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梁啟超先生發表了《陰陽五行說之來曆》。在這篇文章中,通過對大量古籍的梳理後,梁先生得出的結論是: “陰陽五行說,為兩千年來迷信之大本營” 。
雖然對這個結論不敢苟同,但我從梁先生的文中看到了他想拯救中國的急切之心。
當年的中國,民不聊生,租界林立。這一切都是拜貪婪腐敗的滿人統治所賜。與此同時,打敗中國的八國聯軍則無不武裝著用現代技術製造的堅船利炮。
因此,痛心疾首的梁先生在號召國人學習現代科學知識的同時,也順帶使勁踩了踩中國的傳統文化。這屬於一種矯枉過正的行為,情有可原。
通過前文《陰陽之道》的分析,我們知道陰陽學說是一種一分為二的辯證思維方法,是我們發現事物真相的行之有效的武器。
那五行又是怎麽回事呢?
在遙遠的古代,一些智商過人、時間有餘的人無事可幹,便開始了對我們生存的物質世界的觀察和思考。
他們把這世界上的萬物分門別類,劃分成了五個行。
第一行是土行。土是大地母親的主要構成成分。她既包括細軟的土壤,也包括堅硬的岩石。有了土就有了人類生存的家園。
第二行是水行。水是我們生命的保證。不管是雨水、井水、河水、江水、湖水,還是那鹹鹹的海水,它們都屬於水行。
第三行是木行。從參天大樹,到五穀高粱,再到雜草苔蘚這些都屬於木行。木行對人很重要,因為它是我們食物的主要來源。
第四行是火行。在遠古時代,人類衣不遮體。火能幫助我們取暖過冬。另外火還能蒸煮食物,幫助我們消化吸收。使人類有了多餘的能量向前進化。因此火對人類也極其重要。
最後一行是金行。這“金”包括從自然界撿到的和從礦物中冶煉出的各種金屬。用這些金屬製造的工具,極大的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並改善了人們的生活。
由此可見,金木水火土這五行,是古代先知從人類生存的功能性的角度,對物質世界的一種劃分。
劃分完世界的古人並沒有停止思考,他們發現木能生火,火燒完後就變成了土,土中的礦石還能煉出金屬。因此,古人很輕易地就得出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的結論。
現在我們都知道,植物生長靠得是土中的各種營養元素和水分,但古人不知道這點。他們隻知道,天若久不下雨,莊稼就會枯死。而澆水之後,莊稼就又能茁壯成長。因此他們認為水生木,而不是土生木。
另外,古人眼裏的世界萬物是生生不息,永不停止的。這是一種樸素的物質不滅論。因此這五行之間也應該是相生循環的關係。
既然古人已經知道了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了,那剩下的金就必須生水。不然就不能頭尾相接,循環往複了。
至於金生水的證據有些難找,據說是古人看到夏天院中過夜的金屬器皿中有露水的產生,從而得出了金生水的結論。
發現了五行之間相生關係之後的古人,在生活中還發現:水能滅火,火能熔金,金能斷木,木能碎土,土能治水。
因此古人又得出了: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的五行相克關係。
這裏的“克”是克製,製約的意思。不讓被克的一方太過,並不是要克死誰。
如果克的一方太強大,這種克製過度這種行為叫“侮”。如果被克一方很厲害,則它反克回去的這種行為叫“乘”。如果一行過盛,則五行體係就會產生一種“複”的力量,克製這過盛的一行。
總之,五行之間這種複雜的關係保證了它們之間的相互平衡,使它們能和諧共處。如果誰冒尖了,大家一起揍它。但誰落後了,大家又會一起幫它。
至此,相生相克,乘侮平衡的五行世界觀就構建完成了。
但停不下腳步的古代哲學家們又對五行物質進行了性質抽象。得出:“木曰曲直(生長,條達),火曰炎上(溫暖,升騰),土爰稼穡(生化,承製),金曰從革(肅殺,收斂),水曰潤下(就下,閉藏)”的結論。
並從這些抽象的性質出發,又對更多的東西進行了五行分類。詳見下表。
五行 | 五味 | 五季 | 五聲 | 五色 | 五誌 | 五方 |
酸 | 春 | 呼 | 青 | 怒 | 東 | |
火 | 苦 | 夏 | 笑 | 赤 | 喜 | 南 |
土 | 甘 | 長夏 | 歌 | 黃 | 思 | 中 |
金 | 辛 | 秋 | 哭 | 白 | 悲 | 西 |
水 | 鹹 | 冬 | 呻 | 黑 | 恐 | 北 |
在這些五行分類中,隻有領頭的木、火、土、金、水具有生、克、乘、侮的五行關係,其餘的很多分類,比如五味、五季、五聲、五色、五方等並不一定具有五行關係。它們可能隻是一種五行的機械劃分。
很顯然,五行學說隻是幾千年前中國古人對物質世界的一種觀察和思考,是一種樸素的哲學思想。它並不是嚴密而無懈可擊的理論,也更不是地球上物質之間真正的運行規律。
但是,跟同時代其他文明的世界觀相比,五行學說還是很先進的。因此學說形成之後就被大家廣泛地運用到各個學術領域了,比如天文、地理、時令、兵法、醫道、音樂等等,不一而足。
戰國末期,陰陽家鄒衍利用五行學說創造出了五德終始說。認為黃帝為土德,夏朝為木德,商朝為金德,周朝為火德。因為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下一個是水克火。因此,周朝後一統中國的朝代就應該是水德了。
這學說一出現就被許多帝王用來證明自己上位的正統性。比如。秦朝一統六國後稱自己為水德,之所以如此說,是因為據說秦文公出獵時,曾擒獲一黑龍。所以秦朝還要穿水德之黑色衣服上朝。
後來,純草根劉邦推翻秦朝一統中國時,便稱秦朝為假水德而自己才是真水德。還裝模做樣地建了黑帝廟,以顯示劉邦稱帝的合法性。
顯然, 當時的帝王之所以采信五德學說,並不是因為這學說是真理,而是由於它是統一民心的工具。五德終始說也確實是一種不知不扣的迷信,隻有迷信的人才信它。在這一點上,五行學說被梁先生罵一點也不冤。
那中醫先賢把五行學說應用到中醫之中是個什麽樣呢?會不會也是在搞迷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