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星島日報》報道,對於以製造笑聲為業的美式單口相聲(Stand-up
Comedy)演員們,以包容多族裔文化贏得總統大選的奧巴馬時代的族裔關係讓他們的工作開始變得和以往不同,講笑話時的族裔話題在某些情況下顯得更加敏感,而如何在笑聲中消解而不是激化族裔矛盾也成了一個新的課題。即使對深諳此道的喜劇藝術家,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不過,少數族裔相聲演員借著奧巴馬當選注入的信心正在迅速崛起,主流喜劇界白人壟斷的版圖開始改變,也將相聲藝術帶上一個新的台階。
少數族裔崛起
今年4月17日,在著名電視搞笑節目“戴維.賴特曼晚間秀”中罕見的出現了一個操著濃重的口音華人,他在四分半鍾的表演中勾勒出一個新移民生活的剪影,把賴特曼逗得前仰後合,也讓電視機前的觀眾在笑聲中體味到新移民生活的艱辛。“我剛來美國時買了一輛舊車,上麵貼著好多標簽,其中一個是:不會說英語就滾回去,但我直到兩年後才看明白。”他告訴觀眾。
他就是來自中國吉林省的黃西。今年39歲的黃西15年前從中國來美讀博士,七年前他第一次在美式相聲俱樂部裏登台表演時曾經因為英語太差,被一名同行直言不諱的告知:“你可能很搞笑,但我完全聽不懂你。”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107ozrk.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黃西
賴特曼秀的星探布萊葉(Eddie
Brill)已經負責為這個節目選秀12年之久,他說黃西是第一個登上賴特曼秀的來自非英語國家的華人。不過他肯定不會是最後一個,“最近喜劇界亞裔新麵孔層出不窮。”布萊葉說。
亞裔曾經被認為是沒有幽默感的一群,在喜劇界也曾經是寂寂無聲,除了90年代初打出名氣的韓裔Margret Cho,Johnny
Yune和Henry
Cho之外也少有名聲在外的“大腕兒”,黃西說他最初在波士頓開始涉足美式相聲時還以為根本沒有亞裔在做這個行當,才生出更大的興趣。
但現在情況已經開始不同。在洛杉磯的相聲俱樂部“笑工廠”2004年推出的亞裔之夜,已經從最初的不時冷場,發展到現在的常常爆滿。在東岸,波士頓的亞美小區發展協會主辦的年度“亞裔喜劇之夜”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了五年,紐約菲律賓裔相聲演員Air
Tabigue和韓裔Tommy Hudson三年前在下東城俱樂部“笑吧”(Laugh
Lounge)推出的每月一次的亞裔喜劇之夜(Jammin’Asian)也已經成為很多亞裔觀眾消遣的首選。
Henry Cho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vcg5tj.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Air Tabigue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ebcqd3.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Bobby Johnson
亞裔在喜劇地平線的升起,其實是少數族裔在喜劇領域群體崛起的一個部分。雖然一些少數族裔比如非裔、西裔在喜劇領域裏打拚的時間比亞裔長得多,也取得了一定地位,主流單口相聲界說到底還是一個白人統領的局麵,至今各個主流電視台的搞笑晚間秀節目主持人都是白人。
不過這種局麵在今年秋季也將開始改變,福克斯電視台和TBS電視台將分別推出由非裔女笑匠絲卡絲(Wanda Sykes)和西裔笑匠羅配茲(George Lopez)主持的晚間秀,成為首次由少數族裔主持的晚間秀。Showtime電視網也將在11月推出美國印第安人相聲表演係列專場,成為美國第一個印第安相聲專場電視節目。
後族裔時代
今年一月,仍然沉浸在美國選出第一個非裔總統的喜悅之中的非裔喜劇演員摩根(Tracy Morgan)在他獲得金球獎的領獎致詞中歡呼:“美國已經進入後族裔時代。”
但對於喜劇界人士,這個後族裔時代並不意味著族裔問題的消失,在很多時候,反而倒代表族裔問題更加敏感。美國的相聲俱樂部中政治和性都可以拿來搞笑,跟族裔背景有關的笑話也屢見不鮮,不過族裔笑話卻是最敏感也最容易讓演員引火燒身的一類。
不過拿別人搞笑容易惹上種族歧視之嫌,即使拿自己最熟悉的文化搞笑也往往會受到一些敏感的本族裔觀眾的責難。黃西也曾有過被族裔笑話所累的經曆。一次他在台上展示了一張族裔金字塔圖,從白人到黑人和猶太人到西裔在到亞裔依次占據了從塔頂到塔底的位置。他說,對少數族裔來講,誰在曆史上受苦最多,誰現在在金字塔上的地位就越高。這個段子沒能帶來預期的“笑果”,卻讓觀眾在赤裸裸的真實麵前陷入了沉默和沉思,一些人埋怨黃西不該在相聲俱樂部裏講這些,另一些人卻說他說出了人們都知道但卻不敢說的事,結果相聲晚會沒了搞笑氛圍,成了一場嚴肅的辯論。
跨族裔溝通興起
對於非裔相聲演員貝爾,盡管族裔問題複雜敏感,最好的解決辦法卻不是退避三舍,而是主動出擊。“喜劇界的問題不在於沒有好的少數族裔演員,而是太多的亞裔專場﹑非裔專場,讓少數族裔演員更容易被安排在這些專場演出中,而失去走上更大舞台的機會,這其實也是一種種族隔離。”他說。
2007年,貝爾推出他的專場新節目“貝爾弧:一小時結束種族主意”(The W. Kamau Bell Curve: Ending Racism in About an Hour)。他在全國各地的劇場演出,所有的笑話都跟族裔關係有關,每次演出他都要求劇場打出廣告,如果觀眾可以帶一個與自己不同族裔的朋友前來觀看,票價減半。
這個節目一推出就迅速打響了名氣,現在貝爾的演出邀約不斷,每個星期能演到三場以上。“我相信這是目前觀眾最多元化的相聲秀,很多時候同一個笑話不同族裔的觀眾反映不同,有人笑﹑有人噓,但在這個過程中,不同族裔的觀眾卻開始互相了解,消融隔閡。”貝爾說。
對於相聲演員瓊森(Bobby Johnson),觀眾的多元化也是他最喜歡看到的,因為他自己其實就代表了多族裔的融合,瓊森的母親是日裔和美國印第安人的混血兒,他的父親是美國白人,而他的兩個同母異父的妹妹則是黑人。瓊森說。“現在我可以很放心的開族裔玩笑,因為很多族裔的觀眾都把我當成自己人。”瓊森說。
這也許正代表了奧巴馬時代的一大特色,文化背景越多元越可以遊刃有餘。對於亞裔,韓裔演員Tommy Hudson則認為,要想在目前的好時機中得到更大的發展,就要讓自己的笑話內容更豐富多元。“亞裔演員不能隻開關於自己族裔背景的玩笑,隻要得到更大範圍觀眾的認同,才能真正被主流接受。”他說。
對於黃西,一個純正的華人在奧巴馬時代也可以是多元的。明年三月他會在美國廣播電視記者協會的晚宴上為奧巴馬和到場的嘉賓演出,他說到時候他會告訴觀眾:“這個國家越來越多元化了,我們有了一個一半是黑人一半是白人的總統,這讓我看到了希望,我一半不是黑人,另一半不是白人,我想負負應該得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