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帝之道,生命禪院之路

這裏有人生和生命意義的答案,這裏有精神和心靈的聖餐。
個人資料
正文

生命禪院第二家園的“情愛性愛自由”:不是白嫖,更不是犯罪

(2025-07-04 08:27:49) 下一個

生命禪院第二家園的“情愛性愛自由”:不是白嫖,更不是犯罪

戒鏡草

(Edited by ChatGPT)


近年來,中國政府將“生命禪院”定性為非法組織,並將其倡導的“情愛性愛自由”指認為“邪教行為”,甚至被輿論誤解為“白嫖”或犯罪。麵對這樣的標簽,我,作為一位在生命禪院第二家園泰國分院生活了兩年多的普通成員,願以我的親身經曆與理性思考,為大家還原一個真實的、被誤解的群體生活方式。

一、生命禪院第二家園不是“白嫖”的場所,而是基於價值與能量交換的自給社區

“白嫖”本質上是指在未付出任何代價,甚至違反對方意願的情況下獲取性資源,這不僅是道德問題,在法律層麵也不可接受。而在我所經曆的生命禪院第二家園中,根本不存在“白嫖”的空間,更談不上壓迫或剝削。

在第二家園,能夠生存並被接納的前提,在我看來,是你是否願意勞動、奉獻,並分享自己的能力與善意。我,今年36歲,曾在塵世經曆婚姻破裂、父母先後離世,身患精神類疾病和漿細胞乳腺炎,一度陷入生命的低穀。但我並不是因為“可憐”而被接納,而是憑借實際的付出和價值贏得了立足之地。

在泰國分院的生活中,我積極參與種植勞動,使用割草機修整草坪,協助翻譯生命禪院理念,參與第二家園宣傳工作。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用真實的勞動來回應社區的信任。正是這種彼此平等、以貢獻為基礎的生活方式,讓我逐漸走出困境,重建自信與尊嚴。

二、生命禪院第二家園裏的“情愛性愛自由”不是混亂與放縱,而是建立在意願與靈性基礎上的連接

在世俗社會,情愛和性愛往往與權力、金錢、婚姻契約掛鉤,常常被異化為交換或壓迫。而在第二家園,我所理解和體驗的“情愛性愛自由”,是彼此心靈契合、雙方自願、身心靈三維統一的能量交流。

這裏沒有“強迫”,沒有“濫交”,也沒有“炫耀”。我曾因內心的憤怒、抱怨、依賴和傲慢而無法與人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直到我真正開始清理內心、回歸自然、願意服務他人,才逐漸體驗到人與人之間那種靈魂共鳴般的親密和幸福。

性愛,在這種語境下,不是工具,也不是欲望,而是一種療愈,是能量的循環,是對上帝和生命喜悅的感恩與頌歌。與色情和“白嫖”行為有本質區別。

三、如果“犯罪”應以結果為準繩,那麽我身心的康複與重生,就是最有力的反證

曾經,在所謂“合法”的社會結構中,我被現實一步步推向崩潰的邊緣。長期的工作壓力與婚姻破裂讓我嚴重失眠,不得不依賴藥物維持日常;多次進出精神病院,身體也因長期焦慮和內耗而病變,患上漿細胞乳腺炎。幾位醫生們建議我切除雙乳止損,而體重更是從130斤暴漲至190斤,身心俱疲,幾近崩潰。

然而,當我來到第二家園泰國分院,靠著自然有序的生活節奏、規律作息、心靈交流與基於自由意願的關係模式,我的狀態開始悄然改變。我逐步擺脫了對多種藥物的依賴,精神趨於穩定,乳腺疾病至今三年未複發,體重也自然回落至14年前的120斤。我重新獲得了健康、尊嚴與活下去的希望。

如果這樣的結果卻被歸類為“違法”或“犯罪”的產物,那我不禁要反問:法律與道德的評判標準,究竟應服務於形式,還是服務於人的生命與幸福本身?


四、反觀現實:傳統婚姻與家庭製度正麵臨係統性崩塌

中國社會日益顯現的問題並不新鮮:年輕人“躺平”、拒婚、不育;中年人“斷親”、壓抑、孤獨;家庭關係異化為利益糾葛,親密關係被經濟壓力撕裂。難道這些才是“正常”?才配稱為“合法”?

在這樣的社會現實下,我覺得,生命禪院提出的“情愛性愛自由”並非墮落,而是一種對失衡關係的重構嚐試。在這裏,情感關係不以名分、金錢、權力為前提,而是以靈魂的成熟與心性的提升為基礎。

它不是逃避現實,而是探索一種更自然、更純粹的人類共處方式。

五、真正的自由,是尊重宇宙法則下的身心靈和諧

雪峰導遊說過:“性是一種資源,性不僅是物質資源,更是精神和心靈資源,尤其是男女兩性資源,是比食物更具有價值和意義的資源,這種資源具有八大福祉:一、使人平靜平和;二、使人誌滿意足;三、使人熱愛生活和人生;四、使人對未來充滿向往和憧憬;五、使人類繁衍;六、使人愉悅幸福;七、使人生發感恩之心;八、使人享受到極樂妙境。”

在我的親身體驗中,第二家園的“情愛性愛自由”不是混亂、不是墮落,而是一種人與人之間深度和諧的狀態。它沒有摧毀我,反而是支持我走出崩潰、重建自我、回歸自然的關鍵力量。

自由,並不是放縱。我體驗到的是,真正的自由是:在不傷害他人、不違背自然與社會秩序的前提下,實現自身生命與靈魂的最大綻放。

六、現實對照:當“主流秩序”走向崩塌,我們該如何定義“正常”?

有人說,生命禪院是“異端”、“邪教”。可我們看看現實:極端天氣愈發頻發,底層勞動者因工資拖欠而上訪抗議,年輕人“畢業即失業”,中年人“被優化裁員”;無家可歸者日益增多,心理疾病爆發,社會信任崩塌。

而這些問題在國內常常被刻意回避,卻在YouTube等海外平台頻繁曝光。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正常社會”嗎?

當一個製度讓人痛苦、麻木、壓抑,卻依然被視為“合法”;而一個能讓人康複、覺醒、尊重彼此的生活方式,卻被扣上“犯罪”的帽子,那麽我們是否該重新定義:什麽是道德?什麽是真正的秩序?

七、結語:我隻是一個活過來的人,我的存在就是最好的證明

如果所謂的“合法”,是在製度的名義下讓人陷入抑鬱、病痛、孤獨與精神崩潰;而所謂的“非法”,卻能讓一個人慢慢康複、回歸自然、找回自我價值,實現身心的真正自由——那麽我們是否應該重新思考:法律、製度與道德的終極目的是什麽?

生命禪院第二家園並不完美,但在這裏,我得以康複,重新建立起對生活的信任與希望,感受到被需要的價值感。這種體驗,在我看來,不僅不是“犯罪”,反而是一種深刻而真實的“重生”。

我隻是一個從深淵中走出來的人,而我今天能夠平靜、健康地活著,就是對這個生活方式最真實、最有力的證明。

2025年7月4日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