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澄心銘

(2018-05-07 16:17:32) 下一個
真性湛淵,如澄止水。

憎愛擊之,煩惱浪起。

起之不休,自性渾濁。

煩惱無明,愈增不覺。

以我取彼,如泥入水。

以彼動我,如膏益火。

彼亂我真,亂實我生。

我若不生,劫燒成冰。

是故至人,先空我相。

我相若空,彼從何障。

忘我之功,在乎堅忍。

習氣才發,忽然猛省。

省處即覺,一念回光。

掃蹤絕跡,當下清涼。

清涼寂靜,挺然獨立。

恬澹怡神,物無與敵。

生死心不切,如何念佛成片?

憨山大師:生死心不切,如何念佛成片?



《憨山老人夢遊集》

修行第一要為生死心切,生死心不切,如何敢雲念佛成片?且眾生無量劫來,念念妄想情根固蔽,日用未嚐返省,今欲以虛浮信心,斷多劫生死,所謂滴水焉能救積薪之火?豈有是理哉!



若當人果為生死心切,念念如救頭然,隻恐一失人身,百劫難複,要將此一聲佛咬定,定要敵過妄想,一切處念念現前,不被妄想牽纏遮障,如此下苦功夫,久久純熟,自然相應,如此不求成片,而自成一片矣。此事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告訴不得他人,全在自己著力,若但將念佛做皮麵,驢年無受用時。



念佛雖易,世人不知,都輕視為尋常,殊不知為真實出生死之要路,但不知念佛之妙,故多錯誤耳?



且念佛即是參禪,更無二致,凡念佛時,須先將自己胸中,一切煩惱妄想,貪嗔癡愛,種種雜亂念頭,一齊放下,放到無可放處,單單提起一聲阿彌陀佛,曆曆分明,心心不斷,如線貫珠;又如箭筈相拄中間,無一毫空隙處,如此著力靠定,於一切處,不被境緣牽引打失。如此日用動靜中,不雜不亂,久之夢寐一如。



若是如此用心,念到臨命終時,一心不亂,便是超生死,生淨土之時節也。若但口說念佛,心地不淨,妄想不除,隻道念佛不靈驗,縱到三生六十劫,亦無出頭分,爾其勉之!
 

天台智者大師勸修行人專修淨土


 設問曰。諸佛菩薩以大悲為業。若欲救度眾生。秖應願生三界。於五濁三塗中。救苦眾生。因何求生淨土。自安其身。舍離眾生。則是無大慈悲。專為自利。障菩提道。

  智者答曰。菩薩有二種。一者久修行菩薩道。得無生忍者。實當斯責。

  二者未得已還及初發心凡夫。凡夫菩薩者。要須常不離佛。忍力成就。方堪處三界內。於惡世中救苦眾生。

  故智度論雲。具縛凡夫有大悲心。願生惡世。救苦眾生者。無有是處。何以故。惡世界煩惱強。自無忍力。心隨境轉。聲色所縛。自墮三塗。焉能救眾生。假令得生人中。聖道難得。或因持戒修福得生人中。得作國王大臣。富貴自在。縱遇善知識。不肯信用。貪迷放逸。廣造眾罪。乘此惡業。一入三塗。經無量劫。從地獄出。受貧賤身。若不逢善知識。還墮地獄。如此輪回至於今日。人人皆如是。此名難行道也。故維摩經雲。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諸疾人。又智度論雲。譬如二人各有親眷。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為無方便力。故彼此俱沒。一人有方便。往取船筏乘之救接。悉皆得脫水溺之難。新發意菩薩亦複如是。未得忍力不能救眾生。為此常須近佛。得無生忍已。方能救眾生。如得船者。又論雲。譬如嬰兒不得離母。或墮坑井渴乳而死。又如鳥子翅羽未成。隻得依樹附枝。不能遠去。翅翮成就。方能飛空自在無礙。凡夫無力。唯得專念阿彌陀佛。使成三昧。以業成故。臨終斂念得生。決定不疑。見彌陀佛證無生忍已。還來三界。乘無生忍船。救苦眾生。廣施佛事。任意自在。故論雲遊戲地獄行者。生彼國得無生忍已。還入生死國。教化地獄。救苦眾生。以是因緣。求生淨土。願識其教。故十住婆沙論。名易行道也。
 智者大師:發心禪定

的人十種不正當發心
 

 有十種行人,發心修禪不同,多墮在邪僻,不入禪波羅蜜法門,何等為十?

  一、為利養故,發心修禪,多屬發地獄心。

  二、邪偽心故,為名聞稱歎故,發心修禪,多屬發鬼神心。

  三、為眷屬故,發心修禪,多屬發畜生心。

  四、為嫉妒勝他故,發心修禪,多屬發修羅心。

  五、為畏惡道苦報,息諸不善業故,發心修禪,多屬發人心。

  六、為善心安樂故,發心修禪,多屬發六欲天心。

  七、為得勢力自在故,發心修禪,多屬發魔羅心。

  八、為得利智捷疾故,發心修禪,多屬發外道心。

  九、為生梵天處故修禪,此屬發色無色界心。

  十、為度老病死苦疾得涅槃故,發心修禪,此屬發二乘心。

  就此十種行人,善惡雖殊,縛脫有異。既並無大悲正觀,發心邪僻,皆墮二邊。不趣中道,若住此心,修行禪定,終不得與禪波羅蜜法門相應。

作者:智者大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