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酷原創

海外存知己,天涯有筆鄰。
個人資料
雅酷原創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2025-10-12 14:19:59) 下一個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是一個比喻人事的盛衰興替,變化無常的諺語。古時候黃河由於泥沙淤積,河道不固定,經常改道。原來在河東(黃河東麵)的地方,經過一段時間(比如三十年)黃河改道後,很可能就變成了在河西(黃河西麵)了。引申到社會和人事上,就用來比喻世事盛衰無常,變化很大,人或事不可能永遠處於興盛或優越的地位,強調事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具有風水輪流轉的意味。

 

曾幾何時,老一輩的人談論解放前解放後,那是一個充滿苦難與希望交錯的年代。後來,又有人感歎文革前文革後,那是一個跌宕起伏、風雨如晦的歲月。再後來,我們的耳邊充斥著改革前改革後,那是一個機遇與挑戰並存,命運重塑的時代。如今,疫情前疫情後,成為新的時間分界線。

 

世間的變遷,30年一個輪回,在這漫長又短暫的光陰裏,一切都在不動聲色地改寫。世事無常,滄海桑田,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30年前,誰曾想過如今的世界會是這副模樣?那時,手裏捧著一張大學文憑的人,被鄉鄰們羨慕,被親友們稱道,隻要站在人才市場的大門口,就有單位爭相搶人。然而,30年後的今天,那些寒窗苦讀數載的學子,捧著一摞摞精美的畢業證書,卻發現找不到一個穩定的工作,不得不靠送外賣、跑網約車來維持生計。當年的知識改變命運,似乎變成了今天的學曆變得廉價

 

30年前,家境貧寒的小夥子,或許住在臨時搭建的草屋裏,或者家徒四壁,可隻要為人勤懇踏實,總能娶上媳婦,生兒育女,平凡而溫馨地過完一生。可30年後的今天,年輕人無論多麽努力,若沒有車子、房子、存款,依舊難以步入婚姻的殿堂。昔日隻需一張床一張桌的愛情,如今卻成了房價和彩禮的競賽。

 

30年前,村裏若有一台黑白電視機,全村人都會圍坐在一起,熙熙攘攘地盯著屏幕,津津有味地看著那些簡單的節目。而今,家家戶戶的牆上掛著大屏幕的液晶電視,卻無人再願意坐下來好好觀看,取而代之的是各自捧著手機,在短視頻的世界裏遊蕩,似乎屏幕越大,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越遠。

 

30年前,媳婦對公婆畢恭畢敬,伺候公婆的飲食起居,承擔起整個家庭的瑣碎事務。而30年後的今天,婆婆小心翼翼地伺候著媳婦,生怕說錯一句話,做錯一件事。世風輪轉,角色對調,令人哭笑不得,卻又無法反駁。

 

人說世事如夢,可這夢,究竟是誰做的呢?如果說30年前,生孩子是一種罪過,需要偷偷摸摸地躲避計劃生育幹部的追查,還要交罰款,才能讓一個新生命降臨人世;30年後的今天,生孩子竟成了一種功德,政府不僅提供各種獎勵,為了提高生育率而絞盡腦汁。然而,世界變了,人們的思想也變了,就算政策再怎麽激勵,年輕人依舊不願生,仿佛這個世界已經讓他們不再有足夠的信心去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30年前,一人工作便可養活全家,母親在家相夫教子,孩子在田間地頭奔跑,父親每日辛勤勞作,雖不富裕,卻也能勉強維持生活。而今天,全家人拚盡全力賺錢,也未必能供養一個孩子的成長開支。補習班、興趣班、早教課、出國遊學……孩子的成長變成了一場無法停歇的競賽,家長們疲於奔命,卻仍然被焦慮和壓力所吞噬。

 

30年前,吃粗糧是一種無奈,是貧窮的象征,人們盼望著能吃上一口細白的米飯。30年後的今天,吃粗糧卻成為了一種養生潮流,粗糧店的價格甚至比細糧還貴,似乎吃得越,越能彰顯出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30年前,穿著破洞的衣服,身上打著補丁,那是因為家裏貧困,買不起新衣服,穿得越久,越能看到歲月的痕跡。而30年後的今天,人們花錢買回一件件帶著天然破洞的潮流服飾,樂此不疲地追趕時尚。原來,曾經的窮,如今成了富人的象征,曾經被嘲笑的東西,如今成了炙手可熱的潮流。

 

30年前,因吃不飽而發愁,30年後,卻在想著如何少吃一點,保持身材;30年前,滿大街找不到幾個戴眼鏡的,而如今,眼鏡店如雨後春筍,戴眼鏡的人成了主流,那些沒戴眼鏡的,大多是因為戴了隱形的。

 

世間的一切,在時間的流轉下不斷地變化,曾經以為永恒不變的東西,終究都會被曆史的浪潮吞噬,成為舊時回憶。時間不會回頭,我們也無法逆流而上。那些曾經的日子,早已化作塵埃,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之中。而我們,終究是這場流轉光陰裏的過客,或驚歎,或感慨,或無奈,或釋然。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