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母親節。其實,就算專門拿出一天來紀念也還遠遠不能表達對母愛的崇敬甚至崇拜。母性以其博大、堅韌和愛使人類得以繁衍,生生不息。這是一種宗教般神聖的情感,我們因她而偉大。作為人類的寵兒,演藝界的明星自然格外受到追捧和關注,但人們更多把變形的鏡頭對準明星的隱私、緋聞,像母愛這樣的東西則被忽視了。其實,明星也有他們日常而偉大的母性和母愛,他們或因母親而成就事業,或自己就是媽媽,一心嗬護自己的血脈,舐犢之情,讓人敬佩。 楊瀾:對孩子不會很嚴厲 著名節目主持人楊瀾,在事業上,她是成功的;在生活中,身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她亦沉浸在家庭幸福中,其樂融融。 談起兩個孩子,她感觸很多。兒子今年8歲,女兒也快4歲了。她說去年母親節的時候,兩個孩子送給她一幅畫。當時楊瀾剛從外地出差回來,看到掛在床頭的那幅畫時,非常感動,“上麵是媽媽拉著一個小孩子的手,還寫著‘我愛媽媽’幾個字。小孩子寫字那麽幼稚,我現在回想起來還是那麽清晰,就像在我眼前一樣。” 楊瀾稱,平時對孩子還是比較寬鬆的,如果他們做事不專心,也會批評一下,但不會很嚴厲。她說,兒子喜歡畫畫,喜歡動物,對昆蟲最感興趣,她有空就帶孩子去動物園。“春天和夏天的時候,我們會特意帶孩子到郊外去玩。” 蔣雯麗:不希望兒子進演藝圈 說到母親節,蔣雯麗說:“我還沒考慮這個問題,我想我會給自己的母親過。”其實,她與母親之間的骨肉之情是很深的,“在我沒有做演員之前,曾在自來水廠工作,很晚下班,每次被窩裏都會有一個熱水袋,那是母親溫好了放在被子裏的,她怕我腳著涼。”蔣雯麗有了自己的孩子後,對母親從前對她的那種愛,體會得更深了。對於孩子將來的發展,蔣雯麗說,“陳寶國把兒子送到英國去讀書,不希望他將來進演藝圈,我也一樣。但如果兒子選擇這一職業,我們也不會阻攔。” 寧靜:是個有些嚴厲的母親 寧靜很坦率,她說沒結婚時就很喜歡孩子,不過是那種膚淺的喜歡,沒有母性的感覺。兒子牛牛(小名)現在已經6歲了,雖說爸爸是美國人,但牛牛長得更像媽媽。寧靜說自己是一個有些嚴厲的母親,“我從小家教就很嚴。小孩子淘氣沒關係,但不能養成不好的習慣,我對他的管教就比較嚴厲。當然,我不會動手打孩子。”她頗為得意地說,“保羅(寧靜的老公)畢竟是美國人,所以孩子英語、漢語都會說。保羅做事的方法與我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對於孩子我們意見一致,他都是聽我的。” 對於孩子,寧靜說:“他有選擇將來的權利,這不是我們做父母的可以左右得了的,但我不希望他從事演戲這一行,希望他能做醫生或者音樂家。”對於母親節,寧靜說因為工作的關係,每年都很忙。碰上在外拍片,兒子就會打個電話,而且還會送她禮物,這是讓寧靜很開心的一件事。 房祖名:給母親寫“情信” 母親節,房祖名寫了一封公開信給母親林鳳嬌,告訴她自己是如何地愛她、如何地感激她,要做她永遠疼愛的“小孩”,甚至還未出現的下一代,也都要交托給至愛的母親教育。 房祖名把母親林鳳嬌二十年的養育心血,濃縮成一封充滿感激與愛的“給母親的信”,在字裏行間充分流露對母親的養育之恩的回報之心。在寫這封作為母親節禮物的“情信”前一星期,祖名緊張得徹夜難眠,不斷問母親可寫什麽,更怕自己的文筆不能將母愛完全表達出來,而大感壓力。阿嬌適時給他一點提示:“用你的心來寫,寫什麽都可以,是出自內心就可以。”母親的鼓勵,終於成為祖名執筆的動力。 劉德華:獲“母親至愛藝人”獎 在娛樂圈中出名的孝順兒子劉德華,母親節前夕獲選香港節目舉辦的“母親至愛的藝人”之一。 劉德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對於這次得獎他很開心,並祝願天下所有媽媽都能擁有美好家庭,得到子女的孝順,能夠笑口常開。自出道至今,劉德華多年來一直都保持著良好的形象,加上他本身有個好媽媽,與媽媽感情也很好,覺得無論如何都一定要孝順母親。他相信,是因為他的行為表現得到認同,才使得很多母親都喜歡他。 由於平時工作忙碌,劉德華很少有時間享受母親親手做的小菜,他坦言最想多點機會吃母親做的拿手小菜。 萊昂納多:新一代孝子代言人 萊昂納多1997年以《泰坦尼克號》走紅,成為全球影迷崇拜的萬人迷。在他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並沒有忘記自己的老媽。在重要場合,萊昂納多手裏牽著的往往不是女友,而是自己的老媽。難怪在圈中,他的孝順人人皆知,成為新一代孝子明星的代言人。 萊昂納多還是個小寶寶時,她媽媽就已經離婚了。媽媽一個人辛苦地把他拉扯大,培養他成人,最後令他成了炙手可熱的明星。萊昂納多經常回憶,雖然曾有一段時間,家裏的經濟條件相當不好,可他媽媽仍堅持讓他出國旅行;而且為了讓他讀更好的學校,每天都用兩小時接送他上學。他的媽媽就好像現代版的孟母,為了孩子含辛茹苦。現在,她曾經的付出得到了最好的回報———兒子再忙也不忽略自己的老媽,每次他出國拍戲,都帶上自己的老媽,孝順而體貼。 毛阿敏:初為人母護女忙 毛阿敏因為初為人母而被大眾注目。從去年秋開始就一直聰明地躲避媒體追蹤的毛阿敏,母親節又是如何過的呢?毛阿敏的一位好朋友向記者說出了一些情況。 今年的母親節,毛阿敏有很多期待,畢竟這是她生完孩子之後的第一個母親節,“每次和阿敏聊天,都可以感覺到她的幸福,她常說自己很幸運,因為當初曾為是否要孩子猶豫過,畢竟那時她剛剛複出不久,還沒有給歌迷更多欣喜。但生孩子是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於是就決定生下來了。”毛阿敏對自己的寶貝女兒疼愛有加。“每次隻要提到她女兒,阿敏臉上總是不自覺地流露出幸福的笑容,但母親都是會不自覺地為孩子將來而擔心,阿敏也不例外。”毛阿敏的朋友說,阿敏有時看著繈褓中的女兒,不自覺有些擔心:“作為女孩子,她也將經曆她的成長,那條路會不會平坦,會不會有陷阱,我也無法預測,隻能幫她走好每一步,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對她說‘不怕,媽媽告訴你,生命沒有什麽值得畏懼的,隻要你樂觀’。” 格溫妮茲:照顧寶寶回報母愛 談到舞台上的媽媽,就不得不提及在母親、托尼獎女星布萊斯·丹納提攜下出道成為奧斯卡影後的格溫妮茲·帕特洛。 布萊斯和她的導演丈夫布魯斯·帕特洛很早就開始培養女兒的表演細胞,在母親的鼓勵下,格溫妮茲的舞台處女秀就是1990年和媽媽在威廉姆斯鎮戲劇節上同台上演的舞台劇《野餐》。現在,即將成為人母的格溫茲斯已經打算安心做個全職媽媽,好好照顧小寶寶,因為當初媽媽為了照顧孩子,放棄了不少很有可能大紅大紫的片約,學習媽媽好榜樣,就是對母親的最大肯定。 本·阿弗萊克:定期帶母親度假 本·阿弗萊克同樣由媽媽一手帶大。因為父親酗酒,所以父母離婚了。他從小幾乎所有的事都由媽媽親手打理。進入電影圈後,小本一度酗酒沉淪,不務正業,處在人生的低穀。在這時候,又是在他媽媽的鼓勵下,他開始戒酒,重新做人。小本對媽媽好得沒話說,最近還送給媽媽一部最新的跑車,每個月除了給媽媽家用以外,還定期帶她外出度假,買度假別墅,真是無微不至。 湯姆·克魯斯:母親是“家庭教師” 湯姆小時候有讀寫障礙,媽媽就耐心幫助他克服各種困難。“我腦子裏很清楚我要做什麽,但我不能條理清晰地一個字一個字地寫下來。”湯姆·克魯斯對這段經曆念念不忘,媽媽不僅是家裏的經濟支柱,還是湯姆的“家庭教師”,“媽媽經常陪我學習。我從學校回來,要寫作業時,我先是對著媽媽說一遍,她把我說的記下來,我再一個字一個字地抄一遍。” 湯姆·克魯斯對老人家也十分孝順,一有空閑,就陪她逛街、出席一些慶典活動,絲毫不怕影響自己的明星形象。 塞隆:成名不忘母愛 1991年,15歲的查莉茲親眼目睹母親開槍擊斃了酗酒後威脅要殺死她們母女的父親。此後,格爾達鼓勵女兒離開南非,查莉茲先是在歐洲當模特,爾後到紐約跳舞,後來出現在我們麵前的就是在好萊塢展現驚人表演才華的“女魔頭”。 終於熬出頭的塞隆並沒有忘記媽媽,在奧斯卡致詞中,她流著淚水對媽媽說:“我的媽媽,你為我犧牲了太多,是你幫助我成功地站在這裏,讓我的夢想變為現實,沒有言語能表達我對你的愛意,我不會再哭了!”此情此景,實在讓人感歎。 妮可:輟學護理母親 就在妮可·基曼與前夫湯姆·克魯斯婚姻發生“地震”的那段昏暗日子裏,她從澳洲父母那裏得到了巨大的安慰和支持,特別是她的母親、前護理醫師珍妮爾。 珍妮爾是一個激進的男女平等主義者,拒絕給妮可買芭比娃娃,妮可也因此培養了堅強獨立的性格。不過,妮可還是牢牢記著孝順的傳統,17歲那年,母親患乳腺癌,她毅然從高中輟學,在家照顧母親,還專門學習按摩,替母親做理療,直到母親痊愈她才開始發展自己的演藝事業。(成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