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1日,2025年APEC峰會在韓國慶州開幕,來自亞洲和泛太平洋地區的21個經濟體的領導人和高級代表出席會議。APEC會議向來以經濟議題為主,但也包括各方在地緣政治、軍事、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與談判。在APEC20多個成員中,中國、美國、日本、韓國、俄羅斯,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強,長期以來都被突出的關注。相對於其他國家較低調的姿態,這五國更自信的參與峰會的議程和博弈。今次也不例外。
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美國和中國的動向,及美中經貿和外交關係,最為重要和最受關注。
特朗普第二次就任美國總統以來,對外國“重拳出擊”,尤其使用關稅作為武器,對競爭對手和傳統盟友都大征關稅,讓美國各貿易夥伴焦頭爛額。而中國與美國互為最大貿易夥伴,也是最主要競爭對手,中國又拒絕“服軟”,特朗普的關稅大棒也更強硬針對中國。前幾個月中美關稅戰,雙方關稅額一度加到超過100%。
而今次中美領導人韓國釜山會談前,雙方互相釋放善意,中方增加購入美國大豆,美國也減少對華關稅。而會談後雙方也表現進一步妥協意願。若是正常情況下,這顯然是向好的信號。可特朗普並非常規領導人,說話往往“一日三變”,信口而言卻缺乏誠信,而中方也圓滑回應、未做真實承諾。所以會談雖順利、中美關係看似回暖,實際上沒有實質進展。
中美關係缺乏實質進展的根本,在於雙方不僅經濟而是全方位的競爭和對抗關係。近年美國已明確將中國作為競爭對手加以遏製和試圖“脫鉤”。特朗普政府雖不像民主黨和傳統建製派那樣積極在人權問題上施壓中國,卻在經濟軍事等領域更咄咄逼人對抗中國。而日益崛起的中國也不願再像過去那樣妥協,轉而與美國“硬碰硬”的對抗。雙方在南海和台灣問題上還有軍事對抗,都拒絕退讓,劍拔弩張下兩國關係不可能根本緩和。
APEC慶州峰會也是美中兩國展示自身實力和立場、拉攏第三方的舞台。特朗普之前已訪問馬來西亞和日本,頗有成果,鞏固了美日同盟,擴大了日本市場。而韓國左翼身份的總統李在明也熱情迎接了特朗普、送上禮物。依仗強大國力和舊有影響力,特朗普確保日韓在安全領域堅定站在美國一邊,經濟也保持密切協作。
但特朗普一向不喜歡傳統的多邊同盟模式,也不願和盟友建立長期穩定關係,日本是例外,特朗普與其他美國傳統盟友很難維持友好合作,這讓美國影響力及與中國對抗中的優勢受到損折。
而中國同樣在拉攏日韓及其他APEC成員國。習近平本次訪韓,並非隻是出席APEC峰會,還是對韓國正式的國事訪問,並與當選數月的李在明首次會晤。作為韓國的“近鄰”和第一大貿易夥伴,中方雖不能撼動美韓同盟,卻也可避免韓國完全倒向美國,在經貿和科學文化領域密切合作。
而中國也對右翼傾向極強、曆史問題和現實戰略上對立明顯的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表達積極態度,促成習近平與高市早苗會晤,也反映中國不願因曆史和政治問題影響與日本的經貿夥伴關係,繼續不動搖的實行拉攏日本、對抗美國的長期戰略。即便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中國也仍然對日保持克製和釋放善意。對中國執政者,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要壓倒曆史正義等其他問題。
無論這次APEC峰會,還是中國其他外交措施,根本上都是為了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中國是非常實用主義的,為經濟利益可以擱置各種分歧,放下意識形態成見。但中國官方又將執政集團利益放在至高無上地位,超過經濟利益在內國家利益。本次峰會中國拉攏日韓和其他國家,反製美國的圍堵製裁,直接原因是國家博弈,根本上仍然是政權利益和穩定。基於此,中國反倒在許多具體問題上非常靈活,尤其願意向美國之外包括日韓在內各國讓步。
中國也對其他APEC成員尤其發展中國家釋放善意、籠絡其疏美聯中。中國一向利用“南南合作”等方式與發展中國家建立親密關係,近十幾年還輸出“中國模式”,以對抗G7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中國在政治和軟實力等方麵長期是短板,經濟是長項,也就更積極利用強大經濟實力、APEC這樣的經貿平台發展關係,以促進中國戰略利益、爭取對美國的競爭優勢。
當然,其他國家並非乖乖的被美中兩國利用和操縱,也會反過來利用中美兩國需求和中美對抗,獲取自身利益。日本和韓國都是發達經濟體,國力強大,更不會被中美任意擺布。
日本冷戰以來一直從中美對抗中受益,現今中美關係緊張,日本繼續同時不得罪美中兩國,“悶聲發大財”。日本新總理高市早苗雖是極端右翼立場,但外交尤其貿易方麵與日本新右翼代表人物安倍晉三一樣務實,如其放棄出席近日的靖國神社秋季大祭。日本需要與中國經貿熱絡,提振低迷的經濟。高市早苗前幾日已與訪日的特朗普達成若幹協議,本次峰會與習近平會晤也會順利。中國雖然在曆史問題上與日本對立,但中國領導層一向務實,基本不會因曆史問題影響經貿往來。若日本在經濟上得到美中雙重支持,經濟確實有望複蘇,複製安倍晉三時代及更早時的繁榮。
日本也在拉攏“南方國家”以擴大支持。高市早苗前幾日訪問馬來西亞、出席東盟峰會,也是鞏固日本在東南亞的存在和影響力。日本在中美麵前相對弱勢,但在各發展中國家則充滿優越感。日本不會把希望都寄存於中美,參加APEC會議的東南亞和拉美國家,及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都是日本傳統朋友、合作夥伴。
相對於國力較強的日本,韓國的處境相對艱難。雖然韓國是本次APEC東道國,但國內外形勢都讓執政的李在明麵對很大壓力,難以輕鬆。多年來,韓國也像日本一樣拉攏中美之外各國,也有很大成果。但因為國力所限,國際根基較薄弱,韓國在東南亞、拉美影響力與美中日相差甚遠。
在韓國國內,左翼右翼對立嚴重,經曆尹錫悅政變未遂事件,原本就撕裂的韓國更加不和諧。韓國經濟與科技經幾十年發展,成就斐然,但也進入瓶頸期。雖然韓國GDP不斷攀升,已超越日本,但貧富差距、房價高企、生育率低下,這些民生問題可謂老生常談,無論左翼右翼政府都難以有效解決。
在對外問題上,韓國也麵對在中美“選邊站”、試圖“兩邊不得罪”但可能兩邊都對其疏遠的尷尬。李在明幾日內連續會見特朗普和習近平,實質成果及對韓美、韓中關係改善有限。而李在明雖低調處理與日本的曆史冤仇,但作為左翼總統也不會真正親日,又麵對日本方麵的不友好和壓力。近日韓國大規模反中示威,也讓APEC峰會蒙上陰影,讓李在明政府壓力更大。
麵對諸多挑戰,韓國的選擇有限。韓國對中美也都很重要,但不如日本重要,韓美關係也無法達到日美關係那樣親近程度。目前看,韓國仍然延續“安全靠美國,經貿親中國”的舊有策略,對台灣等爭議議題也回避。這確實是目前最不差的選擇。韓國也可利用經貿深化與中國合作,避免發生對抗,還可以在朝核問題等半島北方議題上爭取中國支持。可如果中美對抗加劇、國際環境再惡化,韓國將越發難以維持現有路線。中國顯然不是韓國可靠盟友,那時韓國難免像日本那樣更加靠攏美國,甚至再次成為中美衝突前線。
而本次峰會另一重要角色俄羅斯,僅派出副總理參會。20世紀初,俄羅斯一度是APEC峰會上僅次於中美的第三號角色,當時總統普京往往親自出席峰會。但俄烏戰爭爆發後,俄羅斯遭遇國際製裁,普京也被國際刑事法院通緝,俄羅斯在包括APEC在內國際會議上都被迫“低調”。不僅普京不能出席峰會,俄方代表也在冷遇中“坐冷板凳”,不受待見。
這也是俄羅斯侵略烏克蘭、踐踏國際法,觸發現代國際體係的懲罰機製的後果。代價是俄羅斯國際影響力下降,在國際上話語權下跌,嚴重損害俄羅斯國家利益。
當然,俄羅斯也不會在APEC峰會上一無所獲。APEC已是俄羅斯為數不多可參加的大型峰會。俄羅斯飽受製裁、被重重圍堵,參與APEC峰會也是其爭取外援、改善經濟、對抗西方的機遇。俄羅斯自然資源豐富,即便日韓這樣的美國盟友也仍需要俄部分能源供應。第三世界對西方不滿國家,也與俄羅斯有共同語言。所以本次峰會,俄羅斯也會在低調下頗多動作。
不僅中美日韓俄五國,APEC其他成員也會利用峰會契機,拓展影響、合縱連橫。隻是這些國家的實力和活躍度不及上述五國。像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雖經濟發達,印尼、墨西哥等國人口眾多,但主要悶頭發展經濟,不會過於涉入大國博弈,而更想利用大國競爭從中獲取一些好處。
因為APEC成員地跨多洲、發展水平參差、政治製度各異,立場和利益自然大不相同,內部紛爭、相互較量這些年一直存在。但相對於全球化高歌猛進的世紀之交時,今日世界更加撕裂,APEC峰會一方麵維持亞太主要經濟體經貿合作,另一方麵也讓各方利用這一平台劇烈的明爭暗鬥。
如今的APEC各成員之間,“共同底線”恐怕隻有經濟利益,而其他方麵已沒有共識。各方為經貿願意繼續合作、談判,是可貴的。但純粹隻有利益,而缺乏深層理念的合拍,也是貌合神離的。在全球化退潮、各國鼓吹“本國優先”的當下,APEC的前景不容樂觀,它未來很長時間仍然會存在,但更多是各懷心事的博弈沙場,而非通力合作的協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