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markya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馬克談天下(511) 聊聊電視劇”北上“的運河故事

(2025-05-05 17:18:52) 下一個

最近剛剛看完了一部新劇,“北上”,個人認為是今年的年代劇中比較有特點的一部。

由茅盾文學獎獲獎小說改編,象征著新的運河氣象就此展開。該劇以靈活的運鏡、恰當的節奏、舒緩的光影色調以及豐富立體的人物形象,營造出了一種以情動人、暖意融融的藝術氛圍,譜寫了一首隨運河涓涓流淌的散文詩,帶給觀眾一場沉醉於槳聲燈影裏的絕佳視聽體驗。

主要角色
夏鳳華(白鹿 飾):?從小在運河邊長大的女孩,性格直爽,勇敢追求夢想。

謝望和(歐豪 飾):?堅韌不拔的青年,經曆生活的磨礪,始終堅持初心。

馬思藝:?神秘的女孩,童年經曆坎坷,成年後重新回到花街,引發一係列故事。

星池、海闊:?與主角們一起成長的朋友,各自有著不同的命運軌跡。?

劇評摘要
《北上》以京杭大運河為敘事脈絡,將鏡頭對準了清末民初、改革開放初期以及新時代三個曆史節點,以磅礴的氣勢和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幅跨越百年的曆史畫卷。?通過六個運河家庭的命運沉浮,呈現了從1990年代到2010年代的時代變遷。 ?

劇中女性角色的塑造尤為出色,展現了女性在不同時代中的堅韌與成長。?夏鳳華從一個“假小子”成長為獨立自主的女性,馬思藝則代表了外來者在新環境中的適應與奮鬥。?此外,劇中還描繪了多位女性在家庭和社會中的多重角色,體現了女性力量的多樣性和深度。 ?

一條大運河,三代平民史;六段來時路,百年沉浮事。電視劇《北上》算是一部年代劇,它將鏡頭對準江蘇洪淮花街上的六個少年,以及他們背後的六個家庭,三代人的悲歡離合的命運,講述的是麵對時代變遷的小人物的大故事,把運河人家幾十年的變化濃縮成為一部時代大片。

如果說獲得茅盾文學獎的小說《北上》承載的是中國大運河的滄桑變化,是徐則臣為運河母親寄出的一封飽含深情的書信,那麽經主創團隊精心改編的電視劇《北上》,則是為運河母親繪製的一幅風物雲集的世情長卷。這幅長卷不僅記敘了古老運河的時代麵貌,徐徐道出運河岸邊的地方符號與人事變遷,更是近年來年代劇中鮮見的全景式展現當代青年風貌的力作。透過85後、90後的澄澈眼眸,我們看見了大運河的興衰史,看見了奮鬥著的青春歲月,看見了“一撇一捺”守望相助的“親人”。

一、花街小院中見證童年往事

《北上》裏的童年敘事成就了一幕華麗的開場,就像飛奔的孩子那般歡笑著撲麵而來。2000年是大運河最輝煌的時候,院子裏一起長大的孩子幾乎沒有煩惱,一切事物都籠罩在鍍了金色的光暈裏。與野蠻生長的本地小孩不同,馬奶奶帶來的女孩馬思藝是個漂亮的混血兒。思藝媽媽改嫁後將她丟給奶奶撫養,因為這場家庭變故,思藝總是安靜寡言,顯得心事重重。活潑外向的大華子(夏鳳華)拉著花街“新人”思藝到院子裏認門,一段流暢的長鏡頭讓劇中所有重要人物悉數登場。

院子裏的第一家姓周,周海闊的爸爸周宴臨是淮揚菜大師,經營著名為“運河人家”的餐館。海闊的爺爺對運河的曆史了如指掌,收集了不少石碑拓印,海闊受爺爺影響,性格沉穩、遇事冷靜。第二家姓夏,大華子的爸爸夏茂田給謝老大(謝天成)打下手,吃苦耐勞、踏實肯幹,大華子留著短發,像個小太陽似的混跡在男孩堆裏。第三家姓謝,謝望和的爸爸謝老大仗義豪爽,帶著大夥跑船,賺了不少錢,望和也是孩子中的老大、團體裏的核心,凡事永遠衝在最前線。第四家姓邵,邵星池的爸爸邵秉義在文化館任職,愛好研究著書,開口之乎者也,星池則樸素天真,是個“小吃貨”。除了周家,其他孩子的媽媽們在花街碼頭開了一間早點攤,女人們起早貪黑,用勤勞的雙手貼補家用。運河人家開了小飯桌後,學霸陳睿也加入其中,因為有個強勢能幹的區長母親,陳睿顯得溫和靦腆。

不到兩集的時間裏,花街上各形各色的人物都有了清晰的麵孔。大人們團結一致為將來籌劃之時,孩子們之間的情誼也在不斷瘋長。當思藝背著舊布包上學時,望和召集海闊和星池一起摸河蚌賺錢為思藝換新書包;當思藝獨自難過時,大華子用糖為她帶去幾分甘甜;當思藝被人搭訕時,孩子們一哄而上狠揍肇事者。花街巷子裏總能看見孩子們撒歡跑跳的身影,聽見他們肆意嬉鬧的聲音,他們在熱氣騰騰的早點攤上吃飯,在狹窄的小巷中穿梭,在方正的院落裏玩水,在寬闊的河道裏遊泳。這些詩意化的處理手法將童年往事定格在夢幻、絢爛、朦朧的瞬間,孩子們對童年的記憶構成了劇集中最溫暖的底色。

二、小巷人家裏嗅得殘酷青春

隨著高速公路的全麵建設,汽車越跑越快,運河和船運卻被曆史留在了身後。河水湯湯、人世浮沉,謝老大下定決心賣了船,大運河最好的時代悄然落幕,岸上人們在命運的重壓之下開始艱難求生。劇集的影調從第二集末開始變得低調深沉,借景、隔景等鏡頭技巧的運用讓小巷顯出灰暗、深邃、壓抑的一麵,每個人都仿佛生活在密不透風的圍城之內,少年們的煩惱也與日俱增。

運河上的生意越發稀薄,餐館和早點攤的生意也一落千丈。院子裏的每家每戶都陷入無盡的爭吵之中,屋頂的天台成了少年們的避難所,他們彼此依靠,互相訴說著從心底生長出來的夢想。進入青春期的他們懷揣著天真的熱切和對未來的憧憬,像初生的運河一樣求新求變。望和醞釀著無數創業計劃,以北京中關村為終極目標;大華子一邊追星,一邊被望和的青春激情所感染;海闊在網絡計算機領域發展了自己的興趣;星池無師自通燒出了一手美味的長魚麵;思藝為了照顧奶奶甘願以家門口的大學為第一誌願;陳睿總是麵對著思藝所在的方向。因各自家庭蔓延而來的焦慮感開始縈繞在這群高三的孩子們心間,思藝為了早日擺脫母親,選擇去運河人家打工;望和為了思藝不惜冒險偷油;大華子去做攝影模特險些被騙;陳睿為了兄弟們不慎摔下樓梯。少年之間縱然有過誤會、衝突與爭執,但他們互相幫助、彼此理解,每個人都在愛與被愛中漸漸成長,青春也在慌亂迷惘和手足無措中跌跌撞撞地維持著表麵平靜。

就像運河不知在哪裏會突然拐個彎,命運的玩笑猝不及防地落在少年們頭上。思藝在奶奶和弟弟相繼去世後,獨自離開了花街,不知所蹤。望和逃學去了趟北京後,終於痛定思痛,一舉考上重點本科。星池與父親的矛盾激化,他撕毀高考準考證,長久壓抑情緒終於爆發。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歡悅聲中,少年們幾乎迫不及待地飛出了圍困他們許久的小鎮,奔向未知的北上之路,隻有陳睿帶著對思藝的情愫留在洪淮。畢業紀念冊上缺席的思藝是眾人心間共同的遺憾,步入成年的代價是在心底刻下一道牽掛運河、牽掛舊友的痕跡。

三、青春話語間聽聞時代召喚

轉眼之間,花街少年成了北漂青年。從第20集開始,劇集轉向雙線敘事,北京與花街構成兩個遙相呼應的時空,前者定位青年的奮鬥旅程,後者錨定青年的精神所向。對於運河邊長大的孩子們來說,大運河及河畔的家人既是他們的堅實後盾,也是他們的心靈坐標。

騰飛的互聯網經濟是時代對青年的召喚,冷峻的色調與繁華的都市構成了北京生活的肌理,望和、大華子等人在這裏與無數青年創業者同頻共振,他們涉足物流、外賣等新興行業,在鋼筋水泥裏摸爬滾打,不免碰撞得傷痕累累。望和麵臨著公司業務拓展的壓力,大華子要應付同行擠兌和員工流失,星池囿於學曆一直在底層遊蕩,海闊在職場遭遇苛刻的上司。如果說青少年時期的他們還無法體會謝老大麵對輪船駛離碼頭時的無限悲愴,無法共情周宴臨對家鄉味道的深切執著,無法理解邵秉義對運河文化的錙銖必較,那麽經曆了社會錘煉的年輕人在遙遠的他鄉終於漸漸領悟了運河的特殊意義。偶爾從忙碌的工作中抽身,家鄉的小龍蝦成了慰藉望和、星池等人的靈丹妙藥。當大華子想起去世的馬奶奶,想起久未聯係的思藝,鄉愁的滋味便如潮水般湧向心頭。

倘若望和、星池和海闊三人組代表著年輕人的銳意進取與昂揚鬥誌,那麽大華子和陳睿則代表著年輕人對“初心”與曆史的守護。當望和床頭的漫畫海報被工作業績圖取代時,大華子的房間內依然張貼著少時偶像的海報,每一件能夠給大華子帶去力量的舊物都被她細心地珍藏在餅幹盒裏。當望和為了成功不惜與昔日兄弟劍拔弩張時,大華子麵對毫無私交的員工也能傾其所有,她致力於把小小的快遞站點打造成溫暖的家。考古專業畢業的陳睿往返於北京與洪淮之間,麵對清末沉船的考古工作,他持續進行了大量走訪調研與挖掘整理工作。時值大運河申遺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推動,沉船遺跡是大運河曆史的有力實證,彰顯出中國大運河對世界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的卓越貢獻。

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古老的運河在經曆數載低穀後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謝老大是否還有機會回到他為之深愛的船上,周宴臨能否等來愛人的回歸,周爺爺和邵秉義能否解開沉船的秘密?麵對時代的新一輪召喚,花街的年輕人又會做出怎樣的選擇,他們能否取得事業的成功,與他們擦身而過的思藝能否再次出現?種種問題我們還需從後續的情節中去找答案。

故鄉是我們永恒的來處,我們也常以故鄉為圓心,丈量所處世界的半徑,“北上”一詞正是青年人對前行方向的一種定位。溝通中國南北的大運河像是一根風箏線,拉扯著兩個時空和千千萬萬個題。“流水不爭先,爭得是滔滔不絕”,千載運河,歲月不息,河水就這樣流經山川與田野,流經小巷人家與都市霓虹,流進河道兩岸人民的日常生活與精神世界。《北上》的故事,仿佛運河奔流不止,時刻潤澤大地,一代又一代青年走走停停,以他們自己的方式,給時光以生命力量,給歲月以文明氣息。

 


(本文總結自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markyang 回複 悄悄話 馬克的文章都是個人觀點,盡量客觀公正,希望大家評論時也是就事論事,不要發表太多情緒化的留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