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記錄

用手中的筆記下生活的點點滴滴
個人資料
淡淡的日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肖像大師--薩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

(2023-07-19 06:33:50) 下一個

(此篇是我幫小老師修改的論文,與大家分享)

約翰·辛格·薩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1856年1月12日—1925年4月14日)作為美國十九世紀初期的“領軍肖像畫家”一生創作了大約900幅油畫,2000多幅水彩畫和無數的炭筆素描。他的作品在研究寫實繪畫風格領域最具有獨特的價值與借鑒意義。

在一幅寫實繪畫的作品中,筆觸感尤為關鍵。筆觸是畫麵的靈魂,它不是事先安排,更不是勉強拚湊,而是作者帶有強烈感受的即時表現。筆觸感也是區分不同畫家風格的主要技法之一,因為每一筆都具有畫家自身的氣韻。或大氣或精致,或鬆弛或嚴謹,不僅收放自如,而且變化多樣,這些都是最為難能可貴的。相比之那些依靠小筆和時間磨合出來的作品,我認為像薩金特的這種灌之強烈感受並且有力道的用筆則更容易打動觀眾的內心。

薩金特繪畫中用筆的準確性在其肖像作品的臉部輪廓線與五官的刻畫中最為突顯。這些筆觸沒有反複修改的痕跡,都是畫家一氣嗬成的順勢而為,它們將畫家心中最激動和最飽滿的情緒通過畫筆傳遞到畫布上,準確無誤。這種準確與素來的刻苦練習有著直接的關係,畫的越多把握的就越精準。而且更加難能可貴的是畫家的筆觸既能做到遊刃有餘,又能做到不失個人情感。薩金特的作品不俗氣,不概念,張張有個性,幅幅有變化。畫中模特的深情特征被捕捉的極其到位,這種捕捉一定是通過對畫麵保持純真且最直接的感受去表現的,而不是深思熟慮的產物。深思熟慮與直接感受總是矛盾的,甚至是帶有衝突的。一張寫實作品往往是運用直接的表現手法,才能夠快速的將畫家心中的情緒傳遞出來。

目前我所看到的中外學者關於薩金特的著作大多是關於他一生的成長經曆以及藝術道路的整體概述,缺乏一些對其作品中某一特征細致入微的剖析,在此我也算是做一點點小的補充。

從薩金特的作品可以看出,他的繪畫筆法並不算細膩,但意境卻讓人感受深刻,給人一種輕鬆自如,渾然一體的感覺。他擅長通過微妙的冷暖顏色對比以及大塊顏色的搭配組合來構成一幅生動畫麵。通過觀察分析不難看出薩金特在處理亮暗色的時候總是先將大麵積的重色鋪到畫麵上,然後逐步的提亮,直到最後一層亮色的高光再用比較厚重,並且很果斷的筆觸擺出形與色。通過這種畫法完全可以看出作者的自信程度。亮色高光往往起到了點綴的作用,使得畫麵更加通透,更加有層次感。為了增加畫麵的整體感,薩金特曾提出過一個觀點,在繪製肖像作品時可將頭部的五官忽略掉,進而去更好的調整頭部的整體色塊。因為如若一開始便將五官預留出來,畫時難免會束手束腳影響畫麵的整體感。

薩金特作品以其高度的概括能力和輕鬆自如的用筆而聞名,這與他早期受印象派的影響是分不開的。印象派的特征是抓住瞬間的美,作品不拘泥於細節,繪畫速度極快,保留第一感受,多隨性,少分析與規劃,看似比較潦草的用筆實際交代了客觀物體的光色關係,重感受輕理性。印象派多是采用寫生的方式,直接研究理解自然光下的色彩規律與變化,所以作品受天氣變化的影響比較大。觀看薩金特的作品,可以明顯的感受到其中有印象派顏色規律的變化痕跡和較為直接的表現形式。印象派畫家在觀念上是向古典主義發起進攻的,他們認為古典作品過於理性缺少感性色彩,而一幅作品的完成是需要走出畫室走向室外的,是需要依靠大自然的光線去感受物體微妙的色彩變化規律的。而薩金特的作品正是吸收了這個觀點,側重分析色彩而不是過多的去設計畫麵結構。當我們靠近去觀察薩金特的一些印象派畫作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不清晰的輪廓與淩亂的筆觸。但當我們置身數米之外後再去觀看時,畫麵就清晰可見了。畫麵中純色與灰色的對比,暗色與亮色的交替組合,不一樣的時間節點所反射出來顏色的不同以及現場人物的膚色服裝搭配等等,這些都是最後完成一幅和諧舒服的作品的關鍵。

薩金特的繪畫打破了以往古典作品的呆板僵硬,可以說是賦予了肖像作品新的生命氣息。而且薩金特最擅長的就是對其繪畫過程的控製和對其感受的表現。他很清楚每幅作品哪裏該處理到什麽程度,顏料的薄厚,筆觸的大小,方圓,強弱,對機理的把控等等都能做到遊刃有餘。他的作品中那些可遇不可求的因素比較多,又都完全屬於個人色彩,薩金特是一個能將個人的感受與理性的結構完美結合的大師。

1884年薩金特完成了肖像作品《高特魯夫人》。該作品的內容是一位高貴的夫人正身,頭部為側麵並且微抬以顯示出高貴典雅的氣質。夫人身著黑色晚禮服,胸部開的很大,白皙的膚色與黑色晚禮服形成強烈的視覺效果對比,這正是薩金特作品中常用的技巧之一。夫人的左手輕提黑色晚禮服的裙邊,右手扶在桌子上。桌子的位置位於畫麵左側,處理的比較弱化,顏色也比較暗,這樣就保證了畫麵既有輔助內容,又不喧賓奪主。夫人身材的線條感十足,皮膚顏色變化微妙,整幅畫麵的背景呈淺褐色調,非常恰當的襯托了夫人的頭部及胸部的顏色,從而達到了畫麵色調和諧的效果。觀察背景的處理,我們可以發現畫的右邊從上到下顏色在逐漸變化,整幅作品的內容相對於其他作品來講並不多,顏色也比較單一,但畫麵卻將夫人的整體氣質表現的淋漓盡致。她麵部側麵的輪廓線清晰可見,線條控製的十分準確。黑色晚禮服整體是黑色底,後用較為肯定的亮色提亮,果斷的筆觸將晚禮服的質感以及褶皺表現出來。亮筆不多,但起到了點綴和提亮畫麵的作用,與頭部及胸部的亮色又有很好的一個呼應,並且不搶奪主體焦點,這都是需要畫家有極強的整體把控能力。

薩金特的另一幅代表作品是《亨利懷特夫人》。這幅畫也非常直觀的體現了薩金特的作品特點。他可以巧妙的把很多在繪畫過程中遇到的意想不到的狀況通過每一筆的表現,和對下一筆的控製來表現在畫麵上。與古典主義另外的一個不同點是,薩特的作品對於顏色冷暖的表現更為明顯,可以說薩金特的作品是介意於古典主義與印象派之間的一個風格。相對於古典主義來講,他的作品更加鬆動傳神,顏色更加通透豔麗。而相對於印象派作品來講,他的作品又多了一分嚴謹。尤其是那些室外風景畫,物體與建築的輪廓線更加清晰。

與油畫作品相比,薩金特的水彩作品似乎顏色更加厚重,成畫過程更加直接迅速。沒有過多的覆蓋和修改,這更加考驗畫家的控製力與對感受的轉化力。不易修改,顏色純度更加飽和明亮,層次感更加豐富,這些都是水彩畫的特點,而薩金特把它們都在其作品中體現的淋漓盡致。他作品的畫麵沒有過多的細節描繪,多以大色調為主,草稿性質偏多,細節也是順勢帶出來為主。薩金特對於水份的把握度是極高的,對於畫麵中大麵積次要的位置,他用大量的水打濕,自然暈成虛化的效果,而在中心的主要位置,則用比較幹實的方式處理,這和油畫的方法極其相似。水彩當中的偶然性與油畫一樣可以通過分析畫麵周圍的位置去處理。這些位置不需要畫太多遍,但要直接,不拖泥帶水,而且點到為止的處理即可。這樣才能看出作者繪畫時的技巧和心情。薩金特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在很小尺幅的畫中可以將某一局部的質感以及物體的特征表現出來,同時又能控製表現的程度,這是一般人所不及的。

薩金特的水彩作品能夠看出他在水彩的表現中,顏色的純度要比油畫創作時更加大膽更加純粹。由於是直接畫法又是寫生,所以作品中留白的部分相比油畫要多許多。白底的預留會讓畫麵顯得比較透氣,與薄薄的筆觸形成對比讓畫麵很輕鬆自然。我們清楚一幅作品在繪製過程中,如果畫的越慢就越磨,磨的越久就越不生動,缺少靈氣。相反越直接的表現就越能顯現出畫家的感受力與基本功。無論是水彩作品還是油畫作品,薩金特的畫中似乎都貫通著一股氣,一股能夠在畫麵當中隨意行走的氣。這股氣將畫麵的各個部分組合連接起來,使其產生關係並且變成“一家人”。用一氣嗬成來概括他的作品是再恰當不過了。其實畫一幅畫時不必糾結太久,趁著還有熱度還有衝動便將其完成,哪怕有些瑕疵也要保留直接感受,這樣的作品最能打動人心。

 無論是油畫還是水彩作品,當我們觀看薩金特的作品時,可以看到所謂的偶然性,就是他處理薄顏色和亮色最為明顯的筆觸。這些位置是一幅畫最需要用直接方式處理的部位,而最直接的東西往往最能體現出畫者的情緒與內心的波動,這是一種需要情緒和客觀現實互相碰撞才能產生的美妙節奏。我們對未知的東西總是抱有期待,而這種期待很好的折射在繪畫作品中也恰恰是薩金特作品的特點。繪畫本身就是感性與理性的結合,一張作品如果過於理性就會變得僵硬,呆板,缺乏生命力,而薩金特在這方麵處理的就非常得當。他可以通過合理的取舍和控製節奏來把握畫麵的整體感。整體感並不意味著要把每一塊區域都畫到畫好,而是要通過弱化局部而突出重點,從而達到以少勝多的目的。

薩金特極具繪畫天賦,憑借敏銳的觀察力以及領悟能力使其作品始終保持著流動感。薩金特在繪畫中膽大心細,他作品中某些筆觸的長度可達整幅作品的四分之一左右,足見其自信程度。另外,薩金特作品中多見黑色長裙或者上衣,對大塊黑色的處理,薩金特不僅能突顯出厚度,而且也注意到保持顏色的透氣性。畫的黑容易,但既厚重又有透氣並不簡單,薩金特在此做出來很好的示範。

通常繪畫風格多與畫家本身的性格有很大關係,而薩金特大氣的性格正是成就他作品瀟灑風格的原因之一。他一生追求藝術,努力達到自己的極限,而且還不斷的去突破。縱觀薩金特的一生,他所堅持的風格方向就是永遠遵循內心的情緒。與其說是在表現外在的模特,不如說是在表達自己心中的情緒,隻不過是通過模特這一媒介傳達出來而已。這也正是為什麽薩金特的作品具有如此強大感染力。

薩金特對藝術的摯愛與追求感染了無數的藝術創作者,其中也包括我。而他通過瀟灑自如,嫻熟自信的筆觸表達內心感受的繪畫方法也正是我想努力的方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新林院' 的評論 : 我也非常喜歡Joaquiin Sorolla的畫,而且非常同意你的觀點,Joaquiin Sorolla的作品更接近生活,而且更容易讓人產生共鳴。單從畫技上講,兩位大師都已是爐火純青,不分伯仲,但從畫麵內容上講,我更喜歡薩金特的稍微浮誇一點的。我有一本薩金特的畫冊,The Masterworks,封麵就是你說的這幅畫,天使一般的感覺。
新林院 回複 悄悄話 剛寫完下麵的留言,又想起一個反例,推翻了自己的結論。
想起來 John Singer Sargent 至少有一幅打動我心靈的畫:Carnation, Lily, Lily, Rose。
它使我回想起過去的一些瞬間,也使我幻想出夢一樣的、我從來沒有經曆過的場景。
我剛才那個“技藝一流、心靈感應欠缺”的評論應該隻局限於他的那些貴人、貴婦的肖像畫。
新林院 回複 悄悄話 我也非常喜歡 John Singer Sargent 的風格,讚歎他的天才。
他最另我佩服之處,就是最後那幾筆高光是那樣的隨意,又是那樣的準確。
單看他的畫,欽佩到了極點。
再對比其他大師,如果評點不足的話,就是雖然 Sargent 對臉部五官的掌控令人觀之,但整幅畫作少了一點震撼人心的感覺。
對比之下,另一位人像畫大師 Joaquiin Sorolla 的幾幅畫給我震撼人心的感覺。
如一群蒼白的患小兒麻痹症的孩子在瓦蘭西亞海邊接觸不常接觸到的陽光和海浪。
如托雷多的在滄桑人生道路上行走的盲人。
如兩個衛兵在火車上押解一個女犯人。
看這些畫,能使我差點掉下淚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