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中國女演員跨國婚姻的甜酸苦辣 送交者: 102737 餘姝 文 韋唯:離婚獨身讓我重獲自由 日前,淡出內地歌壇數年的韋唯突然回到國內,不僅帶回兩首新創作的歌曲,還帶來了一個驚人的消息,她如今已變成了單身。談到離異後的感受,她數度開懷大笑,顯出一副心情大靚的樣子。 韋唯說:“原來沒有結婚時,總是感到有一種來源於生活的 壓力和恐懼,好想有靠岸和回家的欲望,然後就是抱孩子生活,渴望家庭生活的那種安定感;等孩子們長大了,家庭也穩定了,卻發覺一晃9年已經過去了。9年間我非常想寫作,可是卻不知道寫什麽,這種狀況很不真實。”現在不同了,她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解脫的快感,“我想穿什麽就穿什麽,想做什麽就做什麽,不用考慮別人的感受,特別地自由。我又可以做我自己的音樂,又開始有創作欲望了,好像回到了從前。” 寧靜:外國丈夫省了不少麻煩 寧靜的美國丈夫保羅·克塞曾與她合作過兩部影片《紅河穀》與《黃河絕戀》。如今這樁跨國婚姻的最大禮物是漂亮聰慧的混血兒子,寧靜和保羅相處得就像朋友一樣。 剛開始當洋媳婦的時候,最讓寧靜為難的,是不知道如何稱呼兩位公婆。盡管保羅堅持讓寧靜見他父母時直呼其名,寧靜卻認為不妥,但如果喊他們為“爸爸”、“媽媽”,她又覺得不習慣。“後來變成什麽也不叫了。”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寧靜曾和丈夫有較大的分歧。“小孩子淘氣沒關係,但不能養成不好的習慣。我有過打孩子的想法,但是保羅非常反對。受他的影響,我現在連屁股都打不得!” 保羅長期住在美國,而寧靜一般會待在國內拍戲。雖然長期分居,可她對家庭生活非常滿意,談起丈夫更是充滿讚賞:“在家時,我會與丈夫用帶手勢的不太熟練的英語交談,也經常下廚,雖然廚藝不精,可保羅卻能把食物一掃而光。” 寧靜覺得,與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人結合,多了很多困難,也少了很多麻煩。“比如少了很多不必要交流的東西。外國丈夫從來不會刨根問底,不會追問你以前有幾個男朋友,某某某追過你這類無聊的東西。” 沈丹萍:我和丈夫剛過磨合期 雖然結婚都20年了,有了兩個漂亮的女兒,可在沈丹萍的心裏,她和德國丈夫卻剛剛度過了充滿危機的磨合期。 曾經有朋友問過沈丹萍,作為當年中國最當紅的電影明星,為何選擇烏韋這個普普通通的外國人。沈丹萍覺得答案很簡單,“他的責任感和寬容心讓我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23歲戀愛,24歲結婚,25歲生女,沈丹萍如日中天的銀幕事業突然中斷了,也曾經使她感覺找不到自我。而在中國和德國之間不停飛來飛去的烏韋,從來不做家務,夫妻倆經常吵架,還鬧到喊離婚。最後烏韋說:“你去離婚,法官問你理由,你就說是因為我不刷碗嗎?人家會笑你的。” 婚後,夫妻倆曾經去德國居住了一段時間。沈丹萍最深的記憶,是“吃不飽飯,德國的飯菜簡直難以下咽。”為了緩解妻子的痛苦,烏韋跑遍城市的各種商店,尋找粉絲、榨菜以及各種中國調料,還四處打聽哪裏有中國餐館。 烏韋有句口頭禪:“我是個給老婆孩子熱炕頭的人。”據說沈丹萍在外麵工作時,他連晚飯都懶得回家吃。而她在家的日子裏,他每天晚上回到家,就喜歡看著她,靠著她,纏著她,像個大孩子一樣依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