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牧溪水邊

人生是首長長的詩,看你怎樣斷句......
正文

日誌:有關“拚命賺錢、拚命省錢、拚命捐錢”的一點思考

(2025-07-15 15:39:37) 下一個

我第一次聽到基督徒需要“拚命賺錢、拚命省錢、拚命捐錢”的時候,是多年前在中國西部一座城市的主日講台上。那天牧師講的什麽,一點都想不起來了。隻記得當牧師講到基督徒應該“拚命賺錢、拚命省錢、拚命捐錢”的時候,聽眾的回應十分熱烈。

後來,我又在許多不同的地方聽到同樣的話,若說稍有不同,就是有人會把“拚命省錢”講成“拚命攢錢”。不論是“省錢”還是“攢錢”,隻要和前麵的“賺錢”結合在一起,在後麵的“捐錢”還沒有講出來的時候,就可以感覺到會場的溫度升高了。

    這句教會廣為熟悉的名言有著特別的產生背景。按照目前的資料,應該出自十八世紀的英國布道家約翰.衛斯理。這句話在當時的清教徒中流傳很廣,有著曆史原因。在英國,可能是因為當時的大部分地區依然貧困,衛斯理所去之處多是窮鄉僻壤,教會需要資金做各樣事工,所以貧困的基督徒希望通過掙錢、省錢,來給教會捐錢。另一個原因是當時清教徒需要開荒,需要積累資金創造財富。那時拚命掙錢、省錢、捐錢對於剛剛創立的國家和教會都是有意義的。

    約翰.衛斯理的一生主要是在馬背上度過的。大部分的時候,每年旅行的路程超過8000英裏,講道常常不少於1000次。他的一生,為了使人“追求那上好的福分”,一次又一次踏進英國最偏僻最窮困的地方。在閱讀衛斯理日記的過程中,我看到的是一位“拚命”為上帝搶救靈魂的勇士,與他傾盡一生傳揚基督福音的努力相比,賺錢省錢捐錢的事,實在不是衛斯理所傳講的重要信息。

    我們知道,除了神的道是絕對的,不可變更的,我們人的理論、人的工作方式都是可以根據時代的需要而改變的。

    一方麵,在今天這樣一個老底嘉時代,世界對人的誘惑太多,已經有不少“我是富足,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的人,世俗通過各種途徑,滲入教會本該“分別為聖”的生活中。經濟的發展、收入的增加與教會的富足、基督徒生命的興旺之間的關係,常常顯示出的並不是正比。另一方麵,房價的飆升,各種費用的高漲,已經將一些人帶到了為生計奔波勞苦的境地,甚至落入了“為法老做磚”的境況......麵對這樣的挑戰,實在是希望各種福音平台上“拚命賺錢”的聲音少一些。這種聲音在此時極易利用人性的軟弱,誘發人性中對財富的欲望,繼而在財富的積累中定義人生意義。

    也許你會說,我拚命賺錢不是為了拚命捐錢嗎?我賺得越多捐得越多,對教會的貢獻就越大呀。然而,在捐錢這件事上,哥林多後書9章7節講,按照本心所酌定的,不要勉強。可見,雖然奉獻是基督徒的本分,也是神的要求,但拚命捐錢卻不是一個必須遵行的命令,為了“拚命捐錢”而去“拚命賺錢”,按照我們人性中的軟弱,也可能走到第二步“拚命省錢”時,就走不下去了。

    其實我們知道神並不看重錢財的數目,寡婦的那一個小錢在神的眼中勝過金山銀山,這個寡婦在這裏做了“拚命捐錢”的事,至於她怎麽拚命賺錢的,聖經卻沒有說過。當然,你可以說,這個寡婦年邁體弱,沒有能力拚命賺錢了。但在聖經當中,那些蒙神喜悅的富足人,都沒有把自己的財富歸因於“拚命賺錢”,因為得貨財的能力是耶和華所賜的。我們既相信人的財產是神所賜的,隻當在該做的事上殷勤去做,並以神賜的為知足,正如聖經所說,敬虔加上知足的心大有益處。

    其實,查考聖經不難發現,“拚命賺錢、拚命省錢、拚命捐錢”並沒有直接的出處。這隻是衛斯理在那個年代針對當時教會情況的一個號召或者建議。神不僅沒有讓人拚命賺錢,神反而讓我們 “不要勞碌求富”(箴言23:4),不要定睛在虛無的錢財上,要積存財寶在天上(馬太福音第6章),“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他的話呢?”(撒母耳記上15:22)如果我們在拚命賺錢的過程中,因為各種勞力勞心,被各種思慮纏累,而忽略了那位救我們的主,即使最後拚命捐錢,也失去了上好的福分。

    記得很多年前,我在工作之餘,去一家考試培訓機構代課。這種課往往安排在考前兩三個月的每個周末,每次一連上兩天,課時費很高。麵對眼前一大片即將考試的學生,一天要精力充沛地講6個小時,常常第一天下來,嗓子就啞了。為了第二天嗓子夠用,中間不得不吃許多消炎藥。兩天下來,疲憊不堪。有一天下課回家的路上,我正為自己又一次完成了超負荷的任務而舒了口氣時,一句經文進入到我的心中:“不要勞碌求富。”雖然作為基督徒,每當自己收入增多,奉獻也會增加,但神的提醒讓我體會到,神實在不願意我們在賺錢上耗費很大的精力,這種情況下,即使 “多捐了錢”,也不能使神的心得著滿足。

    如果神對某些基督徒企業家或商人在“拚命賺錢、拚命省錢、拚命捐錢”上有特別的引領,願他們在這事上成全神的旨意。我更願意弟兄姐妹常常安靜在主的裏麵,不讓任何事情奪去我們對主耶穌的關注,明白神在我們身上的旨意。神給諸多的事定了界限,行義若不警醒也會過分。而不在神旨意中的“義行”,結局很可能和做惡差不多。

    主耶穌在曠野中受魔鬼試探的時候,三個試探中有兩個是與物質利益相關的。一個是食物,一個是財富榮華。對於第一個試探,耶穌是這樣抵擋的: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而是靠神口中所說的話。當魔鬼把萬國的榮華顯給耶穌時,耶穌隻是簡單而又堅定地說:“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他。”

    實在盼望我們下次聽到“拚命賺錢”的聲音時,不要立即作出熱切的回應,不要立刻在心中摩拳擦掌,準備在賺錢的路上大顯身手。願我們安靜在神的施恩座前,尋求他對你生命的帶領。或富有、或貧窮,都使我們得著那從上麵來的力量,為神賜給我們的獻上感恩。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