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95)
2018 (67)
2019 (40)
2024 (1)
zyjwjcbwz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官方微信
左宗棠,一個傳奇的人物。
他是科場的失意者,三次會試落榜,卻在亂世挺身而出,拯救危局,成為晚清中興名臣,得美譽為"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
他是洋務運動代表人物,創辦福州船政和馬尾造船廠、甘肅製造局等,引進西方先進設備和技術,對中國近代化作出重要貢獻。
他一生廉儉,認為"做官不要錢,乃本分事",《清史稿》評價他"廉不言貧,勤不言勞"。
他治家極嚴,於戎馬倥傯、政務繁忙之際留下家書163封,字裏行間,充盈著浩然正氣與家國情懷。
1
"身無半畝,心憂天下;
讀破萬卷,神交古人"
左宗棠故裏風光·湘陰鵝形山
1812年,左宗棠出生於湖南湘陰,生性穎悟,少負大誌,但屢試不第,功名止於舉人,轉而留意農事,遍讀群書,鑽研輿地、兵法。
那時,左宗棠頗有傲氣,自號"今亮",即當代諸葛亮,自詡"文章西漢兩司馬,經濟南陽一臥龍"。23歲結婚時,左宗棠更在新房豪邁寫下對聯:"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這也成為左宗棠流傳甚廣的一副對聯。
所謂不俗之人自有不俗經曆,曆史傳奇佳話的誕生或正因於此。
春殿語從容,廿載家山印心石在;
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翹首公歸。
——左宗棠贈陶澍返鄉
左宗棠擅長寫對聯,頗有急才。25歲那年,兩江總督陶澍回湖南老家省親,途經醴陵縣。左宗棠恰在當地教書,應縣令之請便在縣公館作下此聯。陶澍家中曾得道光帝題匾"印心石屋",左宗棠以此用典,恰到好處,既表達了故鄉人對陶澍的景仰和歡迎之情,又道出了陶澍一生中最引為得意的一段經曆。
陶澍見到此聯後,立即要求召見左宗棠,一番晤談,對其才幹、見識大為稱讚,認為左宗棠有經天緯地之才,遂以總督身份折節下交。更讓人稱奇的是,陶澍甚至替兒子求婚,與左宗棠結為兒女親家。
左宗棠紀念館
另一段佳話則和林則徐有關。1850年1月,65歲的林則徐因病辭官回鄉,途經長沙時,將船停靠在湘江岸邊,指名要見左宗棠。素未謀麵的兩人徹夜暢飲傾談,家事、國事、人物、政務無所不及。談及新疆形勢,林公雲:"東南洋夷,能禦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屬!"為此,林則徐將在新疆收集整理的很多珍貴的軍事、地理、文史等資料,全部交給左宗棠。曆史的發展令人震驚,沒想到20多年後,還真是左宗棠繼承了林則徐的誌願,收複新疆,經略西北。
雖經多人推薦,屢遇貴人賞識,但左宗棠並未出山,直到兩年後,太平軍殺至湖南,他的人生才迎來新的轉折。
2
"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
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
1852年,太平軍進攻長沙,眼看長沙馬上淪陷,此時湖南巡撫張亮基才想起大名鼎鼎的左宗棠,於是急忙派人去請。當時,左宗棠來不及做任何準備,就被"連綁帶拉"進了長沙,入幕巡撫署衙。
左宗棠文化園
在長沙幕府,左宗棠個性強硬鮮明、睥睨一切,甚至得綽號為"左騾子"。他幫助兩任湖南巡撫整飭吏治,罷免、懲辦了一批貪官汙吏,也得罪了一大批人。
當時,湖廣總督官文有一親戚樊燮,任湖南永州總兵,貪贓枉法。左宗棠不信邪,憤然將樊燮繩之以法。樊燮咆哮公堂,左宗棠凜然嗬斥:"紈絝子弟,國之碩鼠,有何麵目見爾列祖列宗?"結果,官文向鹹豐帝誣告左宗棠。朝廷接到奏折後,回複查明情況,"如左宗棠果有不法情事,可即就地正法"。
情況危急,知道消息後的曾國藩、胡林翼等人連忙一麵上折解釋情況,一麵讓在京好友郭嵩燾等人幫助營救。
郭嵩壽當時是南書房的翰林院編修,他有個同事叫潘祖蔭,蘇州人,名門之後,文采卓越。郭不便直接替左宗棠求情,便委托他寫個救人折子。
正是在這道奏折中,潘祖蔭講述了事情緣由,寫下了被後人稱為"千古佳句"的"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成功打動了鹹豐帝,左宗棠"躲過一劫"。
此後,他南征北戰,創建楚軍,短短數年間,從一介布衣躍為封疆大吏。
左宗棠雕像
但他的功勳並不止於此。十九世紀後期,新疆被外敵所占,而朝中有大臣拋出"放棄新疆、專務海防"主張,輿論洶洶,新疆眼看不保。左宗棠上奏朝廷,痛陳利害,力主西征、捍衛疆土,終獲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大權。他多方籌措兵員、武備、軍餉、糧運,指揮西征軍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打敗阿古柏悍匪;暮年更抬棺出征,親率大軍驅逐沙俄侵略者,收複全疆。
已是垂垂老矣的他為何仍一身肝膽?家書中,左宗棠曾袒露心跡:"西事艱阻萬分,人人望而卻步,我獨一力承當,亦是欲受盡苦楚,留點福澤與兒孫,留點榜樣在人世耳。"
3
"慎交友,勤耕讀;
篤根本,去浮華"
柳莊,左宗棠故居,位於湖南省湘陰縣樟樹鎮巡山村柳家衝。因左宗棠摯愛柳樹生命力旺盛、百折不撓,起名“柳莊”。從1844年建成入住到1857年遷居長沙,左宗棠在此居住了13年。
在左宗棠舊居柳莊的門樓兩側,左宗棠題撰了這樣一副楹聯:"慎交友,勤耕讀;篤根本,去浮華。"短短12個字,體現了左宗棠謹慎交友、勤奮耕讀、安於寒素、力克浮華的家教思想。這是他高度概括的人生體悟,也是對子孫後代的深深期許和諄諄告誡。
"自奉寧過於儉,待人寧過於厚"
左宗棠自己十分廉儉,"不欲以一絲一粟自汙素節",每任職一地,均張貼告示禁止送禮,族人同鄉、世誼親友及部下凡有請托帶來禮物者,一概不收。
因長年伏案書寫,衣袖容易磨破,左宗棠便在衣袖外加了一層袖套。這個獨特的服飾被人敬稱為"宮保袖",曾經流行於西北大營。
家中用度及延師之費,每年由營中付二百金歸,省嗇用之足矣。此外斷不準多用,斷不能多寄,致損吾介節。
——鹹豐十年十月二十三日《與孝威》
家中用度,左宗棠也嚴格控製。家裏十幾口人,他每年僅寄給二三百兩銀子,一點都不多寄,以至於家用拮據,夫人周詒端長年患病都無錢買藥。據《清史稿》記載,左宗棠的好友、時任湖北巡撫的胡林翼得知這一狀況後,專門寫信給湖南巡撫:"左公不顧家,請歲籌三百六十金(銀子)以贍其私……公一錢不私於己,不獨某信之,天下人皆信之。"
同治十一年(1872年),他的次子左孝寬因家中人口增加,長沙舊居已不敷用,於是在未征得父親同意的情況下,加蓋和改作居屋多用了六百金。左宗棠得知此事後,對孝寬作了嚴厲批評和訓斥:"貧寒家兒忽染腦滿腸肥習氣,令人笑罵,惹我惱恨。"
"自奉寧過於儉,待人寧過於厚",這是左宗棠一生信奉篤行的原則,他認為"惟崇儉才能廣惠",自己處處節省,才能夠廣泛周濟他人。
左文襄公全集。左宗棠逝世後追贈太傅,諡號文襄,奏稿、文牘等輯為《左文襄公全集》。
據史書記載,1866年,他捐獻銀兩支持湘陰義舉,自掏腰包兩建試館;1869年,湖湘水災,他捐廉銀賑災;1877年,陝西、甘肅大災,他再度慷慨解囊……左宗棠家書中僅提及"助賑之事"就有66處之多。
"斷不可恃乃父,乃父亦無可恃"
縱讀數千卷奇書,無實行不為識字;
要守六百年家法,有善策還是耕田。
——左宗棠題左氏家廟
要大門閭,積德累善;
是好子弟,耕田讀書。
——左宗棠題左氏家塾
然子弟欲其成人,總要從寒苦艱難中做起,多醞釀一代多延久一代也……斷不可恃乃父,乃父亦無可恃也。
——左宗棠家書《與孝威》
柳莊·湘上農人。左宗棠十分重視耕讀,自號“湘上農人”。
左宗棠出山前度過一段很長的耕讀時光,所以對耕讀有著很深的認識和體會。他一再要求後代繼承祖輩的耕讀家風,保持農家子弟本色,勤耕田,讀好書。
同治六年(1867年),他擔心孩子們在城市閑居太久,而沾染了不良習氣,特意寫信叮囑周夫人:"秋收後還是移居柳莊,耕田讀書,可遠囂雜,十數年前風景,想堪尋味也。"
讀書耕田,並不是要子弟學會種莊稼,獲得更多糧食,左宗棠更深刻的用意在於培養子孫艱苦奮鬥、自食其力的能力。他在家書中告誡:"我廉金不以肥家,有餘輒隨手散去,爾輩宜早自為謀。"他還多次強調不能借上輩餘蔭坐享其成,更不能倚仗權勢作威作福,"斷不可恃乃父,乃父亦無可恃"。
左宗棠任閩浙總督時,夫人到福州探親,途經福建崇安縣,知縣按例給予接待。後來左宗棠奉調陝甘赴任,特意繞道途徑崇安,如數付清了這筆接待費用。
左宗棠家書手跡
他更不替子孫謀任何一官半職。在西北地區主政十三年之久,左宗棠從沒用過私親,四個兒子,沒有一個留在身邊。他也斷然拒絕兩個女婿到嶽丈手下來做官的念想,子侄輩、妻舅輩人丁很多,但沒一個被安插為官。很多族人和鄉鄰求事,都被一一打發回去。1880年,他寫信給繼任陝甘總督楊昌濬說,親戚同族如有逗留蘭州一帶請求收錄的,"決不宜用"。
"好交結淫朋逸友,是為下流種子"
對於子女與朋友的結交,左宗棠也非常重視。當他聽說兒子與紈絝子弟結交時,急忙去信嚴厲斥責,"至子弟好交結淫朋逸友,今日戲場,明日酒館,甚至嫖賭、鴉片無事不為,是為下流種子。"就是對自己的侄子,左宗棠也一點不敢放鬆,提出一樣的要求:"侄移居省城,迥不若從前鄉居僻靜,切宜從嚴約束,勿令與市井為伍,致惹閑事學壞樣,是為至要。"
左宗棠教子嚴格,深受讚許,當時就有人稱讚說:"公(指左宗棠)立身不苟,家教甚嚴……雖兩世官致通顯,又值風俗競尚繁華,謹守荊布之素,從未沾染不良習氣。"
左公柳,左宗棠西進收複新疆時帶領湘軍一路所植道柳。左宗棠的老部下和同鄉楊昌濬為此寫下膾炙人口的詩句:“上相籌邊未肯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裏,引得春風度玉關。”今天,沿河西走廊入新疆,尚能看到遒勁的柳樹。
百餘年來,左宗棠嫡係後裔人丁興旺,目前已延續至第九代,後人達數百人。他們秉承祖訓,大多投身於教育、科研、醫療、文化、藝術等領域,潛心研究、勤奮耕耘,出了數十位知名專家學者。左公精神和家風恰如一株株左公柳,枝繁葉茂,生生不息。(紀小蘭丨視頻、資料提供:湖南省嶽陽市紀委、湘陰縣紀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