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遊子

久識文學城,才有時間整理文字。願與諸君共享浪花,慰藉遊子之意
個人資料
正文

哥倫比亞大學遊

(2023-04-13 06:11:20) 下一個

某日我在曼島有點空閑,就決定拜訪聞名已久的哥倫比亞大學。

參觀這學校讓我有一種複雜的情緒。

        哥倫比亞大學位於紐約曼哈頓114街。它成立於1754年,於1896年成為哥倫比亞大學。我認識的人當中,有兩三位與哥大有關。一位是我女兒的本科藝術學校的同學,現哥大讀研究生。另一位是一位紐約人壽的女經理人。我看過報上對她的采訪,也是一名學霸來著。她到美國沒出路就考學,考那裏都能考上,哥大研究生也是一考就錄取了。隻是她沒有錢讀那學位(一年六萬美元),隻得轉戰人壽保險。(這紐約人壽也是無所不在,我二姐三十年前初到紐約也是做紐約人壽,因為業績出色,公司給她辦了綠卡)。再一位是個小夥子,我在英語學校認識的,應該家境富裕。他學機械的,想去哥大讀個碩士學位,再回國繼承家業。據說入學哥大也是各種要求,他入學的事拖了一學期又一學期,後來我們沒見麵也就不知道了。我意思是哥大這麽著名,我身邊有點兒想法的中國學子曾都想進去鍍個金。隻是,門檻挺高,常春藤名校。它對自己的羽毛應該也是很愛惜,即嚴進嚴出。誰家有這麽個畢業生應該是很很開心。

       我坐公車前往哥大,因路名指示的問題,直坐到116街西哈萊姆區才折身返回。我走過哈拉姆街區的五六個街區,那裏整體比較髒比較破敗。我在路上見到一些在教堂門口穿著非常非洲傳統服裝的男女黑人在聚集在照合照。我忽然意識到,紐約的三個中國城是中國移民落地紐約後首選的居住地。曼島的哈萊姆區也是很多非洲移民首選的落腳地,雖然它髒,政府樓廉租樓房密集,治安也不好。但再不好也是他們有親朋好友在的地方,再不好也有他安身的一片空間,是鄉裏鄉親或沒出五伏的親人們聚集的空間。曼島中城下城的優質環境優質生活是跟他們一毛錢關係也沒有的。甚至,黑人哥們兒住的哈萊姆區的政府舊公寓,也是我周圍中國老年移民朋友惦記的政府資源,希望能排到他們頭上(因為畢竟COVID肆虐時,大批老人家去世了會空出包括哈萊姆區的老公寓)。我讀過哥大一教授寫的書《貧窮紐約人》是講他打車路過哈萊姆區,明明看見一大早很多黑人擠公交上班,努力維持生活,努力想過中產日子,終其一生也達不到。他做社會調查研究此中問題所在。(我感興趣讀它,也是探究自己為何努力半天擠不進中產。結論,無果)。我路過 Malcolm X BLVD。他的黑豹組織曾經在黑人平權運動中是那麽一股強旋風似的存在,黑人區居然有街道以他名字命名,很有曆史感。

  然後我轉到MORNINGSIDE一個有小山的公園,拾階而上,每個台地都有超好的綠植和盛開的水仙花和櫻花。仿佛三四十級台階蜿蜒通向的是康莊大陸似的,是理想國,或者說是一個堅固的中世紀古堡。我走到上升台階的頂端,真就來到了哥大校園,那仿佛“LARGE CITY”一般的無校牆大學城。哥大占地32英畝,有很多古老建築和外觀設計新穎的新教學樓。我看了一下,一般工程類學院是新樓。

        我隨著學生流來到它的巨大圓頂圖書館前。它前麵的草地上無數的學生們在曬太陽。女生們花枝招展,盡情享受青春和春天的晴日。它圖書館是兩座大建築,相對而立,中間隔著兩個較大的草坪。我估計這裏是哥大的秀場。玩笑了。

漂浪古老的一個似不開放,真正使用的是長方型中規中矩的圖書館樓。這樓樓頂簷下,大大地銘刻著曆代大家的名字,有文學家有科學家,也許都是哥大出身,我沒考證過。說實話,我連他們是誰都認不全,跟別說究其淵源了。所以你說,我跟美國本地的智識階層差別有多大?即使是一個大學生或者就是一個普通美國高中生都耳熟能詳的名人,我居然得連猜帶蒙。文化不同,處處有表現。我在此地哪裏能頭抬得高高的,一副我知道紐約我知道世界的樣子。沒可能的。就是考進哥大的華裔學子,我觀察也大都一副小心謹慎的樣貌。跟精英們(哥大老師們)為鄰,跟準備成為精英的美國本地孩子們為鄰,挺有壓力的哈。有壓力到也得上,咱可是好不容易才入到準精英圈。所以我理解我有些電影反映私校學生青春期苦惱。如有些寒門子弟被送進精英學校讀書,備受BULLY,那什麽他們一個個家裏財大氣粗,規矩繁多環境中的長大的孩子,到學校也搞一套兄弟會什麽的,把新來者欺負欺負,才顯示接受你入他們的圈子的各種把戲,在電影電視劇裏都有所表現。。。扯遠了。據我觀察,越是好的學校,對學生成長各方麵所給予的支持越是細致周到。比如說《管風琴治愈冥想》。

         這是我在遊覽校園期間隨機碰到的一個學生活動。它是安排在校內一個古老的教堂裏的(這教堂不是基督教堂,像是東正教還是什麽,我看冥想會開始前的小組禱告是五六個東歐學生,教士穿戴也不一般)。我本來粗讀通知以為是醫療係一個關於器官的學術報告,就蹩進教堂靜候。結果到了時間沒有報告人,隻一個三十幾歲的男士進到祭壇區鼓搗什麽。我心說這地方怎麽放映PPT呢?結果隨後就聽到一種機械運動的聲音。那聲音還越來越大,越來越清晰。我這時才意識到這是在演奏管風琴,大家在靜默療愈。也好,反正我也沒有試過這種冥想方式,一般地方都是做瑜伽時有音樂幫你冥想安神。這學校讓學生在闊大古老的教堂中做冥想訓練,可是會挖掘資源會使用資源,是很NICE的舉措。這令我對學校人文關懷方麵的作為很是讚許。

       我呆了半個小時,就坐不住了。我心裏還惦著哥大旁邊像一個哈利波特城堡般奇特的古老建築,它是公車路過時看到的,難道是哥大魔法學院?不可能嘛。但我在公車窗外街景裏不期然遇到了一個像是穿越回十七世紀的古老建築,我是一定要去看看的。這紐約曆史不過二百年,怎們會有這樣舊的曆史建築。於是我繼續在校園內轉悠尋找。它校內文理工學院都有,共21個學院。教學樓排布很密集。我估計大多數學生不住校內,容不下。體育場地什麽的也沒有看到。最大空地就是兩個圖書館門前草坪了。我蹩出它的西門,外麵有路直通到哈德遜河邊,原來河邊坡地就是學生門的後花園,綠化很美,濱河景色也不錯,裏麵雜人很少,基本都是學生,也有網球訓練場啥的。哥大邊上有個BARNARD大學,估計也是私立學校,那是要ID入門的“城堡”。

         我又回到哥大校園。校內學生們似在放春假,各處洋溢著輕鬆歡快的氣氛,就是顯得有點空間不夠用。一塊兒不大的草坪上,好些組學生或躺或坐圍在一起,相互還沒有幹擾之憂。也是,在這世界一流的校園讀書,擠一點怕啥,跟優秀的人在一起,終身難忘的記憶啊。其實到了我的年紀,已經知道讀書讀啥學校不是最重要,讀啥專業也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學有所長,學有所專。最好悟性良好,一通百通,成為行業裏的翹楚,情商和E商皆高的人。但我也知道,這座金字塔頂端的人是何其珍貴,又是何其艱苦。成功路上經常是各種不成功。就是不成功的台階不一樣,如階梯有十階,有人是三階死,有人是五階死。每個人都在跟環境鬥,跟自己鬥,最終止在自己能力極限的地方,重要的是你全力爭取過了。我聽過有人剛過五十就老感歎,我們老了,不計較了(為此,他老受老板的白眼兒)。我也看到各種人生,積極的不積極的,積極此不積極彼的。人過半百,仿佛河流流到了寬闊處,能怎樣就怎樣吧,能開心愉快的生活最重要。還哥大什麽的,年輕時候的夢吧。我有一個上海財大畢業的同學,他現在深圳一個類國企工作。他曾有的理想是去北大旁聽。我也有在重慶讀書做生意的同學,真的為了生意的需要,蹩進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去修EMBA,也不過如此,並沒有帶來他很多人脈。他總結說,人脈得是你有可交換的資源,你才能被看作彼此的人脈。又扯遠了。

         這就是我的哥大遊。我其實最心念的是它的東亞文化研究學院。偶爾我會聽網絡上那些東亞學者的專題報告,能在遠離祖國的地方研究故國文化,還是在一個很好的平台上,幸福啊。有機會再接觸這一群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