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水成金者

問君何來獨枝秀,一澗春水細長流。
正文

李鴻章是“賣國賊”嗎?

(2018-02-06 16:38:21) 下一個
 

晚清名臣李鴻章,真的是“賣國賊”嗎?

滴滴答答的互擼娃:

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是!而且網上所謂的東方俾斯麥三大偉人之類的都是後人瞎編的,最早出自類似鐵血的小論壇,當時被當笑話看,後來李鴻章後人以李鴻章紀念館的名譽投資拍攝走向共和就拿來用了……!

李鴻章是世界曆史上簽訂不平等的賣國條約最多的人,是第二名的近十倍,而且從他手裏割讓出去的領土和藩國有好幾個,財產更是以億為計步單位,還有各種通商修鐵路之類的就數不勝數了!

就拿甲午戰爭為例,甲午戰爭時日本艦隊還在低價從開平等煤礦進口精煤,而李鴻章自己的北洋海軍用的卻是高價買來的煤渣!北洋號稱數年沒有添置一艘軍艦,而事實上清廷每年有雷打不動的八百萬兩的海軍軍費。李鴻章送給一個小妾的別苑造價起步一百萬兩(現保留於江蘇),送給慈禧修圓子的起手就是三百萬兩,自身更是驕奢放縱,而北洋海軍最強鐵甲艦定遠號賣到中國也才一百七十萬兩白銀……!李鴻章死的時候,光明麵上就有數千萬兩白銀的身家(僅他自己,未包裹他的家族),就連《李鴻章傳》中也提及他的奢華身家,暗地裏就更不知道有多少了,而此時的大清百姓窮困潦倒食不果腹!

網上很多人說李鴻章是為國服務,清廷沒有有能力之人,所以列強簽條約都找他!我隻能說滑天下之大稽,列強可不是傻子,會找個硬骨頭來割肉?至於李鴻章挨一槍省下一億更是個笑話,稍微有點政治智慧的都明白那一槍是救了李鴻章一條命!國家耗費巨資打造北洋,卻被李鴻章一朝盡毀,可謂喪師失地喪權辱國,舉國喊殺!李鴻章在這樣的情形下還被派去簽賣國條約,擺明了是清廷打算放棄他(簽了後殺了挽回一點朝廷聲望。也算對百姓有個交代)。而日本早就破解了清庭的電報,加上日本急於吃進喉嚨(日本此時已是如鯁在喉不得不咽),所以獅子大開口逼著清使早點簽約。李鴻章猴精就知道雙方的算盤就是死拖著不簽,簽了是個死拖著好歹還能想點別的辦法,結果日本人等不及了就找了個人打一槍,這一下正中李鴻章下懷!老李趕忙保存好染血的黃馬褂(這就是政治智慧啊),有了這個慈禧和百官就再沒理由卸磨殺驢殺他了,這就是為官之道!

近年來李鴻章大有洗白之勢,無外乎他的子孫有錢有勢,所以李鴻章紀念館李鴻章紀念堂是一個接一個,後來還以李鴻章紀念館的名譽投資拍攝走向共和,這一步步可謂漂亮!可笑尚可喜後人還在泥潭打滾,秦檜和汪精衛後人蠢蠢欲動,可笑!

曹小翔xixi:

“賣國”不至於,但確實是“誤國”。

有慈禧在,李鴻章有再大的膽子和權力都不敢“賣國”,他也僅僅是為“賣國”背鍋。但他作為朝廷中樞大臣,能左右清朝發展的權臣,卻沒有給清朝帶來實質上的富強,也沒有改變被列強瓜分的局麵,確實存在“誤國誤民”的情況。

確實他是清末洋務運動的帶頭人之一,給清朝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但他對外實在軟弱,他總認為外交能解決一切問題,“以夷製夷”是他對外的主要方針。但是列強真的都是傻子嗎?讓你指揮來指揮去嗎?所有人都知道列強都是為了自身在華利益還在華行動,沒有人會聽你一個中國人的,又何談“以夷製夷”的成功。誤國的例子更數不勝數,從清朝的幾件大事來看,例如:

在新疆收複戰中,英國支持的叛軍在西北肆無忌憚,沙俄也趁機占領伊犁等西北重鎮。而李鴻章在幹嘛,他不斷上書,要求朝廷放棄新疆,稱新疆為不毛之地,民風彪悍,資源匱乏,不如集中精力發展海防,保衛中原十八省。要不是左宗棠舌戰妥協派,也許慈禧就聽了李鴻章的放棄了西北了,左宗棠同樣是洋務運動帶頭人,克服軍餉糧草困難,收複新疆,保衛中華,一路還種柳無數,至今西北的柳樹還被稱為“左公柳”。啪啪啪瞬間打了李鴻章的臉。

中法戰爭,清朝雖然馬尾福建水師全軍覆沒,但並非不能敵而失敗,實則中央的“敵不動,我不動”指揮失誤,法國已經拖拖逼人了,李鴻章又在幹嘛?他不是備戰,而是妥協,他積極的找法國談判,哀求停戰。李鴻章擔心國內反法情緒太高,排擠強硬派左宗棠,建議朝廷任和事佬張之洞處理戰事,誰想後期戰事竟發展到越南邊界大敗法軍,鎮海又擊敗法國艦隊,台灣巡撫劉銘傳也擊退法國艦隊,法國名將孤拔傷重死於澎湖,內閣倒台。李鴻章看勢,不能再惹怒法國了,趕緊要求見好就收,最終造就了世界著名的“不敗而敗”,永久失去安南地區。

到了甲午戰爭,日本不斷挑釁,李鴻章依舊希望歐洲列強來調停,希望給日本施壓,讓日本放棄,但日本已經是箭在弦上,還不積極備戰嗎?朝鮮戰場,任用日逃500裏的葉誌超作為主帥,任人不明。在優勢盡在清朝的朝鮮戰爭,竟然被打的潰不成軍。淮軍軍紀渙散,他能不知道,監督不嚴。北洋海軍雖然略差於新建的日本聯合艦隊,但“避戰保船”的錯誤方針,竟然未擊沉一艘日本軍艦。可惜了一幫優秀的留洋管帶。

還有早期的日本侵略台灣事件,朝鮮設省事件,琉球滅國事件,長崎事件,本來可以將日本扼殺在搖籃裏,正是因為李鴻章由於自身原因沒有給清廷提出正確的建議,才導致至今還有曆史遺留的問題。作為權臣,自嘲“裱糊膠”,這也是他對自己一生的否定,也體現了不負責的態度。

不過李鴻章也不容易,總為“賣國”背鍋,一個老頭子,獨自支持著這個由孤兒寡母掌握的朝廷,也不容易。

明揚51:

肯定不是,說李鴻章是賣國賊的主要依據不過是他代表清政府簽訂了《馬關條約》,李為此還身受槍傷險些喪命。也因此博得日本一絲不忍,為大清省了不少銀子。具體內容、過程不在本次討論範圍。

單說當時的清政府早已是搖搖欲墜,李起到的是獨木撐大廈的作用,李不去簽條約,換了別人去,條約隻會更加屈辱,憑李的能力及長期與洋人交往的國際威望,確是不二人選。當時那些罵李鴻章是賣國賊的人大多數保皇派的政客,如罵的最起勁的是翁同龢一夥,目的是朝廷裏的權利爭鬥。直接打擊的是李,目的其實是打擊後黨,倒李為的是削弱後黨在朝廷裏的勢力。後人罵李不過是隻看表麵的膚淺感覺。應該從當時的國勢及朝廷狀況客觀評價,弱國無外交。打不過人家,太後命他全權議和,又不能抗命,即使抗命,也隻能是換個人再去議和,已經輸掉了戰爭的事實誰也改變不了的。結果隻會更糟。難道不簽條約,繼續打下去嗎?所有罵李鴻章是賣國賊的人其實都不敢出頭去簽合約。隻會躲在一旁當“道德帝”。

簽訂條約的是李鴻章,但沒有西太後的點頭一切都不能作數,真正誤國、賣國的是西太後,李不過是替慈禧背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