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局微觀

微觀世局, 遊走政經
個人資料
正文

不聽馬斯克忠告,非要與中國搞貿易戰,懂王悔之已晚

(2025-11-09 07:04:27) 下一個

AI音頻精華版

11月5日,美國總統川普表示,他在與中國國家主席會麵時,對中國官員的紀律性印象深刻,並指出希望自己的團隊也能向他們看齊。川普表示:“他們每個人都坐姿端正,全神貫注。我對其中一個人說了句話,但他沒有回答。我問,‘你打算回答我嗎?’依然沒有回應。沒有讓他回應。我希望我的內閣這周也能這樣表現,這是我的要求。”

顯然老川到現在也搞不明白中美之間體製的差異。美國目前還是門閥統治,或者叫門閥共和。內閣成員各自代表不同的財閥勢力,老川充其量隻是一個組長。他目前要求,類似當年李世民。貞觀六年(632年),李世民命高士廉等人編修全國氏族譜《氏族誌》,旨在確立官方門第等級。不過,山東士族(崔、盧、李、鄭、王)自漢魏以來累積數百年聲望,社會普遍認可其“血統高貴”,而李唐雖為皇族,但被視作關隴軍事新貴,文化底蘊不足。因此,初稿依據傳統門閥標準,將山東士族“清河崔氏”列為第一,“範陽盧氏”第二,而皇室隴西李氏僅排第三。

李世民看後震怒,斥責:“山東士族衰微無冠冕,子孫靠賣婚牟利,何足為貴?”並下令以當朝官爵為唯一標準重修《氏族誌》。於是,李世民親自推翻初稿,規定“不考祖宗門第,唯以當朝官品定高下”。修訂後,《貞觀氏族誌》將皇族李氏與後族長孫氏列為第一等,崔氏降至第三。此舉旨在通過皇權壓製傳統門閥,重塑社會等級秩序。

盡管官方強行提級,但民間對“五姓七望”(崔、盧、李、鄭、王)的推崇未減。如“五姓女”婚嫁價值高於公主:民間諺語稱“娶妻得五姓女,榮於皇室公主”。例如唐文宗欲為太子求娶鄭氏女,鄭氏卻搶先嫁女給九品崔氏官員,令皇室蒙羞。而這些門閥為保持“血統純淨”,七姓十家(如博陵崔氏、範陽盧氏)自定“禁婚家”規則,拒絕與皇室、新貴聯姻。

門閥通過譜牒(如範陽盧氏的金粉蠶絲譜)、家學(經學傳承)維持社會聲望。科舉新貴(如李白)仍需向門閥“行卷”求認可,甚至攀附聯姻以提升地位。唐文宗曾感慨:“朕家二百年天子,顧不及崔、盧耶?”反映皇權在文化認同上的弱勢。

當然,這些所謂衝突,根本原因還是李唐依靠關隴軍事貴族(如獨孤氏、竇氏)起家,與山東士族存在地域與文化隔閡。太宗打壓山東士族,實為削弱地方勢力以鞏固中央集權。《貞觀氏族誌》的修訂過程,成為唐代門閥製度轉型的標誌性事件。隋唐時期中央政府為加強集權、擴大稅基而推行的一係列經濟政策,也從製度層麵持續擠壓了門閥的生存空間。他們推行均田製與租庸調製,均田製將國家掌握的無主荒地分給農民,旨在抑製土地兼並,試圖將勞動力從門閥的莊園中解放出來,直接控製在國家手中。與均田製配套的租庸調製,保證了國家的財政收入,同時也在客觀上削弱了門閥通過蔭庇大量人口而獲得的經濟特權。

唐朝中期推行的“兩稅法”,是中國古代稅收製度的一個重大轉折。其核心原則是“唯以資產為宗”,即按照土地和財產的多少來征稅。這實際上承認了土地私有化的深入發展,使得農民的的人身依附關係進一步減弱。越來越多的勞動者擺脫了類似農奴的身份,轉為契約佃農,門閥所能直接控製的勞動力和經濟特權隨之大大削弱。

更關鍵的是唐宋時期,商品經濟的繁榮從更深層次動搖了門閥製度的社會基礎。隨著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貨幣經濟日益活躍。這為失去土地的農民提供了務農之外的生存出路,從而降低了他們對門閥莊園的人身依附程度。同時,財富的形式變得更加多元,土地買賣也更加自由,這就為庶族地主乃至富有的平民(通過商業活動)躋身地主階層打開了方便之門,社會力量的構成不再由出身血統所壟斷。門閥賴以自豪的“世代清貴”,在新興的財富力量麵前逐漸失色。

因此,就算強如李唐皇權,掌控關隴軍事集團,雖能通過政治手段短暫壓製門閥,卻無法撼動其數百年積累的社會聲望。最終,門閥製度的衰落,是其封閉的莊園經濟模式,在國家強化集權的製度打壓和商品經濟蓬勃發展的內外夾擊下,逐步崩潰的結果。經濟基礎的瓦解,使得高高在上的門閥世家如同失去了土壤的大樹,最終在曆史的風暴中傾覆,讓位於一個更具流動性的平民社會。

老川第一沒有李唐皇權背後豐厚的軍事政治實力,第二也沒有如此宏才大略與耐心去慢慢改變美國的政治社會結構。老川有膽向富豪征稅嗎?剛剛相反,他隻敢減稅。因此,老川才會剛上台,興衝衝夥同馬斯克組建DOGE,夢想大刀闊斧瘦身官僚架構。失敗後,迅速與建製派妥協。在既不知己又不知彼的情況下,不管美國內部是地方,財閥與行業割據的局麵,不管中國是製造業中心,是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第一大貿易夥伴,手裏還有卡住美國幾個製造業高端產業的稀土武器等等,貿然發動與中國的貿易戰。

現在中美攤牌對頂過一次後,中美經濟模式差異就非常明顯了。中國就是堅定的實體經濟戰略,物理層麵從元素周期表打起,對外開放高舉自由貿易大旗,物資生產大進大出,用這種辦法實現經濟突破。另一個物理層麵的是能源,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最終是電力,也做到全球三分之一了,還在高速增長,加上清潔與低價屬性。物理上麵一層是化學,中國大搞化學物質轉化,剛搞了個諾貝爾獎級的化學反應突破,原油沒優勢化工也要搞到全球50%份額。

中國這種打法,在物質基礎層麵是無敵的,不少重要物資生產是第二名的10倍,極端的占比90%以上甚至100%,重稀土就是100%用來絕殺。但其實軍事中國也開始領先。電磁彈射的福建艦入列了,六代機首飛了,這些都領先於西方。按照目前實力,在第二島鏈內空戰消滅美軍,是沒有問題的。現在美國已經承認了在物質方向的弱勢,列了幾十種關鍵礦物質,都需要解決。

中國科技的爆發,絕非朝夕之功。加入WTO以來,中國憑借完整的工業體係承接全球產業轉移,在電子製造、機械加工等領域完成技術沉澱與資本積累,逐步構建起覆蓋上下遊的全產業鏈生態。2015年“製造強國”戰略落地後,2016年正式提出“房住不炒”,從占用過多資源的房地產中抽出來,投放都製造業與科技發展,中國經濟正式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型,研發投入持續加碼,2024年全國研發經費支出突破4萬億元,占GDP比重超3%,為創新提供了堅實支撐。

現在,中國的光伏產業的“從無到強”、特高壓技術的“全球領先”,高鐵網絡的“八縱八橫”到5G通信的規模部署、全球過半,中國在眾多領域完成了從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到自主創新的全過程。另外,外部壓力,意外成為中國科技自主的“催化劑”。2019年以來,美國對中國科技企業的打壓層層加碼,從限製華為芯片供應到出台芯片法案封鎖先進製程,試圖切斷中國半導體與軟件產業鏈的國際協作。但這種“卡脖子”式的打壓,反而激活了中國科技產業的內生動力。終於,這種積累達到臨界值,新能源領域實現成本與效率的雙重突破,高端製造掌握核心工藝,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中國經濟正式邁入創新引領階段,科技爆發成為產業升級的自然產物。這也是為什麽2025年閱兵比2019閱兵又高出一截的原因。

中國和全球經濟最大區別,是沒搞貨幣寬鬆,還通縮,真的全球唯一。這是在準備應對美西方脫鉤斷鏈的進攻狂潮,不去搞一些指標性的東西,而是強鏈補鏈,補筋骨和肌肉,不要肥膘。實踐說明,應對結果超過最好設想,打得對手聞風喪膽,國際上已有極強威懾力。但也付出了代價,人的收入相對經濟水平,在國際上偏低,工作時間比較長,一些社會壓力較大,人均財富水平不高。努力幹活,全產業鏈進步神速,低物價體係幫助產業競爭力天下無敵。中國與其它國家不同的是,不是隻提出口號,而是有細致的執行規劃。

老川雖然知道中國是一個中央集權國家,有舉國體製,執行能力超強。這些優點是美國不具備,但他明顯理解不深。好像他現在要ALL IN AI,但AI是電力的競爭,而電力屬於基建。基建可是美帝的短板。美國現在鼓勵企業自己建個燃氣發電廠,那肯定解決不了問題,這需要國家級別的規劃。

美國是各個勢力割據的國家,要擴充電力,聯邦,州和地方有無數組織,能輕鬆否決這個項目。如聯邦要監管跨州輸電,核能審批,環評;州要決定在本州建廠選址和電價;還有一大堆“環保組織”有訴訟權,可以阻礙任何新項目。環評動輒耗時5到10年。核能審批周期約為10到15年。地方還可以通過議會阻礙電廠和輸電線的建設,可以以任何借口,包括“破壞景觀”來否決。發電完了還要輸電,輸電就牽扯到現在美帝千瘡百孔的電網,這又要電網改造。電網改造這又是大項目。

老川不顧歐美已經產業空心化,又未能找到代替中國的供應鏈的情況下,貿然發動貿易戰,當然是必敗。馬斯克因為在中國有企業,對中國非常了解,因此用一開始就堅決反對,甚至因此而在白宮與財長貝森特打架,最後與老川不歡而散。而老川也因為貿易戰,搞到通脹高企,農民的大豆爛在倉庫,導致這次選舉大敗。

這次的紐約市長,新澤西州長與弗吉尼亞州州長選舉都是民主黨獲勝,民主黨成功的關鍵在於精準抓住了選民最關切的核心問題——經濟與“可負擔性”。無論派別,三位候選人都將競選主軸放在應對生活成本上漲上,這直接回應了選民在經濟困境中的切身感受。同時,反川普情緒為民主黨動員基本盤和吸引獨立選民提供了強大動力。此外,共和黨方麵也存在失誤,例如未能有效聚焦經濟議題,以及候選人過度依附於川普,導致在一些關鍵群體(如拉丁裔選民)中的支持率出現回落。

拉丁裔選票的波動格外關鍵。川普曾大幅攀升,拿到百分之四十六的支持率,如今又全部回吐。州一級的共和黨人開始為選區重劃方案驚慌,因為得州那份選區圖隻有按二〇二四年拉丁裔的投票差距才能成立。萬一失效,這就麻煩了;與此同時,加州州長紐森憑借五十號提案大獲全勝,正以更大的優勢繞場慶祝,比他自己罷免選舉時贏的還多。抓的驅逐的大部分都是拉丁裔,拉丁裔現在為什麽要支持川普?

雖然現在老川還嘴硬,不承認有高通脹,甚至說“我們現在的通脹率幾乎為零。目前已降至2%,還會繼續降至1%。”但萬斯美國副總統J.D.萬斯在2025年11月6日就共和黨在弗吉尼亞、新澤西等州選舉失利首次公開回應,核心信息有三點:1. “向內轉” - 把火力對準經濟與生活成本;2. “向右滅火” - 公開痛批黨內互鬥;3. “以色列裂痕” - 對塔克·卡爾森與親以色列派的公開攤牌。

估計川普當時的如意算盤是,拚全國之力,與中國決戰。按照他預計,一年之內,中國會如2018年一樣妥協,那麽美國又可以暫時掌控中國的產業鏈一段時間,那麽現在的所謂高通脹與農民的大豆問題就是短期問題,勝利後,中國產品的重新輸入,會重新把通脹壓低,而中國也會重新購買美國大豆。更關鍵是美元重新得到中國產業鏈的背書,美債銷售不成問題了。

而老川也明知道今年這樣瘋狂向全世界征關稅是違反美國法律的,但他估計有1年時間可以操作,然後最高法院會否決。他預計等否決時候,他早已取得貿易戰勝利。因此商務部部長盧特尼克的兒子們掌管的Cantor Fitzgerald從進口商手中購買關稅退稅權——如果川普的關稅被裁定為非法,他們將以每美元索賠20-30美分的價格收購。如果最高法院否決這些關稅,Cantor公司將大賺一筆。

現在川普要為他的愚蠢與魯莽付出代價。他貿易戰不能為他背後的財閥帶來利益,但付出帝國最後的權威為代價。加上烏克蘭的紅軍城告急,一旦被俄軍全麵拿下,烏軍頓巴斯防禦網將出現致命缺口,頓涅茨克方向守軍大概率要陷入"彈盡糧絕"的絕境,防線崩潰的連鎖反應已現端倪。克拉馬托爾斯克和斯拉維揚斯克這兩座"雙子城"將直接暴露在俄軍兵鋒之下,若後續防線被突破,俄軍將徹底打通進入烏克蘭中部的通道,直逼第聶伯羅州的戰略目標不再遙遠。這座城市的得失不僅關乎頓巴斯防線的存續,更標誌著戰場力量對比的徹底失衡。

老川上台一年可以損兵折將,一事無成。因此老川最近重新與馬斯克和好,任命馬斯克推薦的Duffy出任NASA局長,而馬斯克繼續為MAGA提供2億資金。美國的財閥是討厭失敗者的,繼續下去,如果中期選舉失敗,被財閥放棄,被彈劾也毫不奇怪。

而民主黨原來建製派方麵也不樂觀。馬姆達尼當選紐約市長對於美國政壇影響很大。馬姆達尼的對手科莫同時得到民主黨建製派與川普背書,結果隻能得到41.6%的選票。而馬姆達尼竟然還得票50.4%。這說明一股新勢力從民主黨崛起,而傳統民主黨的人如查克舒莫,佩洛西等這幫人,影響力會急劇縮小。

按照目前趨勢,川普已經失去對通脹與經濟的控製,在國債高企的情況下,美聯儲隻有大幅降息才能降低美國政府的利息支出。這導致美聯儲隻能學日本推收益率曲線控製(YCC),大量購買短期債券,鼓勵私營機構買長期債券(十年以上),隻要長期債券利率不高得離譜就行。這意味著美國將長期失去加息的能力,如日本一般。

天量放水,通脹高企,中期選舉也不能樂觀了。因此老川與民主黨建製派,有可能仗著目前在參眾兩院還有優勢,把該通過的,不該通過的法案全部通過了。而民主黨建製派的部分人,不排除在這方麵和川普合作,看看科莫就知道了。這樣一定會有一些爭議很大的法案通過。

局勢一年比一年精彩。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