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那裏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裏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裏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裏
個人資料
正文

《隨感錄》-戲(2.1)

(2021-11-12 06:21:46) 下一個

(2.1)

秦腔,高亢、激昂、洪亮,唱起來滿嗓子吼,男人的粗獷和女人的潑辣都實實在在,不做作。熱情的時候像麥場上一串串滾燙的汗珠,悲傷的時候像臘月天刮在臉上的風,羞澀起來像遠遠地開在山崖上的桃花,愛就是愛,恨就是恨,清楚明白。每一出戲都是重彩濃墨,拚盡全力。

 

陝西流傳著一句話:“八百裏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秦人齊吼秦腔。”這個“秦人”其實也包括甘肅天水、隴南等古代屬於“秦國”的地區。秋林坪的秦腔是因一個陝西賣唱的傅老漢啟蒙的。盡管,他,以及癡迷於秦腔的王殿清老人,在我們的年代已經成為了傳說,但他們種下的秦腔種子在我們記憶裏開花結果。現在想來,如果那時就有互聯網和抖音,王殿清老人投身秦腔九死無悔,以他終身癡迷鑽研的勁兒,就算不能成為大角揚名立萬,最不濟也能會成為網紅,粉絲無數。

 

高山戲,現在被國家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投入大量資金挖掘、扶持、推廣。但秋林坪人當初卻是嫌它太簡單無趣而拋棄了它,選擇了更豐富、更精彩、更先進的秦腔。雖然,老爸說我唱秦腔像唱流行歌,但我還是偏愛秦腔,京劇、豫劇、川劇、越劇、黃梅戲什麽的,都比不上深深印在心底的那個熱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隨感錄
王在富

  秋林坪村學唱“秦腔”是一九四二年以後的事。

  秦腔是我國古老而優秀的劇種之一。秦腔,又名“秦聲”、“亂彈”、也叫“桄桄子”。因陝西、甘肅一帶古為秦地,故名秦腔。秦腔不但廣泛流行於陝、甘、寧、青、新,而且西藏台灣等省區也有秦腔社團。

  秦腔的行當有生、旦、淨、醜、末,表演有唱、念、打、做、舞。秦腔的板式有六大類:慢板、二六板、代板、二導板、墊板、滾板。除滾板外。其餘板式均為“歡音”和“苦音”。再細分類,慢板類有慢三眼板、欄頭板、撂板,陰司板、傷寒調,二六板類有慢二六、快二六、二六碰板,代板類有慢代板、緊代板、慢剁板、緊剁板、喝場子,二導板類有二導板、二導板序,墊板類有慢墊板、快墊板、大起板。秦腔板式的節奏可分為: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有板無眼、無板無眼。慢板類均屬一板三眼,二六板類均屬一板一眼,代板類和二導板類均屬有板無眼,墊板類和滾板類均屬無板無眼。除上述板式外,還有彩腔。彩腔是秦腔唱腔中一種特殊的拖腔,俗稱二音子。慢板的苦音彩腔有苦中樂、軟三滴水、哭腔子。歡音彩腔有麻鞋底、硬三滴水、十三腔。二導板的彩腔有苦音導板序,歡音導板序。代板的彩腔隻有一種:喝場腔。墊板的彩腔叫大起板腔。

  行當的唱腔分七類:須生腔,小生腔,花臉腔,醜腔,正旦腔,小旦腔,老旦腔。他們的各自特點是:小生、小旦的唱腔旋律較花彩,多起伏,音區較高。須生,正旦的唱腔則平直,少花彩。花臉、老旦的唱腔音區較低,旋律更直。醜角的唱腔則詼諧、滑稽、較隨便。

  唱戲少不了文武場麵。文場的領銜樂器是板胡。所以有文場“一把手”之稱。其弓法技巧有:推、拉、慢、快、抖、連、墊、頓、掘、抽等。指法技巧有:按、摟、揉、滑、泛、彈、打。基本樂器還有二胡,笛,嗩呐等。

  武場麵的主要樂器是板鼓。板鼓是秦腔武場打擊樂器之一,也是文武場麵的指揮樂器。常用許多無聲的手勢指揮文武場麵進入各種演奏。如:指、邊、扔、撇、劃、揚、撤、分、領、抄等技巧,故有場麵“主心骨”之稱。基本樂器還有暴鼓、戰鼓、堂鼓、梆子(在劇中起擊節定眼作用)、牙子、大鑼、手鑼、鐃鈸、鉸子、碰鈴等。大型的專業秦腔劇團,文武場的樂器就更多了,這裏不在贅述。

  唱戲更少不了服飾、盔帽、道具。服裝主要有男女各種顏色的莽、帔、靠、甲、袍、衣、褶、裙、鬥篷、滾身子、團龍馬褂等。盔帽有王帽、紗帽、羅帽、草帽、太監帽,也有帥盔、雞盔、蝴蝶盔、夫子盔、鳳冠、相巾、將巾、員外巾、軟紮巾,還有翎子、靴子、鞋子等等。主要道具有馬鞭、船板、刀、槍、劍、棍、錘、鞭、弓、桌裙、椅帔等等。

  當然,戲台、幕帳、燈光、音響等都是少不了的。基本具備以上所述,才能演唱一出較完整的戲劇。在鄉村,還可以再簡單些。但最基本的東西是應有的,如:板胡、板鼓、梆子、鐃鈸等。否則,就唱不成戲了。

  上世紀四十年代因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城鄉商品的交流,秋林坪村有些人也做生意。他們走天水、漢中、寶雞,甚至去西安、成都。他們在做生意的閑暇時間,在當地的戲班看戲。他們看了秦腔的演唱覺得比自己“做過場”唱“個板”(高山戲)好聽好看。回村後常在一起議論,都有學唱秦腔的願望。

  為秋林坪村引進秦腔和學唱秦腔最早的是王殿清老人,乳名五十子,他父親五十歲時生的。是個殷實人家。老年得子視為掌上明珠,從小嬌生慣養,很少做農活。少年時讀過私塾,長相俊俏,人很機靈。每年村上辦燈,耍社火,做過場,他都是扮旦的主角。也跟村裏的人出門做過生意。十七、八歲娶了個俊俏老婆。可他父親去世後,沒人束管他,又染上了抽大煙的壞毛病,隻有對演戲卻矢誌不移。

  一九四二年春,他去武都區甘泉鎮趕集,碰上一個拉著板胡唱著秦腔的賣唱老漢。他蹲在旁邊聽得入迷。快散集時,他問老人貴姓,哪裏人,為啥一人出門賣唱?這老漢說他姓傅,西安人,因日本人轟炸,房子被炸毀,家人都被炸死,那天他不在家才留了條命。但生活無著落,就以賣唱度日。王殿清老人說:我家在秋林坪離這裏二十裏路,我想跟你學唱秦腔,你住在我家裏跟我一起吃喝,你看行不行?老人覺得他一人常年在外流浪,吃住困難,冬天更難熬,不如跟上他去,暫且棲身,邊走邊看。這樣,傅老漢便同王殿清老人一同來到秋林坪。那時王殿清老人才二十幾歲。

  自從傅老漢住在王殿清老人家後,王殿清老人什麽都不管,白天晚上都跟傅老漢學唱秦腔。麥黃了他也不去割,還在家中跟傅老漢學唱腔,學步伐。農活就落在母親和老婆身上了。老婆看他如癡如迷地學戲,不像個辦家務過日子的人,就偷著跑了。王殿清老人也不去找她,仍然在學戲。以後再也沒娶過老婆,獨身到老。後來與侄兒王文富家一起生活。

  村上和王殿清老人一樣愛好演戲的同齡人,在閑暇時也去王殿清老人家聽戲。他們是我四叔王錫邦,我大哥王在明,我堂兄王在榮,還有浩生祿、王在俊等人。王殿清老人主要是學旦角。傅老漢說,唱戲生旦淨醜都要有,一個人唱不了一台戲。大家一起學,你們想學啥角子,我給你們就教啥角子。這就形成了秋林坪第一批唱秦腔的戲班子。其實他們也都是唱高山戲的一班子人。

  由於這些人的參加,傅老漢雖住在王殿清老人家。但吃飯,王殿清老人就陪著傅老漢輪流到各家去吃。在誰家吃飯,就在誰家學戲。特別在冬閑時,聽戲的人就更多了。於是傅老漢就在這年冬天,給他們排了《三娘教子》《斷橋》兩出秦腔折子戲,在一九四三年元宵演出。《三娘教子》王殿清飾王春娥,浩生祿飾老薛寶,王在忠飾薛乙哥。《斷橋》中王殿清飾白娘子,王錫邦飾青兒,王在明飾許官人。

  當時,武都農村沒有演秦腔的。秋林坪人一九四三年演了兩出秦腔折子戲便轟動一時。說秋林坪人演大戲了(不知道這戲叫啥名字),是陝西人教的。

  傅老漢在一九四三夏初離開秋林坪回家,從此杳無音信。他在秋林坪整整教了一年秦腔,給秋林坪播下了秦腔的種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樹枝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aopika' 的評論 : 是啊,尤其在西北。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秦腔在中國北方的藝術中都占有著重要地位,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和將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