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量子糾纏的男人

我命由天不由我?天是什麽?我又是誰?
正文

交易之上 華人富豪之間的投資較量

(2025-05-26 19:23:45) 下一個

 

引子

矽穀,淩晨四點。

彼得·許倚在帕洛阿爾托的落地窗前,手中的咖啡早已涼透。屏幕上,第三次內部估值談判宣告破裂。他一手扶持、掌握“人工智能跨腦接口”技術的獨角獸企業,即將投向死敵——莊梓峰的家族辦公室。

他沒有怒,隻是輕笑了一聲。

這場戰爭,早在十年前,他們於清華校友會晚宴初次相遇時,便已悄然拉開帷幕。

第一章 “中美通吃”的兩條蛇

彼得·許,52歲,MIT博士,前穀歌AI副總裁。2008年創立FusionX基金,管理資產規模42億美元。父母是早期留美“工程技術移民”,他是矽穀打拚出的知識精英,轉型為資本操盤手。

莊梓峰,48歲,上海外貿世家出身。留英、投行、香港家族辦公室,三連跳後,2015年進軍灣區,創立“梓峰資本”,擅長並購、PE套利與灰色操作。

兩人表麵友好,實則暗中交鋒。他們同時投資三家AI公司,卻從不在同一輪現身;各自培養政商華裔關係網;爭奪頂級華人科學家的獨家簽約;競相滲透舊金山某華人政治谘詢委員會。

有人戲稱,他們是“華人資本界的陳凱歌與張藝謀”,同台競技,永不和解。

第二章 爭奪“超人類計劃”

2023年,兩人目光鎖定一家初創公司:Nuralynx。這家斯坦福校友創辦的神經接口科技公司,宣稱可實現“意識數據的遠程轉移”——用腦波控製設備,甚至上傳人類意識片段。

彼得·許在A輪投入500萬美元,占股8%。莊梓峰則通過第三方基金,計劃在B輪砸下2500萬。然而,C輪融資前夕,Nuralynx CEO突然變卦,宣布由梓峰資本主導,原投資方可選擇跟投或退出。

彼得震怒。他明白,這不是市場判斷,而是莊梓峰“圍獵”了CEO。而這位CEO,正是彼得在去年FusionX的AI領袖論壇上介紹給莊的。

“你想吃我養的羊?”彼得點起雪茄。

“我不吃羊,”莊梓峰在電話中回應,“我吃的是牧人。”

第三章 背後的“人性資本局”

彼得的團隊很快查明,CEO倒戈的背後,是梓峰資本開出的“全球家族轉型版期權計劃”:上市前為核心團隊分配1億美元離岸股權信托;若並購,承諾至少40%溢價;還為CEO的未婚妻提供香港護照與500萬美元慈善基金董事會席位。

“他們不是在投科技,是在投人生劇本。”彼得對助手說。

他意識到,自己一直押注“技術勝出”,而莊梓峰賭的,是人性必敗。

第四章 “矽穀之夜”的局中局

在哈佛中國校友會主辦的“中美未來科技投資夜”上,莊梓峰登台,衣著如老派銀行家般整潔。

“我們看到的未來,不隻是算力與速度的競賽,而是如何重構人類資產的時代。”

他講完,眼神飄向彼得·許。

兩人隔著水晶燈與香檳,像兩隻偽裝成資本家的掠食者,冷冷對視。

晚宴後,彼得沒有上車,獨自漫步在舊金山金融區的夜色中。他明白,唯一的反擊不是再投一家公司,而是從莊的體係中挖走核心人物。

他盯上了莊的親信譚琳——前美銀高管,莊的“影子基金”操盤手,唯一熟知所有離岸結構的人。

第五章 最後的交易

一個月後,譚琳出現在FusionX辦公室,遞上一份PDF,標題僅六個字:遊戲規則建議更改。

她未提自己被“挖角”,但彼得明白,她已背叛莊梓峰。

“你們都以為這場遊戲靠贏,”她說,“錯了,是靠懂什麽時候退出。”

他問:“你要價多少?”

譚琳望向窗外,語氣冷淡:“我要的,是未來不再有AI技術落入錯誤之手。”

第六章 尾聲

半年後,Nuralynx以35億美元被一家瑞士公司並購。彼得·許與莊梓峰雙雙退出。

Nuralynx創始人實現財富自由;FusionX收獲五倍回報;梓峰資本洗出一批資產,轉戰東南亞。

無人知曉,這場交易背後,有一段持續74天的談判,涉及18家律師事務所、11個離岸信托、7個家族辦公室、3位參議員,以及一段未公開的音頻:

“不管技術多先進,歸根到底,還是看誰握著開關。”

結語 冥想修道者筆記

那位修道者在沙丘上寫道:

“華人資本若想長久,不是靠對抗外人,而是先學會不自相殘殺。錢麵前,人可聰明,也可低賤。真正高貴的資本,是贏了還願給人留條活路。”

 

法律免責聲明:本文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作者不對任何投資決策負責,畢竟錢包和腦子都在您自己身上,願您投資順利,生活愉快!

知識產權聲明:本文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抄襲者請自備律師,因為我們比您更擅長打官司!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