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6IOiVBX58i_xshHMV6kK_g
作者檔案
丁東
丁東,1951年生,1982年畢業於山西大學曆史係,供職山西社會科學院,現居北京。著有《冬夜長考》《和友人對話》《尊嚴無價》《午夜翻書》《思想操練》《精神的流浪》《教育放言錄》《文化十日談》等書,以研究當代中國的曆史和文化為主。曾任《炎黃春秋》雜誌副總編輯,近年致力於民間思想的整理研究和口述史學。
原題
作者:丁東
原載《文史博覽》2013年第3期
1988年3月28日,人大代表黃順興在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公開發表反對意見,反對89歲的周穀城擔任主任委員。這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曆史上首次出現的不同聲音
在那個時代,人大代表是一種榮譽,幾乎所有代表從來想不到可以投反對票。這種局麵的改變,是因為1988年第七屆全國人大會議上一個名叫黃順興的人大代表。
黃順興的政治生涯,是在海峽對岸開始的。他是台灣彰化縣人,生於1923年,是一位農業專家。1950年代投入台灣民主運動,在國民黨戒嚴期間,他通過競選,三任台東縣議會議員、兩任台灣“立法委員”,因敢於直言得名“黃大炮”。1964年以無黨派身份當選台東縣縣長,因親近農民,又有“平民縣長”之美譽。第三次競選“立法委員”失敗後,去了日本。
1985年黃順興來到大陸,受到中央領導人的高度重視。據胡治安在香港出版的《統戰秘辛》一書介紹,中共中央總Z書記胡耀邦在1986年10月9日與他會見,希望他在人大或政協正式發表意見,參加國家政治生活。此前,統戰部曾派員登門拜訪,提議讓黃順興擔任全國政協委員。黃順興表示,農科院顧問的事,會拚命去做,政協暫不參加。
原來,他對給從台灣回來的人安上個政協委員頭銜,發些錢,養起來的做法有看法,他不願意當敲邊鼓的“食客”。統戰部了解黃順興的態度以後,重新考慮,經中央書記處書記批準,決定提名黃順興為全國人大代表,由湖北省選舉。統戰部副部長武連元向黃順興說明了這一打算。
黃順興說,這樣不行,我不是湖北人,又沒有在湖北工作過,怎麽去當湖北省的人民代表?局外人一看就知道這是一種“安排”。我當人大代表,應由台灣同胞選舉。當“安排”的人大代表,會影響我在台灣同胞中的形象。中央接受了黃順興的意見。後來由台灣代表團選他為七屆全國人大代表,並當選人大常委會委員。
1988年3月28日,七屆人大全體會議在人民大會堂召開,在通過七個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時,黃順興走到話筒前大聲說:“我反對!”他講了反對的理由:主任委員周穀城先生學問很高,我非常欽佩,但他89歲了,這麽大歲數的人,不應該再辛勞他了。難道就沒有年輕人為國家做事?
發言完畢,全場響起熱烈掌聲。雖然周穀城還是當選了,但這是自1954年召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來,第一次出現了公開反對票,黃順興開啟了曆史的新一頁。
黃順興還提議設立代表秘密投票處。因為投票的代表座位挨得很近,投票的結果鄰座都能看到,侵犯了代表的權利。他的建議立即被采納。
全國人大原來沒有大會發言這一項,黃順興提出不管小組討論怎麽樣,大會是全體代表溝通的最後一個機會,這個權利不可剝奪。這一條也寫進了人大議事規則。
在人大常委會,黃順興還提議,允許記者進入大會會場采訪。他說:“人大號稱最高權力機關,類似現代國家的國會,國會怎麽可以不許記者進會采訪?國會討論的情況怎麽可以不馬上傳播出去與大眾見麵?外麵的意見怎麽可以不迅速返回來?如果這些都沒有,怎麽能具代表性?要建立這樣一個循環,媒體記者是少不了的。世界上無論哪個國家,包括獨裁的蔣介石政府都有,為什麽人民民主的共和國反而沒有?”當時,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萬裏接受了他的意見,開放了記者室。
有一個記者問黃順興,可不可以談一談。黃問,是不是采訪,能不能報道?記者說,不能,發稿還是大會統一。黃說,如果這樣,我沒有必要和你談,咱們隻做朋友好不好。記者說,我和你談的,雖然不能公開發表,但我可以寫“內參”。黃問,“內參”是什麽?記者說,那可重要了,頭頭們看的,別人想看都看不到。黃說:“我是人民,人民是最高的,為人民服務,重要的是外參,而不是內參。對不起,我不接受這種采訪。”
1992年的七屆人大五次會議上,黃順興又要求公開發言,表達對三峽工程的不同意見,沒有獲準,因而退席。他還是感到對大陸的政治生活不適應,於1993年辭去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2002年,黃順興因心髒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9歲。
80年代
一個轉身,光陰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歲月便成了風景
長摁二維碼
加盟新三屆2
我們不想與你失聯
備份新三界
餘軒編輯、少達審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