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冠突變株與疫情高峰

(2021-02-01 11:17:49) 下一個

        昨天發出第一篇博文,就看見城裏新聞報已發現三千多新冠突變株,其實因為美國的低測序率,肯定人群中還藏有更多,其傳染性高低以及現有疫苗的保護率也隻能依據將來的流行情況才能判斷。

        但今天看新聞又見兩種畫風——

        加州:過去兩周內住院新冠患者少了25%,新發病例減到去年12月高峰裏的三分之一,所以盡管過去20天內日均死亡達500人(既往數據:死亡一萬用了6個月,再用4個月達2萬,增加到3萬隻用了數周,然後用20天達4萬),加州仍決定開戶外餐食,然後州長敦促所有公立學校開放。美聯社說,加州可能也渡過疫情高峰。

       那邊箱,明尼蘇達大學傳染病教授Osterholm發出警告,因為傳染性更強的英國株已在美國傳播,美國可能遭受“5級颶風”般疫情襲擊 ( Infectious Disease Expert Warns 'Category 5' COVID-19 Hurricane Is About To Hit)。

       那麽,高峰已過還是正在趕來的路上?感覺引經據典的話都可以寫一篇論文。

       不過,過去一年的經曆還不算太遠,第一個病例在美國出現的時候沒人會料到一年後的今日美國疫情會成為全球第一。試想一下,如果去年今日外出旅行回來的美國人各自乖乖在家蹲半個月、不開會不聚會,那時圍追堵截是不是比現時更可行些?現如今,明知有傳染性更強的毒株已到身邊,卻仍要逆流開放,那病毒還能讓人感受“春風拂麵”?

       個人理解家長想讓學生返校的迫切願望,但問題是學校開了能否保證不再關,有沒有想過可能的風險:開放兩個星期,結果老師或是你的孩子感染了要隔離甚至住院,孩子指不定連遠程學習的機會都失去了。是的,青少年感染大部分症狀輕甚至無症狀,但正因如此,他們成了病毒理想的傳播介質,而中小學校是聯係千萬家庭的中心點,也就容易成為引發社區疫情的爆發點。如果不健忘的話,一定記得去年某高中畢業典禮導致的聚焦疫情。目前情形是:至1月28日全美有超過270萬兒童(17或18歲以下?)感染,此前兩周報告了近38萬兒童病例,增長了16%,新毒株可能是原因之一。(COVID-19 Cases Increase Among Children; Rise in New Strain May Be to Blame)值得注意的是,小部分兒童感染者會進展為多係統炎症綜合征,其中累及大中血管會導致動脈瘤。

       過去一年,戴不戴口罩成了美國人“不自由勿寧死”精神的決鬥場;而最近,打不打疫苗又成了新的戰場。扯別人口罩、圍堵疫苗注射場所,“自由”成為一些人腦子裏的怪物。

       如果認為人人有免於病毒感染的“自由”,如果希望明年此時大家可以真正“自由”地決定戴不戴口罩、不後悔今日沒能阻止疫情的另一個高峰,那麽,戴好口罩、勤洗手、能打疫苗的趕緊安排了,再耐心地多在家呆著、少出去“浪”,別急著逼學校開門。這應當是我們現在能做到的,這樣,也許我們能躲開下一個“高峰”,或者把峰壓得平一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