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夫話吧

談醫療、談養生、談人文、談人生 – 聽趙大夫怎麽說
個人資料
趙大夫話吧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開國授銜時爭議最大的十位將領

(2024-08-01 09:11:32) 下一個

1955年,新中國成立後解放軍首次授銜,90%以上的高級幹部是按照本人1952年評定的軍隊級別並參照編製軍銜規定執行的。但由於各級軍官名額限製、平衡各方麵軍以及個人條件等因素,出現了一些例外。有些將領被認為授銜偏低、有些則偏高,相關議題爭論不休,一直延續至今。

1.粟裕

有好事者將粟大將在解放戰爭中的表現,做出如下歸納,本人沒有進行核算,不知是否準確無誤、少誤,還是全誤?

1)解放戰爭頭半年,我軍進行較大戰役22次。殲敵2萬人以上者3次,粟大將指揮了2次;殲敵3萬人以上者1次,為粟所指揮。

2)解放戰爭第一年,我軍進行較大戰役42次。殲敵2萬人以上者11次,粟大將指揮了6次。殲敵3萬人以上者8次,粟指揮了4次。

3)解放戰爭開始到渡江戰役前,不算三大戰役和太原戰役,我軍進行較大戰役103次。殲敵2萬人以上者35次,粟大將指揮了10次;殲敵3萬人以上者20次,粟指揮了8次。

粟大將,在當今廣大軍迷的眼中,是無冕之王、沒有元帥軍銜的元帥。單從軍功方麵來說,粟裕不授元帥銜確實有失公允。

2.蕭克

蕭克授銜偏低,被認為理應授予大將。

1907年,蕭克出生於湖南嘉禾縣。蕭克是紅軍高級將領,參加過國民革命軍、北伐戰爭和八一南昌起義,曾任紅二方麵軍副總指揮、八路軍120師副師長、華北軍區副司令員、四野第一參謀長。1952年評級時,他被評為正兵團級,應該授予大將軍銜。他之所以最終被授予上將軍銜,有一種說法,那就是適當照顧到各方麵軍幹部的相對平衡。在大將中,井岡山時期成長起來的幹部就有粟裕(三野代表)、羅瑞卿(華北野戰軍代表)、黃克誠(四野代表)、蕭勁光(雖然也出自四野,但他當時海軍總司令的身份是入選大將的主要原因)、譚政(政工代表),人才濟濟。蕭克若再評為大將,那這一支在大將中就過於龐大了。基於此,蕭克就隻能屈居上將了。

但另一種說法是,蕭克之所以被低授,是因為“兩次站錯了隊”,一次是在井岡山“朱毛之爭”關於軍委書記選舉時,他反對毛澤東支持朱德並投了陳毅的票,導致毛澤東落選而失去軍隊指揮權。肖克“第二次站錯了隊”,是長征時期被張國燾拉攏曾經支持張國燾。

 3.王樹聲

被認為授銜偏高,憑早年資曆獲得大將軍銜。

王樹聲1905年出生於湖北麻城縣,曾任紅四方麵軍副總指揮。1952年他任湖北軍區司令員,1955年任總軍械部部長。1955年王樹聲被授予大將軍銜,有人認為偏高,戰功不及上將許世友。但由於考慮到平衡因素,以及他曾任紅四方麵軍副總指揮的這一資曆,他被授大將軍銜也無可厚非。

4.許光達

被認為授銜偏高,是大將中紅二方麵軍唯一代表。與肖克相比,許的資曆顯然不足。

許光達早年加入中共,並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之後參加紅軍,曾任紅六軍17師、紅三軍8師師長等職,後因重傷赴蘇聯養病學習。抗日戰爭期間,任八路軍120師獨立第2旅旅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晉綏軍區第三縱隊司令員、西北野戰軍第3軍軍長、第一野戰軍第2兵團司令員。

許光達1908年生於湖南長沙縣。1950年毛澤東親自點將,任命他為裝甲兵司令員兼政委。1952年許光達被定為正兵團級,按資曆、戰功應授上將。許光達得知自己將被授予大將軍銜的消息,深感不安。他給毛澤東和中央軍委領導寫了份《降銜申請書》。不過,中央沒有同意許光達的意見,還是授予其大將軍銜。從大將名單中可以看到,他是紅二方麵軍的唯一代表,這也是許光達為什麽能評為大將的原因。

5.段蘇權

被認為授銜偏低,主要是因為“有曆史問題”被“暫授少將”。

段蘇權是湖南茶陵人,1934年10月,賀龍、任弼時、蕭克、王震率領的紅二、六軍團(紅二方麵軍前身)準備從貴州向湘西轉移時,任命年僅18歲的段蘇權擔任黔東特委書記兼黔東獨立師政委。他和師長王光澤率800多人奉命留下遊擊,策應主力東進。11月,段蘇權腳踝受重傷,被迫留下就地養傷。後來,他討飯回到老家,“脫黨”3年,直到1937年才歸隊。歸隊後,曆任中共平北地委書記兼平北軍分區政委、冀熱察軍區司令員、東北野戰軍八縱司令員、區東北軍區副參謀長、東北軍區空軍司令員、誌願軍空軍第一副司令員兼空2軍軍長等職。1953年底段蘇權成為審幹重點,重點調查1935年黔東獨立師被強敵打散到1937年段重新歸隊的那段曆史,一調查就是3年。1955年,時任高等軍事學院副教育長兼戰略教研室主任的段蘇權因“有曆史遺留問題”,而被“暫授少將”。其實,1952年段蘇權被評為準兵團級,應評為中將。

6.鍾偉
被認為授銜偏低,但雖屈居少將按照中將使用

鍾偉是湖南平江人,1915年生,15歲參軍入黨。1948年,林彪將鍾偉由5師師長破格提拔為12縱隊司令員。任四野12縱隊司令時,他和黃永勝平級;後來擔任四野49軍軍長,和梁興初平級,怎麽也該是中將。關於鍾偉的軍銜評定過低,毛澤東是清楚的,由於當時四野悍將多,鍾偉隻能屈居少將軍銜。毛澤東對鍾偉的使用一直是按照中將甚至是上將的標準定的,他擔任北京軍區參謀長就是毛澤東點的名,也算是低銜高配的好例子。

7. 解方

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之首,被認為授銜偏低,主要是因為入黨較晚錯失中將軍銜。

解方生於1908年,吉林東豐縣小四平鎮人。1930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後參加東北軍,曾任參謀、副旅長、師參謀長。他曆任中央軍委情報部三局局長、三五八旅參謀長、東北民主聯軍副參謀長、十二兵團參謀長、誌願軍參謀長、軍委軍訓部副部長、軍事學院副教育長、高等軍事學院教育長、副院長等職,1954年10月,他被調到解放軍軍事學院任副教育長兼軍事科學研究部部長。在1955年評銜時,解方為準兵團級,應評為中將。但授銜時,他隻是個少將。有人認為解方的軍銜偏低,原因有三點:一是入黨時間較晚(1936年4月加入中共);二是缺乏土地革命時期資曆;三是東北軍出身的中將已經有萬毅作代表了。

8. 賀炳炎

賀龍部隊中走出的獨臂上將,被認為授銜偏高。

賀炳炎1913年出生於湖北鬆滋,是著名的獨臂將軍。賀炳炎1929年隨父賀學文加入紅軍,曆任紅三軍手槍大隊區隊長、大隊長、襄北獨立團團長、紅八師二十二團團長、紅二十團團長、紅二十九團團長、新兵大隊隊長、黔東獨立師師長、紅六師十八團團長、紅二軍團五師師長、六師師長,參加長長征。長征期間身負重傷,右臂截肢。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358旅716團團長、120師第3支隊支隊長、358旅副旅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北野戰軍副司令員、晉綏軍區第三縱隊副司令員兼第五旅旅長、西北野戰軍第1縱隊司令員、解放軍第1軍軍長、青海軍區司令員。1952年,賀炳炎任第1軍軍長兼青海軍區司令員,定準兵團級。1954年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任成都軍區司令員。按資曆和戰功,賀炳炎應授中將,但他卻被評為上將,最主要的原因是賀龍的紅三軍嫡係中沒有合適的上將人選。本來副兵團級的廖漢生更有希望,但他一來是政治幹部,二來是賀龍的外甥女婿。反複權衡之下,還是賀炳炎勝出,成為唯一一名準兵團級上將。

9. 徐立清

三番五次申請降銜終如願,被認為授銜偏低。
徐立清1910年生於河南商城縣申家灣(今屬安徽金寨縣)。1929年參加紅軍,1930年加入中共。曆任紅軍師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團政治處主任、師政治部主任、軍政治部主任、紅四方麵軍總醫院政治部主任、紅四方麵軍總衛生部政委,八路軍師政治部組織股股長、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縱隊政委、旅政委,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主任、西北野戰軍政治部主任、縱隊政委,軍政委、兵團副政委等職。1955年評定軍銜時,正兵團級現役軍隊高級幹部一般都授予上將軍銜。時任軍委總幹部部副部長的徐立清,在1952年被評定為正兵團級,完全符合授予上將軍銜的條件。他向羅榮桓部長寫了要求低授軍銜的報告,沒被同意。徐立清又先後給毛澤東、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羅榮桓連續寫了幾封信,表明決心。周恩來親自找他談話後,同意授予他中將軍銜。

10. 袁也烈

被認為授銜情況偏低。

袁也烈(1899年10月19日-1976年8月8日),湖南洞口人。1925年加入中共。曾任黃埔軍校政治部幹事,國民革命軍葉挺部部連長、營長、團參謀長、參加了北伐、南昌起義。後任紅軍第八軍縱隊參謀長、第七軍第二十師團長。

1939年後,任山東軍政幹部學校副校長、抗大一分校訓練部部長、清河軍區參謀長、渤海軍區司令員、華東野戰軍縱隊司令員、山東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袁也烈在湖南一師聽過毛澤東的課,擔任過林彪的老師和上司;他入黨時,彭德懷、賀龍還沒入黨;同時在黃埔軍校任職,徐向前沒有他的名聲響。1952年評級時,袁也烈被評為準兵團級,應授中將,卻隻被評為少將。這與他的一段經曆有關:1931年5月袁也烈在上海養傷時,被英國巡捕搜捕,關進提籃橋監獄。後來,組織上對這段曆史問題遲遲沒有結論,使得本可以定中將的他隻是少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唐宋韻 回複 悄悄話 葉劍英憑什麽成了元帥?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