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77)
2022 (73)
2023 (94)
有德便是才,無才便是德
文/幸福生
“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看到這句話,覺得很多人會不舒服。我這裏當然不是宣揚男尊女卑,請容我慢慢說來。
“德”從甲骨文就有,最初是由左邊表示行走的雙立人“彳”(chì),和右邊的“直”構成。那時的“直”字,下麵一隻眼睛,上麵有一條直線,眼睛看出一條直線,看正為直。“德”的本義就是行得正,走得端。
金文中在右邊的眼睛下麵,加了一顆“心”形。漢代隸化,心形變成了“心”字,有了今天的“德”字。雖然後來“直”字由橫“目”改成了立“目”,而“德”字中始終保持著甲骨文的橫“目”。
“心”字讓“行得正”的“德”抽象化,從行走的正路,到為人內心的正直,人生的正路。
“才”是指事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均像草木從地麵破土而出的形狀。“才”,本義指草木初生。初生的草木潛力無限,引申為才質,才能。
由小苗剛剛破土,“才”又引申指剛才,開始,僅僅。這種用法的“才”,後來采用了繁體字“纔”。漢字簡化時又改回“才”的寫法。
表示剛才的“才”的繁體字“纔”,由“糸”和“毚”構成。“毚(chán)”,本意為大兔子,或狡兔,在這兒表示織布機上剛剛織出來的圖案,大兔子和小兔子之間的差別很小,由此引申出剛剛和僅僅的含義。
“德”和“才”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那為什麽會有,“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呢?
“男子有德便是才”。古人講郎才女貌,男子才是首位。為了強調德的重要,把德歸入才,德就是才,男子有德便是才。
“女子無才便是德”。關鍵是“無”字。我們在上一篇《無為有處有還無》中,探討過“無”字。“無”與跳舞的“舞”同源,最早舞是跳給上天看的。跳舞當然是有所祈求,但絕不敢苛求上天,最後下不下雨還要順應天意,必須接受一無所獲的常態。
“無”在這裏絕不是沒有,而是不刻意顯露,順其自然。類似於無為而治的“無”。女子無才,是女子不賣弄才華,否則讓飽讀詩書,且爭強好勝的男人情何以堪。女子給男人留足麵子就是“德”。
現在男女平等,在德才麵前當然也就平等了。無論男女,“德”都排在“才”之前,“有德”是做人之本,才華之首;“無才”,鋒芒不露,謙遜有加,善解人意,也都是為人之德。
有德便是才,無才便是德。今天,男女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