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那裏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裏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裏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裏
個人資料
正文

《隨感錄》-臘八節

(2021-11-27 15:05:48) 下一個

臘八,對我而言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日子。因為八歲那一年的臘八節,奶奶去世了。每年的臘八節對奶奶而言也是特殊的,她四十多歲的時候,爺爺就是在那天離世的。

我們兄妹四個都是奶奶看顧大的。我最小,她天天帶在身邊,白天拽著她的衣襟像個小尾巴,晚上睡在她身後像隻小貓咪。她離世的那一刻,陰差陽錯的緣故,隻有老爸、老媽、和我在眼前。那時候不懂事,不曉得什麽是去世,不怕也不傷心,隻以為她睡著了。直到下葬才驚覺以後再也見不到她了,才哭得鼻涕眼淚一把抓。如今,爺爺奶奶和所有的子女在那個世界團聚了,留下我們一遍又一遍回憶著她們在身邊的時光......

——————————————————

隨感錄

王在富

 

臘八節

古代人們常在冬月將近之時,用獵獲的禽獸舉行大祭,以求福壽吉祥,避災免禍,稱為“獵祭”。因其“獵”字與“臘”字相通,故“獵祭”又可稱為“臘祭”,由此演變成每年的十二月稱作“臘月”,十二月初八為“臘日”。臘八節的一個重要習俗是吃“臘八粥”。

臘八粥相傳起源於佛教。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得道成佛前,因遊曆各地,修行刻苦,饑餓勞累,昏倒在地。一位牧女以雜糧野菜米粥將他救起,由此精神倍爽,得道成佛。是日便是臘月初八日。後來每逢此日,佛寺僧眾都要誦經演法,取五穀、果實等製成粥供佛齋僧。 我曾在哪本書上看到過一個小故事,說佛教聖地五台山寺院一位長老,在臘八前打發一個沙彌,去洗煮臘八粥的大銅鍋。沙彌洗完大銅鍋後,因銅鍋結了冰出不來,在鍋內喊叫,是老和尚拉出來的。我想這口鍋有多大,一個沙彌竟出不來。1992年,我終於有機會去五台山旅遊,特地去看了一下煮粥的大銅鍋。在齋僧堂,我看到了三口大銅鍋,在白塔寺的院子裏,還擺放著一口更大的銅鍋。估計有一米多深,二米來寬。難怪沙彌爬不出來。由此,我想到五台山諸寺院,在佛教鼎盛時,不知聚集了多少和尚?

吃臘八粥的習俗從寺院流傳至民間,老百姓也在臘月初八吃臘八粥。臘八粥是用白米、花生、白糖等煮成,這是上戶人家吃的。普通人家吃的是包穀麵散麵飯。說是人們吃了散麵飯,將心糊住,懵懵懂懂過一冬,來年二月二吃豌豆才往醒裏彈。散麵飯做熟後,母親給我先舀一碗,叫我去給果樹喂飯飯。她說今年給果樹喂了飯,明年果子就結得繁了。我便抬著散麵飯,去給自家的每棵果樹喂飯飯。在果樹主幹上,曾被砍過枝條長成的節巴處喂飯,說那就是果樹的嘴巴。我一麵喂飯,一麵口中不停地念道:“樹樹樹樹吃飯飯,明年給我結蛋蛋(果子)。”就這樣,一棵樹一棵樹地喂著,念著。凍得我雙腳麻木,渾身冰涼。但為了來年果子結的繁,也就心幹情願地去做。現在想來,這似乎有點愚昧。但這表達了全家人對果樹的一片誠心、愛心和期盼。

臘月八是天氣最冷的時候了。民間有“臘七臘八,凍死叫化”的俗言。這時各山穀溪流都結成冰,處處掛著冰瀑。遠望像一條條銀鏈鋪在溝壑,近看像一匹匹白絹掛在山岩。我們小夥伴在放羊、拾糞、摳爛柴的空閑時間,常在較陡的冰溪上溜冰。我們溜冰不像穿冰鞋滑冰那種形式。多半是坐在自己的背篼上,或偷騎在羊身上,從高處往下溜。有時坐不穩,背篼滾了,羊跑了,自己就坐在冰上溜下去。盡管很冷,但我們還是玩的挺開心。

臘八節我們家鄉有背冰的習俗。就是臘月八天亮前將山澗冰瀑砸破背回家。最大的冰塊栽在糞堆上,次等的架在果樹上,其餘的倒在牛馬圈裏。說是誰家糞堆上栽的冰塊大,來年誰家的洋芋就長得大。誰家果樹上的冰塊大,誰家果樹來年就結果繁。

臘月天雖冷,孩子們晚上還是聚集在牆旮旯處做遊戲。望著天上的明月,看著樹上的冰塊。明月似乎掛在樹梢上,冰塊好像懸在藍天間,晶瑩剔透,白光相映。天上的星星眨巴著眼睛,望著人間的孩子。人間的孩子眨巴著眼睛,望著天上的星星。有個娃娃問道:“誰知道天上的星星有多少?”一個娃娃答道:“知道星星有多少,那不成了神仙了!”另一個娃娃答道:“我看神仙也不一定知道。”是啊,神仙也不清楚,天上的星星究竟有多少。佛祖釋伽牟尼也隻能說,天上的星辰就像恒河沙數、三千大世界一樣多。

天上的星辰,地上的人群,共存於宇宙間。理應各行其道,和平共處,不要碰撞,不要戰爭,永遠,永遠……

二OO五年四月三日於武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