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帶您全麵認識“心血管疾病”

(2016-09-07 14:19:05) 下一個

一、定義與簡介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指的是由於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血液粘稠、動脈粥樣硬化等所導致的心髒、大腦及全身組織發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又稱為循環係統疾病。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狀動脈症候群、中風、高血壓性心髒病、風濕性心髒病、心房顫動、先天性心髒病等等。

心血管疾病在全球所有疾病死因之中排行第一位,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比其它任何疾病都要多。2013年心血管疾病共奪走了1,730萬條生命(總死亡數的31%),2012年則為1750萬(31%),比起1990年的1,230萬(總死亡數的25.8%)提升了不少。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中,四分之三以上都來自於發展中國家。1970年代起,在發展中國家裏不管哪個年齡層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都在上升。冠狀動脈症候群與中風造成的死亡在男性中占總心血管疾病死亡數的80%,在女性也占了75%。大多數的心血管疾病好發於年紀較長的成年人。在發達國家中,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平均年齡是80歲,但在發展中國家則僅為68歲。男性心血管疾病發作的年齡比女性平均要早7到10年。

心血管疾病也是中國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我們可通過其“四高一多”的特點進行了解:第一,發病率高:我國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超過2.7億人,5個成人中就有1人患有心血管疾病;第二,致殘率高: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約75%有不同程度的勞動能力喪失,40%屬於重殘患者;第三,死亡率高:我國每年約35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即每天9590人,每小時400人,每10秒1人會因心血管疾病而死去;第四,複發率高:以腦中風為例,我國腦中風病人出院後第一年的複發率是30%,第五年的複發率高達59%;第五,並發症多:可引起高血壓、糖尿病、心絞痛、心肌梗死等其他疾病。另外,《2007年中國心血管病年報》公布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用於心血管疾病的直接醫療費用達到1300億元。2013年《中國心血管病報告》顯示:我國心血管病的風險因素已呈明顯流行趨勢,導致心血管病的發病人數在持續增加。

 

二、分類

1. 冠狀動脈疾病

這個分類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由於動脈硬化、狹窄,導致給心髒輸送血液的動脈被堵塞所致。動脈粥樣硬化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導致血管中血流會逐漸變慢,最終完全堵塞。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通常會導致心肌梗塞、中風、外周血管疾病等等。

2. 心肌梗塞

也被稱為“心髒病發作”,當冠狀動脈因為脂肪、膽固醇或其他物質堆積在其中形成大量“斑塊”時,血管便會變得狹窄、硬化。在這些斑塊周圍會形成血栓,並堵塞血管。缺少血流灌注的心髒肌肉便會因此受到永久損害,甚至是死亡,導致心髒功能嚴重受損。

3. 心律不齊

指心髒正常的跳動節律發生的改變。這種病變跟動脈堵塞無關,而與心髒的電脈衝有關——可能是過快、過慢或是無規律的電脈衝,導致心髒因為過快、過慢或無規律的跳動而無法將血液泵出到肺、大腦等其它器官中。當這些器官缺少血液供應的時候,就會受到損傷。

4.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並不是指心髒完全無法工作,而是指心髒泵血的功能跟正常時候相比變差,導致身體內血路速度變慢,心髒泵血壓力變大,外周器官、組織與細胞供血供氧不足而出現了疲勞、呼吸急促等症狀。

5. 先天性心髒缺陷

跟其它種類的心髒病不一樣,先天性心髒缺陷是出生時就具有的。這種缺陷並不是疾病,而是胎兒在發育的過程中發生異常情況引起的,例如心髒瓣膜關閉不全、心髒壁發育畸形等等。有的心髒缺陷在剛出生或青少年時期即有症狀,有的則成年之後才被發現。若缺陷程度不嚴重,則不需要進行治療。

6. 心肌病

心肌病是一種由於心髒異常增大、變厚、僵硬而導致心髒肌肉無法正常收縮泵血的進行性疾病。心肌病可導致心力衰竭、心率不全等等。

7. 外周動脈疾病

外周動脈疾病是循環係統疾病的一種,是一種由於外周血管(指心髒外的血管)被脂肪、膽固醇等“斑塊”沉積物堵塞而導致血流減少的心血管疾病。同樣的,這也會導致身體其它部位或器官供血不足,進而發生中風、腎動脈疾病等等。

 

三、引發疾病的風險因素

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主要可分為可控因素與不可控因素。對於某個個體來說,並不是說有了下麵的幾種風險因素就一定會得心血管疾病,但是風險因素越多,如果不對此采取幹預措施,得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就越大。

1. 可控因素

A. 高血壓

高血壓是中風最重要的危險因素;高血壓常並發中風(腦卒中),多數腦出血由高血壓引起,腦梗死的發生多與血壓升高有關。高血壓是冠心病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高血壓可並發冠心病,血壓升高常誘發心絞痛。高血壓是心肌梗死發病的危險因素,是引發急生心肌梗死或突然死亡的“元凶”。

B. 血脂水平異常

血脂水平異常主要包括總膽固醇水平升高,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等等,這些都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特別是中風的危險。

C. 吸煙

人吸煙時會吸入大量尼古丁,其中含有的有毒物質進入人體後就會對心血管、血脂及血液凝血功能等產生影響,繼而引發高血壓病、高膽固醇血症、動脈硬化、心源性猝死、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吸煙後由於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可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 吸煙也可造成動脈粥樣硬化,誘發猝死,導致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導致血栓,降低人體對心髒病先兆的感應能力等等。

D. 肥胖

肥胖可由缺乏體力活動或高脂飲食引起。缺乏體力活動可使患心血管疾病,特別是中風的可能性增加50%;高脂飲食則會增加患心髒病、中風的危險,據估計世界上31%的冠心病與11%的中風都跟高脂飲食有關。肥胖的個體更容易得糖尿病,而肥胖與糖尿病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

E. 二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心血管並發症包括冠心病、中風、周圍動脈疾病、腎病、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和心肌病。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是非糖尿病患者的兩倍,患病年齡也會大大提前。對未絕經婦女來說,糖尿病可抵消雌激素對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保護作用。糖尿病的發病在不斷增加,應視為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的危險因素。從心血管醫學的角度,更恰當的說“糖尿病是一種心血管疾病”。

F. 其它

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還包括貧窮、生活壓力大、酒精飲用等。在全球範圍內,貧窮都會增加患心髒病與中風的風險;生活壓力如果持續過大,導致社交孤立、焦慮、抑鬱等同樣會增加風險;適度飲酒可預防心血管疾病(一天1-2杯,患病風險降低30%),但過量飲酒卻會增加該風險。

2. 不可控因素

患心血管疾病的不可控因素包括年齡、家族史、性別、人種等。在55歲之後,年齡每增加十歲,風險就會增加一倍;如果有一級男性家屬在55歲前,或一級女性家屬在65歲前患有冠心病,則患病風險增加;在絕經前,女性比男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小一些,但在絕經後,則男女差別不大;跟其它人種相比,非洲人跟亞洲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大。

 

四、治療

心血管疾病有藥物治療、介入治療、手術治療等等。

1. 藥物治療

心血管藥物是指作用於心血管係統的藥物。心血管藥物的研究受到很大的重視,發展也很快,臨床應用藥物眾多。心血管係統藥物主要作用於心髒或血管係統,改進心髒的功能,調節心髒血液的心輸出量,改變循環係統各部分的血液分配。

藥物分類主要包括抗心絞痛藥(硝酸酯類、硝酸甘油類、硝苯地平類、地爾硫卓類等),抗心律失常藥,抗高血壓藥,抗心功能不全藥,周圍血管擴張藥,抗休克血管活性藥及改善心腦循環藥,調節血脂藥等等。

2. 介入治療

介入治療是介於外科、內科治療之間的新興治療方法,包括血管內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療。經過30多年的發展,現在已和外科、內科一道稱為三大支柱性學科。簡單的講,介入治療就是不開刀暴露病灶的情況下,在血管、皮膚上作直徑幾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經人體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設備(血管造影機、透視機、CT、MR、B超)的引導下對病灶局部進行治療的創傷最小的治療方法。

介入治療的其中一種方式就是溶栓治療。溶栓治療是現代病理學已證實的,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基礎上,血栓的急性形成引起血管腔的急性閉塞,導致冠脈的血流中斷是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病理基礎。溶栓治療是通過靜脈內輸注尿激酶、鏈激酶等溶解血栓藥物,達到開通血管、恢複心肌血流灌注的目的。此方法自80年代中期興起以來,巳確立了其在挽救AMI中的地位,是AMI治療史上的重大進展之一,並已普及到國內各基層醫院,療效迅速、安全性高、簡單易行,大大縮短了病人的住院時間,減少了醫療費用,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質量。

3. 手術治療

心血管疾病的手術治療包括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植入人工起搏器、瓣膜成形術、人工瓣膜置換術等等。

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是外科治療冠狀動脈狹窄的方法,是將一條血管從患者自己身上取下來,一端縫合在冠狀動脈狹窄的遠端,另一端縫合在主動脈上。血液從主動脈通過所搭的橋到阻塞的冠狀動脈遠端。搭橋術後缺血的心肌重新建立起良好的血液供應。對有心絞痛的患者,如穩定性心絞痛經內科治療無效,又明顯影響勞動、生活能力,對不穩定性心絞痛經內科治療無效的,或變異性心絞痛伴中一重度冠脈阻塞病變,藥物治療、無效的,或者心梗後心絞痛,以上患者造影證實為左主幹或多支血管有明顯狹窄或阻塞的,應行外科搭橋手術。

 

五、美國最新心血管疾病治療藥物

最近兩年內,美國的食品藥品總局(FDA)新批準了大量的心血管疾病的治療藥物,以下是其中的幾種。

1. Byvalson (Nebivolol and Valsartan),2016年6月批準,適應症為高血壓

2. Corlanor (Ivabradine),2015年4月批準,適應症為慢性心衰

3. Entresto (Sacubitril and Valsartan),2015年7月批準,適應症為慢性心衰

4. Kanuma (Sebelipase alfa),2015年12月批準,適應症為酸性脂肪酶 (LAL) 缺乏症

5. Kengreal (Cangrelor),2015年6月批準,適應症為減少圍手術期血栓性事件

6. Praluent (Alirocumab),2015年7月批準,適應症為雜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和動脈粥樣硬化

7. Prestalia (Perindopril arginine and amlodipine besylate),2015年1月批準,適應症為高血壓

8. Repatha (Evolocumab),2015年8月批準,適應症為高膽固醇

9. Savaysa (Edoxaban),2015年1月批準,適應症為下肢深靜脈血栓、肺栓塞和房顫引起的腦栓塞

10. Uptravi (Selexipag),2015年12月批準,適應症為肺動脈高壓

11. Epanova (Omega-3-carboxylic acids),2014年5月批準,適應症為嚴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

12. Zontivity (Vorapaxar),2014年5月批準,適應症為減少血栓形成的心血管事件

 

本文由陳禹斌整理翻譯。陳禹斌為北京大學醫學學士,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碩士、工商管理碩士,現供職於國際專家聯合會診公司MORE Health®。如需轉載本文,請注明來源於MORE Health®北美健康驛站博客。

MORE Health®公司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矽穀的高科技互聯網醫療公司,成立於2011年。公司依托自主研發,經FDA認證並嚴格遵守美國HIPAA隱私法案的雲端醫療平台,為用戶提供全麵,權威的診療服務。MORE Health®的核心產品為國際專家聯合會診和第二診療服務,已經接受和處理400例中國病例,主要覆蓋領域有腫瘤,心血管,神經科,兒科及罕見疾病等。

有興趣者請關注MORE Health 微信公眾號:aiyichuandi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mapletea 回複 悄悄話 老生常談,主要目的還是軟廣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