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遙領先”是當今國人最提神的流行語,小米、華為如何”遙遙領先”了蘋果啦, 電磁彈射哪裏”遙遙領先”了美國的蒸汽彈射啦,5G技術如何清場式領先啦 ……整個世界都在腳下,給人的印象是這句話把“四個自信”具象化了。
但如果仔細想想就不難發現, 這種行為方式其實更像一種窮人乍富的張狂, 背後 藏著的是一顆自卑與不安的心。
蘋果用“遙遙領先”炫耀過自己嗎?馬斯克導彈回收技術把星聯投射做成了盈利的產業, 說過”遙遙領先”嗎?…..真正的領先,真正的自信, 是那種內心篤定、我行我素的底氣, 從來不會拿“領先”來炫耀自己。
由此想到一個問題:我們為啥要發展?每天辛辛苦苦工作到底所為何來?難道就是為了從早到晚拚命掙錢、加班、卷學曆、卷房子、卷孩子來炫耀自己的”遙遙領先”嗎?如果一個人、乃至一個國度的意義都以此為坐標, 那不是強大,那是葛朗台式的偏執!葛朗台卷了一輩子錢, 最後成了金錢的奴隸。
真正自信和強大的人都知道, 所有的努力,所有的發展,都是為了有朝一日早點退休歇歇腳、懶散了就躺在沙發上喝杯茶、興發的時候就看著天上的雲謅幾句詩, 這才是那種內心篤定、我行我素的自我實現。
與之相比, 相當多的國人都有一個太想“贏”的問題。從個人到國家,幾乎所有的努力都帶著一種“不能落後”的焦慮。每個家庭都像一個小生產車間: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內卷”,父母為房貸、學區房拚命,企業怕倒閉,政府怕GDP不增長、當官的總嫌撈到手裏的權和錢太少了。
殊不知,人生和國運的規律就像一台呼吸機,盛年、盛世隻是吸氣的那一口,接下來必然要吐出來。無論是個人還是社會, 都無法實現“持續發展”這件事。所謂分久必合、盛極必衰, 這是老天爺賜下的自然規律。
而一個擁有強大文明的社會,最突出的標誌, 並不在於它能跑多快,而在於它落寞之後還能不能支撐起自己的“盛世”。
英國是個典型例子!從工業革命開始,英國率先進入現代社會,成了“日不落帝國”。然後呢?然後是帝國崩塌、殖民地獨立、經濟被美國反超……
但英國沒有衰亡, 說起來從17世紀的英國內戰以後至今已經三百多年了,英國從未爆發過大規模的內戰,沒有發生過全民性的“文革”式騷亂,社會矛盾激化時也沒有人文性質的國人之間的野蠻而廣泛的攻擊。 現在英國衰落了,但各方麵還都在正常運轉,該發財的還是發財,該工作的還是工作, 照樣做為發達國家受世界被各國人民向往, 對百姓而言, 這樣一個政權可以換、首相可以罵、皇室可以被調侃、但製度卻保持不崩的社會,難道還不是盛世嗎?而且,風水輪流轉, 這樣的國度, 將來一有機會時來運轉, 照樣還會有能力成為世界老大,這也是一種強大。
反觀國人,我國自古以來的盛世幾乎都沒有超過百年, 這次從改開後高速發展剛剛40來年, 就又開始滿世界都盛不下了!一派血脈賁張、蔑視世界的氣勢, 殊不知自己的福利待遇、工作環境、人文自然環境還比人家差得遠呢!
而且,就算是你在某個領域、某個產業鏈 靠國家補貼、集國家之力卷滅別國私家產業的方式獲得了”遙遙領先”,這種來自補貼堆砌、成本壓榨的“拔苗助長”式的繁榮對普通民眾又有何益呢? 首先, 補貼因為沒有真正流向民眾,所以在企業表麵產能過剩的所謂繁榮下,工人待遇卻不升反降;其次, 國際市場不是傻子,誰都不願被這種非正常競爭拖垮,一旦國際反補貼、反傾銷的關稅壁壘形成, 所謂的”遙遙領先”就會因為巨大的浪費和因之導致的巨大泡沫而成為像恒大那樣的雷暴點, 為此而沾沾自喜,在世界看來 無異於無知和短視的笑話! 一個強大的文明不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視頻:細說1958年整肅粟裕大將之謎(1)// 粟裕與林彪的惺惺相惜//遭嫉挨整也是一種尊重//粟裕軍功足以評帥, 讓帥卻隻是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