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信仰的隱密性

(2025-10-08 05:33:12) 下一個
信仰的隱密性
詩篇九十一篇隨想
經上說,
住在至高者隱密處的,必住在全能者的蔭下(詩篇九十一篇一節)
在基督教中常常用夫妻關係形容信仰,很形象也很貼切,我們總是在夫妻間的最隱密處享受親密關係,如此恩愛的夫妻關係成了我們漫長而艱難人生的庇護, 同樣,基督徒在神的“隱密處”中也進入到那最深層的親近與倚靠之中。
詩人如此談論神,
我要論到耶和華說,他是我的避難所,是我的山寨,是我的神,是我所倚靠的。
(詩篇九十一篇二節)
我也常常用這節經文去安慰主內患病的肢體,或在失業與經濟困難中掙紮的弟兄姐妹。然而,我其實自己並未真正讀懂這節經文,因為在艱難裏,我尚未親身體會過其中的安慰。
我們常習慣憑自己的力量去麵對人生的困境,那麽如何能體會到神是避難所呢?就像一個從未登上高山的人,難以真正明白“山寨”帶給人心中的那份平安。
事實上,困難本身並不可怕。就如一對陷在經濟拮據中的夫妻,真正讓人懼怕的,往往不是貧窮本身,而是困境中彼此的爭吵與不信任;這種壓迫感就像詩篇九十一篇三節中所提到的 “捕鳥人的網羅”,籠罩並危及夫妻的關係。
病痛也是如此。病痛固然令人煎熬,但更可怕的是因病失去了對生活的勇氣,甚至對神的信心。這種絕望,就像詩篇九十一篇三節中的 “毒害的瘟疫”,不僅侵蝕脆弱的身體,也深深影響著周圍的家人。
他必救你脫離捕鳥人的網羅,和毒害的瘟疫。
(詩篇九十一篇三節)
唯有神帶領我們衝出人生的網羅與毒氣!
經文如此優美,
他必用自己的翎毛遮蔽你。你要投靠在他的翅膀底下。他的誠實,是大小的盾牌。
(詩篇九十一篇四節)
投靠,我們在困境中依靠神了嗎?
經上說,
雖有千人仆倒在你旁邊,萬人仆倒在你右邊,這災卻不得臨近你。
(詩篇九十一篇七節)
在舊約的曆史中,以色列確實經曆過神大能的保護與拯救,使他們脫離敵人的殘害。紅海分開,神的百姓安然前行,而洪濤卻吞沒了埃及強盛的戰車與騎兵。這些都是神大能作為的具體顯現。
然而,在我的現實人生中,並未經曆那樣震撼人心的奇跡場景。但這節經文卻從另一角度提醒我:在我們身邊,千千萬萬的人被金錢、權力和名利所撲倒,終身成為罪惡權勢的奴仆,失去了真正的自由。而神的保守,卻使我們不至於被同樣的勢力吞沒,不至於在罪惡的洪流中倒下。
白居易《讀禪經》雲:“空花豈得兼求果,陽焰如何更覓魚?”詩句清麗,映射中國文化中因果報應的哲理。佛學更將此推升至精神境界的高度。《法句經》說:“心為法本,心尊心使。若以惡心而作言行,苦隨彼人,如輪隨牛跡;若以善心而作言行,樂隨彼人,如影隨形。”偈語簡潔,卻深刻揭示了因果不虛的真義。
然而經上如此說,
因他要為你吩咐他的使者,在你行的一切道路上保護你。他們要用手托著你,免得你的腳碰在石頭上。(詩篇九十一篇十一,十二節)
這兩節經文所表達的是神主動的保守與眷顧。人在還未行善之前,神已先差遣使者托住他們的腳,使他們不至於跌傷。這樣的保護出自神的愛與主權,而不是因人的行為所換取。
與此不同,佛教因果思想強調“若以善心而作言行,樂隨彼人;若以惡心而作言行,苦隨彼人”,一切果報皆由行為所致。聖經則啟示:神的保護不依賴人的功德,而是祂出於恩典的主動作為。
詩篇九十一篇十四、十五節說:“因為他專心愛我,我就搭救他。因為他知道我的名,我要把他安置在高處。他若求告我,我就應允他。他在急難中,我要與他同在。”
專心愛神的人,將心安放在祂手中,便得搭救;認識祂名的人,在困境裏被高舉。呼求時,神應允;急難中,神同在。
這一切不在於人的能力,而在於心靈單一的仰望,顯示出聖經神學的核心:真正的拯救源自與神的關係,信心與依靠成為經曆祂保護與榮耀的根基。
經上最後說
我要使他足享長壽,將我的救恩顯明給他。(詩篇九十一篇十六節)
有限的年日,因為神的救恩而充滿意義。長壽不僅是歲月的延展,更是與神同行的時光——在每一刻中認識祂、經曆祂的愛與信實,使生命豐盈而有價值。
(這兩天正值中秋,孤寂的明月高懸在浩瀚長空,仿佛在靜靜慰藉著失落的人心。人生中有太多無奈與不幸,但總有一種聲音在深處輕輕呼喚——孩子,回家吧,我是你生命的安慰與永遠的歸宿。)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