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1)
出租車拉著我們拐進這個幽靜又古老的小巷子裏,我下了車,腳踩在鋪滿青磚的小路上,口中念念道“真是太美了!”,那一刻我知道我已經喜歡上了這個地方。 遠離大城市的喧鬧,我終於能找到這樣一個安靜地方歇一下,慢慢地品味這座安達盧西亞古城的風情。 忍不住給自己點個讚,慶幸當時下單時沒有手軟,酒店訂得太好了!在這樣一個安靜的小巷裏,古色古香,濃鬱的阿拉伯風格,仿佛置身到了遠古的摩爾人時代。
酒店前台的男人們雖然身高六尺有餘,說話卻有南方人特有的柔聲細語,神態中有著一絲儒雅,笑容中伴著一絲羞澀。 兩個男人幫我們把行李拎到了房間裏,一路跟在他們身後,看著走廊裏異域風情的裝飾和漂亮的貼磚,心裏越發地喜歡地起這個地方了。
我們的房間裏色彩濃重,大藍大綠,與屋外的碧水和藍色的拱牆相呼應。 不禁幻想起來,千年前古阿拉伯人一定就住在這樣的格局裏,雖然外麵炎熱,可房間卻涼爽,厚重的木質百葉窗把熱浪擋在了外麵,根本不用開空調。
睡過午覺後夕陽西下的時候就去西班牙廣場了。 雖然西班牙幾乎每個城市都有一個西班牙廣場,可這裏的廣場是我見過最華美的,它是1929年舉辦拉美博覽會的時候由塞維利亞建築師Aníbal González設計建造的。 拱橋、小河、噴泉、馬車、古羅馬的回廊和貼著瓷磚的古典建築在夕陽下形成一幅美麗的圖畫,讓人置身於其中,流連忘返。
第二天一早直奔塞維利亞大教堂,它在世界上五大教堂中排名第三,僅次於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和米拉大教堂。 大教堂的所在地原是摩爾人大清真寺,後隨著摩爾人被基督徒驅逐出伊比利亞半島,大清真寺被拆除,並在原址上建造了塞維利亞大教堂。
塞維利亞大教堂的建築時期經曆了哥特、文藝複興、巴洛克和新古典主義學院派等各個時期,整個建築屬於西班牙哥特藝術鼎盛時期的風格,同時也夾雜著阿拉伯建築藝術的風格。 內部裝飾奢侈,精雕細琢,金碧輝煌,華麗至極!
從來沒有在任何教堂看到這麽多童年耶穌的畫像和雕塑
教堂裏還有航海家哥倫布的靈柩。 哥倫布出生在意大利,家境並不富裕,被沒受過正規教育。 在幫父親在港口做生意時他接觸了各地歐洲的船員,對航海產生了興趣。後來他成為一名船長,開始了遠洋探險活動。《馬可.波羅遊記》一書發表後,讓哥倫布產生了橫渡大西洋到富庶的東方的想法。 他與西班牙國王簽訂協議從1492年開始三次遠航,開通了通往美洲的最佳航線,但卻錯把中美洲群島當作印度的島嶼。 與此同時,葡萄牙的航海家達.珈馬率領船隊從印度返回裏斯本,不僅開通了亞洲新航線,且帶回了歐洲人夢寐以求的香料、絲綢、寶石、象牙等。 而哥倫布卻收獲甚微,這讓西班牙王室對他心生不滿。 1502年50歲高齡的哥倫布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探險遠航到加勒比海,試圖尋找馬六甲海峽,但無結果。他失去國王的寵幸,身患重病,情緒憂鬱。 西班牙國王下令變賣哥倫布全部動產,查封其他財產,以便清算他的債務。1506年這位偉大的航海家與世長辭,淒涼地死去。
哥倫布離世前留下遺言" 我即使死也不踏上西班牙的土地“,在他死後不久他的遺體被從塞維利亞運到美洲大陸,曾一度被存放在多米尼加和古巴,幾個世紀後1898年西班牙把哥倫布擁戴為英雄,又把他的靈柩運回,安放在塞維利亞大教堂的石墓裏。 出於對他的遺言的尊重,他的棺材並未入土,而是離地麵有一定距離。石棺上有四位代表哥倫布航海時期的noblemen抬棺,前麵麵對的左側那位就是代表當時力排眾議支持他航海的伊莎貝拉女王(Isabella)。
後麵抬棺的兩位是低著頭的, 據說他們是反對哥倫布航海的。
爬到教堂的塔上俯瞰塞維利亞
下麵這張照片的左上角可以看見半圓形的皇家騎士俱樂部鬥牛場,不過俺是不會去看的,太殘忍了。
在歐洲的一個月係列 (可點擊下麵鏈接):
1. 啟程葡萄牙,入境風波
2. 裏斯本印象
3. 絢麗大氣波爾圖
10. 我在布達佩斯的那幾日 (下)
12. 馬德裏印象
Alcazar下集會寫,但跟Granada的那個一比遜色不少。 Ronda很有特色但沒去,實在擠不出時間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loXRhesab0 (The Barber Of Seville - Overture )
可見當年Seville的地位
頭發的沒剪,不過讓你這麽一說想去看那個歌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