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經是四月底了,轉眼就是五月份的畢業季節了。
許多到美國來的中國留學生畢業以後,都在說找工作難。為什麽難?有人說是由於外國人的身份所限製。其實,留學生們在找第一份工作時所碰的釘子,多是因為“沒有實際工作經驗”。美國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有一種習慣性思維,不管你有多少優秀的學曆和學習成績,也不管你有多麽豐富的國外工作經曆,由於你沒有在美國的公司裏幹過,對不起,因為經驗不足,不能聘用。
這也是讓留學生們很疑惑的地方。你不讓我工作,我怎麽會有工作經驗呢?沒有蛋,哪來的雞呢?這種沒有蛋也要有雞的事並不僅僅局限在找工作這件事上。其實,在申請第一張信用卡的時候,也是一樣。最常見拒發的理由就是“沒有信用曆史”。但是,你不給我信用卡,我怎麽會有信用曆史呢?那麽,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簡單的邏輯上的因果論在這裏是不成立的。這裏的雞和蛋是互為因果的,這個問題就成了一個高深的哲學命題。
在美國生活時間長了些,就會明白其中的奧秘。原來這個“工作經驗”還真的是需要在經過多年的實習(internship)中培養出來的。華人家長的價值觀與美國家長的是很不一樣的。傳統的華人家長總是鼓勵孩子把時間全都花在學習上,而不鼓勵孩子外出打工或者參加自願的社工活動(現在已經有了很大變化)。而一般的美國家長都不會明顯阻攔孩子外出打些小工的。相反,有些老美家庭還鼓勵孩子早些走出家門工作。
有一次和老美鄰居聊天,說起怎樣給小孩子的零用錢。老美鄰居說到,“孩子需要的不是從父母那裏拿零用錢,而是需要學習怎樣才能獨立生存”!的確是這樣,我們小區裏的美國孩子,在讀中學時期就開始在鄰居中找活幹了。像家長臨時有事,幫帶帶孩子啦;鄰居出門旅行,幫忙帶幾天狗或貓啦;夏天時幫忙整理花園草地啦,冬天幫忙鏟雪啦,等等。雇主或是按小時付錢,或是按工作性質付錢。
去年冬天又一次下大雪,積雪大約一英尺高。雪一停,就有三個小區裏中學生抗著鏟子來敲門,詢問要不要幫忙鏟雪,60美刀(20美刀一人)。由於大家都是鄰居,我當然是一口答應。對我來說,讓小區裏的小朋友鏟雪可以賣個乖,又圖個方便。而小朋友們既算幫人之忙,又賺了點零花錢,兩相有利,是一個雙贏。三個小朋友幹了40分鍾就把車道和走道上的雪都鏟好了。接著又去敲下一家的門。這個三人小隊,很顯然有一個隊長,兩個隊員。能不能接到業務,完全取決於隊長與客戶的溝通能力,能不能順利完成任務取決於隊長的領導能力和隊員的體力能力。如果能夠幫忙給5家鏟雪的話,那一天的收獲也不小哈,嗬嗬。
其實,美國的高中生所幹的internship工作,大多與他們今後的工作無甚直接關係,不過是體驗一下職場生活罷了。有的純粹是為了好玩。我家貓女在讀高中時,想養寵物,我們不讓養。她就找到一家寵物醫院去做internship,從而了卻了和貓貓狗狗一起玩的心願,同時也了解了貓貓狗狗的生活習性以及在飼養寵物的注意事項。但從大學開始,學生們就逐漸進入未來職業的角色。
在美國的大學裏,很多專業的大學生和研究生被要求每年可以有一定的時間參加社會實習工作。可以到一些大公司去做internship的工作。雖然大學生internship做的一般是輔助性工作,比如一般是幫別人整理一下資料,複印一下報告什麽的。幾個月下來,在美國公司工作的職場滋味還是可以嚐到一點的。對研究生和博士生internship做的工作會要求高一些,一般會涉及到公司的主要業務。比如說,對一般工作標準流程的了解,對團隊之間協調合作的認知,以及和同事之間溝通方式的嚐試。這種在internship工作中積累的工作資本,已足以在他們找工作用的履曆表上寫上一筆了。
所以,留學生如果打算在美國找工作的話,那麽在找工作之前一定要把握住豐富的internship機會,這樣就可以為你找工作時提供在“工作經驗”上的足夠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