望”的現有教育係統。     “終南捷徑”典故

  【解釋】:指求名利的最近便是門路。也比喻達到目的的便捷途徑。

  【出處】:《新唐書·盧藏用傳》記載:盧藏用想入朝做官,隱居在京城長安附近的終南山,借此得到很大的名聲,終於達到了做官的目的。

    帶女兒進山

  在終南山海拔1300米處,一個有3間土屋的農家院子,媽媽擺上茶具,在和訪客聊天。女兒西西小心翼翼地趕走一隻停留在茶杯上的蟲子。在大人談話時,她一個人看書折紙,半小時後,她折出了一隻漂亮的小馬。這個7歲的女孩眼神明亮而專注,她在玩屬於自己的遊戲,用折出來的紙馬、小人等排兵布陣。家中沒電視,她天天聽評書,崇拜嶽飛、趙雲、諸葛亮。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edu/edu-lljy/news/2009/08-05/U65P4T8D1804468F107DT20090805084905.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平日裏沒有玩伴的西西,常和大自然做伴。

  這個農家小院,既是西西的家,也是她的學堂。媽媽孟堯是她的老師,每天教她背誦《論語》《易經》,在英文本子上抄寫的是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

  在對兒子的成長失望之後,孟堯夫婦決定再要個孩子。他們希望采用背誦中國古代典籍的教育方式,培養出一個理想中的“君子”。

  2005年冬天,在丈夫進山“探路”半年後,孟堯帶著女兒西西進了山。那時候,4 歲半的西西在西安南郊一家知名幼兒園讀完小班和中班。六一兒童節,幼兒園發起“沒名堂”捐款活動,孟堯捐了200元。當她走出門時,聽見幼兒園的廣播裏播放著:西西小朋友的家長捐款200元!她突然覺得非常難堪。“我對這種功利性的學校教育很早就產生了懷疑。這件事讓我下定決心,要自己教育孩子。”3年後,孟堯這樣回憶。



    兒子上小學時對奢侈品牌子就全知道


  孟堯今年47歲,最後的“學曆”是北京大學的“MBA”。她和丈夫在上世紀80年代就“下海”經商,家境富裕。在西西之前,他們有個兒子。像所有望子成龍的家長一樣,他們給孩子選擇的都是最好、最貴的學校。孟堯說:“我們那時忙於工作,兒子的教育幾乎全交給了學校。”然而,兒子的成長最終讓孟堯感到失望,盡管兒子最後也上了大學。在外人看來,兒子的“毛病”不過是印象中“80後”常有的那些:以自我為中心、超前消費等。

  “兒子那時常年住校,晚上睡覺和同學比內衣品牌,白天上課比學習用品。小學沒畢業,奢侈品的牌子他全知道了。”孟堯的丈夫說。兒子上初中時,正值上世紀90年代末期,倡導讀誦經典教育孩子的“讀經運動” 在一些地方興起,孟堯很感興趣,本想給兒子補上,但發現“來不及了”。因為按照讀經運動倡導者的觀點,13歲後,“孩子的價值觀基本上都定型了”。

    商海中打拚,掙了些錢但並不快樂

  就這樣,孟堯夫婦決定再要一個孩子。40歲這一年,孟堯如願以償生下女兒西西。 2005年暑假,孟堯帶著女兒去了上海“觀摩”了聞名一時的私塾孟母堂。孟母堂的孩子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們吃住在一起,日常學習主要是讀誦經典,並學習傳統禮儀。“看上去孩子們的氣質就是與眾不同。”孟堯說,西西在孟母堂住了一周,她們又去了廈門。那裏的一個私塾是複古型的,孩子們見人都要“九十度鞠躬”。回來後,孟堯夫婦決定帶女兒進山,自己教育孩子。

  但為什麽一定要選擇進山隱居這樣“極端”的方式?孟堯解釋說,自己和丈夫多年來在商海中打拚,雖然掙了些錢,但身心疲憊,並不快樂。“到山裏生活,一方麵是為了女兒的教育,另一方麵是為了休整身心。”



  沒有電視,娛樂方式是聽廣播


  如今西西能背誦完兩萬多字的《易經》。媽媽孟堯認為,孩子如果在13歲前記住一部經典,13歲就可能 “和世界哲人對話”。“如果隻背一肚子兒歌、廣告詞,那就不一樣了。”

  7月14日下午,西西在山楂林裏玩耍時,掛在樹杈上的收音機裏正播一個新聞節目,內容是批評暑期補課的弊端。“教育部再三指出,要把暑假還給孩子們……”對收音機裏播放的這些內容,西西並不關心,她在等待下午5點的評書“嶽飛傳”。家裏沒有電視,這也是她重要的娛樂方式。

  這個被媽媽稱為“別人是爬山,她是跑山”的女孩,生活並非沒有規律。早晨6點起床,6點半開始讀書。7月14日這天,她讀的是孔子《論語》,讀誦的這個時段要兩個小時,中途可以上廁所,但不能亂跑。母親在一旁陪著,偶爾給她提提興致。早晨8點半,西西可以休息一下,到門口山路上帶著狗跑一圈。9點開始讀英語,到 10點半,吃當天的第一頓飯。飯後如有時間,背背《詩經》。中午午休到兩點,起來後開始寫字。內容是抄寫英文和古漢語。晚上畫畫,或聽媽媽講《說文解字》。畫畫是用毛筆白描勾勒花卉、古裝人物等。

  西西所用的也是孟母堂使用的教材,是一個讀經運動的倡導機構編的。教材上沒有孩子們習慣的花花綠綠,也沒有任何注解。“大字,拚音,無圖,無注釋”。這是讀經倡導者們的原則,目的是幫助孩子識字,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至於內容,他們認為背誦即可,不用解釋,孩子大了自然就懂得。



  孩子對山下生活向往是吃冰激淩


  家裏沒有電視,但西西也知道“美羊羊”。偶爾,媽媽會在電腦上給她放動畫片。平均幾個月才跟隨父母下一次山的西西,對山下生活的向往是:可以吃冰激淩,吃漢堡包。

  孟堯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做法是對現有教育體製的抗爭與逃避,也並不認為自己是在拿孩子做“實驗”。“沒有人願意把自己的孩子當實驗品。我們所做的,其實就是古人做的。現在全國那些響應讀經運動的人們也在做。”

  孟堯認為,居住在山林中更適於對西西的“格物”教育。“格物致知”是中國傳統的教育思想,也是儒家的重要命題之一。在孟堯的理解裏,終南山給西西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格物”條件。山穀裏前後數裏地不見人煙,屋子附近的榛子林下常傳來野豬刨土的聲音。離家不遠的山頭長滿了鬆樹,被西西爸爸修整成一個茶寮。每當有訪客,西西樂於給他們當向導,奔跑在最前麵。西西認識周圍所有的野花以及各種不知名的昆蟲,還記得每一個節氣。

  可沒有玩伴的生活,對7歲的西西公平嗎?西西雖然已適應山裏的生活,並不願意去學校,但她期待著能和小夥伴們一起玩。每個周末,如有山下的孩子來,他們會一起好好地“瘋”上大半天。

  並不擔心孩子和人交流會有障礙

  每到周末,西西家的小院裏會來不少父母的朋友。孟堯說,他們發現西西無論是和來訪的大人還是孩子,都可以很好地交流。

  如今,經典的教育在西西身上已有效果。例如今年西西生日,山下的朋友帶了蛋糕來。讓孟堯沒想到的是,第一塊蛋糕西西端給了媽媽,還說:“謝謝媽媽的養育之恩,媽媽辛苦了。”孟堯說自己在那一刻掉了眼淚。

  “希望周圍的人想到她時,以她為榮。不是因為賺了多少錢,而是因為德行。”孟堯夫婦給西西設定了完整的教育計劃,並打算在13歲以前完成所有經典教育。而在此之前,他們不準備送西西去學校。至於13歲之後,或者上學,或者去遊學,真正地做到“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人格上獨立了,上不上大學,對我們以及這個社會並沒有太大意義。”孟堯說,她也準備了小學一到六年級的教材,會抽時間專門給孩子過一遍。對於數理知識,孟堯的理解是:孩子的語文基礎打好了,理解就不成問題,將來集中學一段時間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