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林一號

寡淡的水,加上些許誘因,有了足夠的時間,就變成了酒。
正文

第一次出差 - 四平:老爸的四平

(2025-11-12 08:18:34) 下一個

回家後我自然會把此行的所見所聞跟家裏人吹了一通。平時老爸對我在外麵的活動並不太關心感興趣,但這次好像有些特別,問了好多關於四平的事,諸如“去過什麽地方沒有”,“見過什麽東西沒有”。遺憾的是,我這一趟來去匆匆,在四平呆了不過幾個小時,而且隻是局限在車站附近,其他的一概說不上來,問我的這些事,我自然什麽也不知道。那時我隻是知道老爸在東北當過兵,受過傷,但具體的事都不知道,其實以我當時的閱曆,就是告訴我,我也不明白是怎麽回事。當我多少了解了一些曆史,對這些過往的事想知道的更多的時候,父親已經過世了,失去了由他親自給我講述那段曆史的機會。我隻是在那過後的好多年通過翻看老爸的履曆,才大致對在那裏發生過的事多少有了一些了解。

四平在東北野戰軍的軍史上被稱為“四戰之地”。三年國共內戰期間,東北戰場最慘烈的兩次戰役都發生在這裏:一九四六年四月至五月間的“四平保衛戰”,和一九四七年六月的“四平攻堅戰”,兩次戰役的結果,都是以東北民主聯軍(東北野戰軍的前身)在付出慘重代價而未能達到目的,最後不得不撤退而結束。一九四五年八月抗戰勝利之後,中共由各地抽調部隊幹部進軍東北,老爸也在其中。到東北後,編入東北民主聯軍第七縱隊第二十旅(這支部隊後來被改編為第四野戰軍第三十八軍一一四師)。一九四六年四月,他隨部隊參加了四平保衛戰。對於這段經曆,老爸的履曆中隻有寥寥的一句話:一九四六年四月在東北保衛四平(戰役)半拉山門331.5高地防禦作戰一個月,任副政教(營副教導員)。而實際戰鬥的慘烈卻遠超出我們從那些打仗的電影裏所能得到的想象。老爸在那場戰鬥中負了重傷,對他身體的損害也伴隨了他的後半生。從後來老媽那裏斷斷續續聽來的故事(顯然這也是她從老爸那裏聽來的)中,以及查閱相關的軍史記載和個人的回憶錄,讓我能夠逐漸補上了事情的全過程。

“半拉山門”位於四平東南的一座小山上,民間的傳說是楊二郎奉玉帝旨意下界,為民劈山造田而用神鞭劈開的。這個地方現在已經是國家3A級旅遊區。從照片看,現在這裏亭台樓閣一應俱全,似乎和神仙下凡的說法挺合拍。但在七十多年前,這裏卻是十足的 “血與火” 之地。據有關資料描述:塔子山,海拔四百米,距離四平東南約十公裏,是民主聯軍在四平東南防禦陣地的製高點。331.5高地應該是塔子山防禦陣地的一部分。時任民主聯軍第七縱隊司令員萬毅在他的回憶錄裏是這樣寫的:“十六日,敵五十師在進攻我塔子山高地時,除了以密集炮火向我陣地轟擊外,還出動二十多架飛機向我轟炸掃射,並用大量的坦克掩護步兵瘋狂向我衝擊。。。守衛在該高地上的五十八團一營的戰士們,在團,營幹部直接指揮下,經一天血戰,連續打退敵人十二次衝鋒,斃敵六百餘名。在激烈的反擊戰中,團參謀長,營教導員英勇犧牲。此後,五十八團將防務移交給三師七旅。”根據老爸的履曆記載,七縱二十旅五十八團一營,正是他當副教導員時所在部隊。三師就是黃克誠率領由蘇北挺進東北的原新四軍三師,七旅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大名鼎鼎的 “葉挺獨立團”。

那場戰鬥的慘烈我們如今已經無法知曉,從老爸留下的簡單描述中所能知道的是:他所在部隊的營指揮所掩蔽部被一發炮彈直接命中,營長,副營長,教導員以及營部其他人員全部陣亡。老爸當時恰好在掩蔽部外麵,僥幸躲過這一劫,但卻迎麵被一發子彈打中,負了重傷,全營的指揮瞬間癱瘓。因傷亡過大已無力再戰,不得不將陣地移交給三師七旅十九團。而後麵的事情是:接替他們防守的七旅十九團又堅守了一天,到十八日下午,守軍幾乎全部傷亡殆盡,塔子山陣地失守。進攻的國軍得以從左右兩翼迂回包圍四平,民主聯軍的防線因此發生動搖。林彪不得已,在未得到毛澤東同意的情況下就命令四平守軍全線撤退。四平保衛戰就此結束。

在官方有關的描述中,東北民主聯軍從四平的撤退是“主動,有序”的。當杜聿明進入四平城裏時,所見各處空空如也,一無所獲。但老爸的回憶卻是遠沒有這樣瀟灑。老爸負重傷被送上轉運傷員的火車,向後方轉移。據他所說,他們這列車剛剛開出車站不久,車站就被攻進城的國軍占領,後麵沒有離開的列車,人員以及物資全數被俘。萬毅在他的回憶錄裏也承認“四平保衛站,最後可以算是被迫撤退”。四平一戰失利,導致民主聯軍在東北戰場幾乎無法立足,一退千裏,直到鬆花江以北才站住腳。林彪因此被部下譏諷為“撤退將軍”,“逃跑將軍”。老爸挨的那一槍,也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命運。那顆子彈由前胸打進,由後背穿出形成了貫通傷,子彈擦傷了肺葉,導致肺部受損,由此引發的肺氣腫,哮喘,常年咳嗽的疾病,讓他後半生飽受煎熬,傷愈之後也就再沒有機會回到作戰部隊。他後來轉業時被評定為“二等甲級”傷殘。老爸說,按照一般慣例,這個等級是要在身體殘缺少了一樣東西的情況下才會評上,可見此傷的嚴重。

在我們經曆的和平年代,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那些從未經曆過戰爭的人往往對過去的戰爭津津樂道,對那些戰將名帥崇拜不已,對那些成千上萬人的傷亡卻顯得不屑一顧,認為那些不過是將帥成功路上的必要鋪墊。而那些真正從戰爭中走過來的人,卻都不願意再去回顧那個經曆。據身邊人回憶,劉伯承解放後從不看戰爭電影,林彪非不得已也絕不穿軍裝。他們應該是真正了解戰爭到底是什麽的人。“一將功成萬骨枯”,從血與火中活下來的人,看著身後的累累白骨,能夠心安理得的恐怕為數不多。從我記事起,到老爸去世,我不記得他何時有過侃侃而談過往經曆的時候,至多在碰到什麽事情時讓他想起了什麽,會拿過去的事開個玩笑,或是舉個例子教育一下。這次我的四平之行,可能是少有的能讓他產生共鳴的事情,畢竟,他在那裏流過血,幾乎丟掉性命。也可以說,那是他的四平。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